书城成功励志作为决定地位
4316400000016

第16章 创新铸就大作为(1)

1、创新型员工:领导的"最爱"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创新"一词。国家呼唤建设创新型社会,企事业单位呼唤建立创新型组织。全社会最缺少的、最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

在当今时代,不管是国家、机关、企业、个人,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大有前景,大有作为。创新不仅是一名公民应对国家应尽的责任,更是一名员工应对组织应尽的责任。

一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它的发动机起问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要想让机器飞速运转,则需要推进器。

同理,组织发展的推进器就是最有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只有创新型员工才能帮助组织更快的成长,为组织创造更高的效益。很显然,创新型员工,是组织领导眼中的"红人",心中的最爱。

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得主李少杰就是国内著名企业组织海尔的一位"推进器"。他勤学好问,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海尔冰箱事业部钣金公司的订单经理。而这一路的快速成长,正是由于他重视创新,勇于创新。

作为生产冰箱的第一道工序,钣金生产线是影响生产时效的首道"门槛"。要提高钣金生产线的生产时效,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增加设备,二是挖潜增效。

海尔钣金公司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日本生产线,设计节拍为25秒/台,所以挖潜增效从没人想过。而李少杰却偏偏要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动手术"。

李少杰与日本生产厂家积极沟通,召集公司工艺、设备、模具、检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仔细推敲生产线的每一道工序。他一次次手持秒表,计算现场每个操作细节所花费的时间,甚至包括操作工转身动作的耗时。

一个细致可行的提效方案诞生了:生产线频率由原先的50赫兹提高至60赫兹,这样可节省一秒钟;翻板工作中取消侧推动作,实施"一次就做对"工作法,又节省一秒钟;为贴覆位操作员设计一个脚踏式开关,这样不必转身就可以启动开关,又节省一秒钟;对冷凝器变形问题进行整改,操作员减少现场整理时间,又节省了一秒钟……

一秒,一秒,又一秒;提效,提效,再提效。凭着韧性,李少杰带领同事,硬是将冰箱钣金生产线的设计节拍降低为7.5秒!这个数字创下了钣金线生产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李少杰的创新,为海尔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就像推进器一样,为海尔注入了强健的活力。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对于现代组织来讲,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其生命线。不发展就会被淘汰,不前进就会被别人前进的车轮碾碎,每一个组织都需要有创新型的员工,因为他们是组织发展的推进器和加速器。

有一位开蛋糕店的女老板,曾经非常感慨地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我很幸运,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员工。那次如果没有她,没有她的创新,我的店很可能早就关门倒闭了。"

原来,女老板开着一家糕点店,这个行业,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加上她当初在选择店址上有些小小的失误,开在了一个有点偏僻的胡同里。因此,自从蛋糕房开张后,生意一直冷冷清清,不到半年,就支撑不下去了。面对收支严重失衡的状况,她无奈地想关门。

正在此时,店里负责卖糕点的一个女员工给她提了一个建议。

原来,这个员工在卖蛋糕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女客人,想给男朋友买一个生日蛋糕。当这个员工问她想在蛋糕上写些什么字的时候,女客人嗫嚅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

"我想写上"亲爱的,我爱你"。"

员工一下子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来她想写一些亲热的话,又不好意思让旁人知道。有这种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现在,每个蛋糕店的祝福词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日快乐"、"幸福平安"之类,为何不尝试用点特别的祝福语呢?

于是,这个员工就向女老板建议:"我们店里糕点师用来在蛋糕上写字的专用工具,可不可以多进一些呢?只要顾客来买蛋糕,就赠送一支,这样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一些祝福语,即使是隐私的话也不怕被人听到了。"

一开始,女老板并没有将这个提议太当回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了,并做了一些简单的宣传。

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顾客比平时增加了两倍,每个客人都是冲着那支可以在蛋糕上写字的笔来的。

那位女老板说:"从那以后,我的生意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我本来都做好关门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我的店员帮了我大忙,现在,她成了我的左膀右臂,好主意层出不穷,我都觉得我离不开她了。"很显然,那位聪明的员工成了她心中的"最爱"。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否创新,关系着组织的荣辱兴衰和生死存亡。一个组织的兴旺发达,主要是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不断地摧毁或淘汰不适用的机器、陈腐的思想、愚笨的偏见,以及不呆板的制度与方法的结果。

创新不仅彰显的是一个员工的勇气,更凸现的是其以组织的崛起和脱颖而出为己任的使命感。只有一个与组织一起成长、与领导共命运的员工,才能以十足的勇气去创新。因此,创新精神凝聚的是卓越员工对领导的忠诚、对组织命运的关注,以及善于推陈出新的智慧和勇于打破陈规陋习的勇气。这样员工不仅能为组织创造出辉煌的前景,更会为自己打造出广阔的晋升前景。随着组织的脱颖而出,创新型员工必然会跃升到更新、更高、更能施展自身才干的位子上去!

2、勇于破除思维定势

创新(Innova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定义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北京大学易杰友教授在其专著《创新论》中把创新剖为三层意思:一层是原来没有的,后来提出来或做出来了;二是后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获得的新成果;三是后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东西,或者使之深化了、完善化了。

可见,要创新就必须具备挑战和破除陈规旧习的勇气,具备独辟蹊径的精神。

毕加索说过:"创造之前必先破除。"要创新,就要勇于破除传统的观念,破除陈旧的规则,破除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有道是:无破不立。应该说,一切创新活动都是"破除+建立"。

创新是一场"头脑革命",要创新无限,就要破除头脑中制约创新的思维定势。

其一,破除权威型思维定势。

所谓权威型思维定势,就是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对是非的判定上,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意识,而盲目地依附于权威。

权威虽然使我们节省了许多探索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我们过分地迷信权威,唯权威之言而是听,就会墨守成规,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其二,破除习惯型思维定势。

所谓习惯型思维,就是思维沿着前一思考路径以线性的方式继续延伸,并暂时地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法伯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试验中,法伯把一些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

又过了六天六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实验结束后,法伯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惯性思维常常使人们陷入僵局,甚至置人于死地。毛毛虫之死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破除经验型思维定势。

经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如果过分地迷信经验,过分地依赖经验,并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照搬照抄,就会弄巧成拙。

有位女孩在跟妈妈学做菜。她发现妈妈在切香肠时,总是将香肠的头尾去掉。她很奇怪,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外婆这样做,我也跟着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你去问外婆好了。"

女孩便拨通了外婆的电话。外婆告诉她:"因为从前我们家烤箱的盘子太小,必须将香肠掐头去尾才能放进烤箱。"

经验一成不变就会成为束缚。被束缚的大脑是不可能产生创意的。

众所周知,许多年前,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我国的名酒茅台也来参展。但由于包装不佳,摆放的位置也不醒目,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怎样才能让茅台酒引起别人的注意呢?参展的工作人员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假装不慎失手,将酒瓶摔到地上。顿时,醇香四溢,吸引了所有的参观者。茅台因这一摔而扬名,获得了金奖。

这个成功的经验后来成了营销课堂上必讲的案例。于是,有的酒厂便也想一摔成名。山东某酒厂就是如此。

1996年12月一个周六的上午,该酒厂为了宣传自己的白酒,让营销人员在某市的六家大厦门前,大摔一瓶瓶的白酒。

一时间,碎瓶横飞,酒水四溅。见些情形,路人都侧目摇头,声称可惜。

宣传手段多种多样,为什么非要用这种不雅而且浪费的手段做宣传?该酒厂"摔酒"实在是一个败笔。

兵书上云:"兵贵不复。"领兵打仗贵在不重复使用自己或他人的旧战法,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否则,东施效颦,难免不失败。

无论在什么组织中,创新能力超群的员工,他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和善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不为经验所束缚,不为固有的成就所羁绊,从而将自己的创造潜能极大地发挥出来,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大作为。

3、换个角度,灵犀顿开

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善于换个角度去思考和尝试。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冲突时,往往可以心中灵犀顿开,眼前豁开朗,难题和冲突也就迎刃而解。

有很多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往往不是难在问题本身,而是难在不容易突破自我。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就有可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为满足市场需要,日本一家公司的科技人员开始设计一种新的小型自动对焦相机。所谓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要根据拍摄的对象,自动测量距离,然后镜头作相应的调整,自动定好焦距。设计这种相机有几个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要成本低廉。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若在相机里装进马达,体积就小不了,重量也轻不了,成本也很难降下来。但如果要为它再去特别设计一种专用的超小型马达,时间又很难保证。

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设计工作长时间裹足不前。后来一个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灵机一动:自动对焦需要的动力很小,而且距离很短,不用马达,用弹簧行不行呢?

这个突破了"必须用马达驱动"这"陈规"的新设想提出以后,设计人员们沿着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没过多久,就相继设计制成了一种又一种小型和超小型的自动对焦相机。

创新能力强的员工人往往懂得:在一定的时候超越经验和专业知识去考虑问题,才能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通途。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类似于上面情况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调整平日里已习惯了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让自己的大脑在求新求变中不断得到更新。

工作中,业绩平平的人常常固守原有的思路,一开始的方向就是错误的,显然他们注定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因为方向稍有偏差,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有些员工当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后来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他们却不能做到适时地改换角度,调整方向,结果会如同那个"刻舟求剑"的人一样无功而返。

缺乏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不能够灵活运用创新的技法,对于面临的问题,永远只会用旧有的方式去思考、去解决,这样的员工,等待他们的常常只有失败。

如果不能及时地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容易使人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圈子"里,使自己跳不出思维的"小框框",找不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相反,当我们换个角度,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框"时,就会觉得眼前"灵光一闪"。

过去的圆珠笔芯常漏油,开始人们循着一般的思路去想问题:因为笔珠被磨损而慢慢变小,笔油就随之流出,所以应该增强笔珠的耐磨性;笔珠的耐磨性强了,可是又产生了新问题,笔芯头部内侧与笔珠接触的部分便容易被磨损,以致口变大,漏油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后来,日本的中田藤三郎突破了人们的老思路,换了个角度来求解这一难题。他分析出漏油的另一个因素--油墨过剩,随之联想到控制油墨的装填量。他想,当圆珠笔写到2.5万字左右时,笔珠就变小、漏油,那么将笔芯容量减少,写到两万字时笔芯就没有油墨了,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中田先生由于心有灵犀,所以很巧妙地一举解决了圆珠笔漏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