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地紧,班级活动又要投入时间、精力,如果活动过于俗套,学生会很压抑,太重说教了,又会让人感到厌倦,因此,要充分保证活动的开展,难度就十分地大。上面的案例,是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道德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且可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体现个人的道德见解,既具有娱乐性,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再现。由于充分利用了游戏、电脑、网络等教育新元素,设计上又新颖有趣,且使学生们在活动中投入的无谓时间很少,有效时间很长,所以活动就十分地生动活泼,为学生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很多方便,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辅以少量实践的德育方式,发挥了德育应有的魅力。
上述的班级活动案例,是通过创造思维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进行反思后,用批判的眼光打量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有的班主任对传统节日进行改造,让传统节日有了不传统的过法,给同学们以新的体验;用简单易行的游戏娱乐开始,却要求有不同的玩法,还可用科技小制作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生命教育让人爱自我、爱他人、爱自然,还可以设计“感恩教育”,让学生们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老师的教诲之恩、以及他人的帮助之恩、自然的滋养之恩,还可以设计难度合适的团队游戏,用挫折教育的方式去磨练学生的意志,以及感受生命力的坚强。
站在道德的角度、生命的高度整体把握班级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够帮助学生创造高品德的生活。要想能真正促进个性完善,班级活动的本身就需要有创造性,要在创设情境的情况下,把活动的中心转移到学生发展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进而在情绪、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有上面的结论可以得知,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是要努力使学生充满乐趣和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培养求真的道德品质、发展自我的审美能力、促进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性情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总之,是形成鲜明的个性,让道德品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现状分析
有很多方面可以检验班级活动的效果,例如,现场气氛、主动参与率、后续影响的反馈、同伴的意见等等,有些是可以能即时感知的,有些,则是可以通过数据体现的,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需要理论分析的。一般地说,在实践过程中,个性发展类的班级活动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
(一)在活动中,情趣渗透有所不足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lvinToffler)认为:未来教育的最终目标,将由培养“标准化的人才”向培养“个性化的人才”转变。班级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这个年龄的人的心理特点是好奇求新、喜欢趣味。
个性发展类的班级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但是,班级活动都是通常说教有余,情趣不足。情趣不足就会容易造成学生“身在场、心缺席”,学生的个性,就会无法得到充分的张扬,参与度也就会不高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组织设计中,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一定要有人、有趣味、有情感。活动环境也要有吸引力。一个新鲜、充满情趣的活动环境是比较容易让人放松的,激发想像和参与的,并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思考。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新颖有趣,否则很容易会走上程式化的窠臼,有时,形式上的活动可以借助游戏的外壳;内容上要从学生成长的经历中、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上,既要考虑生成性,还要注意到捕捉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有趣经历,甚至是一些错误资源。
(二)传统性活动中的创新
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而教育个性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个性化人的过程。因为学校生活的特殊性,班级活动的形式也容易类型化,在日积月累中,很多形式的活动已成为具有规律性的传统活动。对于班主任和同学们来说,司空见惯的传统活动、常规活动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如果不对传统性活动进行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造、创新,就会使班级活动死气沉沉。对传统的活动形式,要从“重知识、重道德灌输”中超越出来,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在形式策略上大做文章,在内涵挖掘上大做文章,那么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例如,同样是参观徐悲鸿纪念馆,一个班把目标设计为三个:以“中国人的志气”为主题的励志教育、以参观美术作品为主题的艺术鉴赏教育、以参观武警内务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另一个班只设计为:以参观美术作品为主题的艺术鉴赏教育。显然,前者的目标设计要比后者的全面丰富,而且思路更为宽广。只要有合理的改造和开掘,观照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个体的个性需求,操作也很简易,内容更加智慧,活动效果就会更好。
二、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追求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个性发展的关键是要使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自我发展的目标、方向,并用自身的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因此个性发展类活动,是使学生个性由发展的一个平台,是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过度桥梁。只有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才能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富有个性地主动发展,才能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充实、不断地去创造发现。这类活动可以围绕着个性培育、个性展示、个性完善这三个层次进行设计组织。
个性展示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
任何情况下,个性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个性没有优劣,都有区别、差异,所以它首先是教育的依据,但是,个性差异也有积极、消极之分,这就是教育的结果。其实,对个性的展示,就是对生活中美的充分展现。这类班级活动需要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加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让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得到一定的培养,生活体验也得以丰富,个性得到展示和发展。
个性展示班级活动的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不仅要求活动见“事”,还要见“人”,不但要有“情”,还要有“趣”。让学生有充分展示个人特点和特长的机会,让学生显示真性情和真感受,即使是玩也要玩得痛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让学生表现出成功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展示他们自认是最棒的作品。
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展示的:如设计一块“吹牛板”;让学生的得意之作得以张贴的布告板;还可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公共走廊和公共阅览室专门展示学生的作品,或者为学生的作品制作出一本汇编小册子等等。有时,还可通过“小能人”亮相会进行献艺演出,展示出各个学生文体方面的专长。还可以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展示其个性,看下边的案例。
相关链接·自我评价
一、活动的目的
学生群体商议制订评语库,学生个体在这个评价框架内进行自我评价,并可自行补充针对自我的评价细则,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参考。
二、活动的准备
自我评价表一份。
三、活动的内容
1.班级的所有成员商议制订出一个学生评价库,按品德、个性、情感、成绩等方面进行描述。
2.每一项都尽可能地搜集全体学生的评价,作为基本的评语库。
3.给每位学生都分发一张《自我评价表》。
4.对照评语库的自定评语序号,假如所属序号内容不准确,还可自行书写。
本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活动背景是:自我评价是个主观性很强、个体倾向性很突出的活动。设计出这个班级活动的目的是:基于中学阶段青少年身心的不断变化而逐渐成熟的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这个时期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外在形态、内心世界,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也很强,常常表现出听不进批评意见,十分地固执,自尊心得到高度的发展,对外界的评价十分敏感,自我意识十分矛盾,情绪表达越来越含蓄,甚至,有人还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性格。因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找到其发展方向。
本案例的理论基础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能得到发展,那么个性的发展就很难实现。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个性的展示和培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案例的活动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体现能动性。学生按品德、个性、情感、成绩等方面描述评语,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觉能动的作用,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更有好的效果。
(2)体现自主性。评价自己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比较法、实践成果法、他人评价法、测量法等等,但是,让班级成员商议制订出一个学生评价库,每项都尽可能地搜集出全体学生的评价,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重视什么,是否是公认的,都体现出了民主与协商。制订的过程是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
(3)体现创造性。“对照评语库自定评语序号,如果所属序号内容不准确,还可自行书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语后适当地加以补充评语库”这些要求就是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激发,超越自我的鼓励,也是提醒学生,要意识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在活动的策略上主要是运用了“保护性、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在活动的功能上,努力地实现让学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潜能的目的,多方面地评价学生,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提供学生表达、展示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可能是最好的。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之时,也让学生形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一定质量和目标的共进。
在活动的组织设计上,准备工作的要点是对基本评价库的搜集、整理;这是活动本身之外的活动,这个准备工作是个形成共识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具备公认度的评价框架内来实现对自我的真实的评价。
这个案例的特色是渗透着自我意识、自我反思、自我期待。比如,学生可自行添加评语库中对自己描述不准确的评语,这点就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活动的重点体现在评价表的“反思栏”,这个环节的安排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真实地找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并分析原因,这是需要勇气、智慧的。
另外,活动的延伸环节也不容忽视,功能在于不断完善、修正这项活动,让评价更加符合学生的自身,更加具有针对性,让此活动从暂时性变为发展性,从终结评价变为形成评价,让活动更加具有生命力。
因为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且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类似“自我评价”的班级活动中,一定要注重评价策略的适龄性。同样的“自我评价”的主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开展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到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速度就较快;三到五年级就相对平衡些;五六年级又开始出现了上升期。在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的抽象思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都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由权威的外部控制转为自我的内部控制。初中生与高中生还有所不同,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宏大目标,可以直接采用“目标激励机制”;高中生,则更愿意面对具体细节,可以采用细化目标、逐步跟进的督促方法。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生活是多元化的,学生的智慧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设计班级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多样性,要有先期调查,目的要明确,还要有针对性,这样才会有广泛的参与度,才会有高涨的热情,否则,设计出来的活动就是游离和片面的,学生是不喜欢响应参加的。
个性培育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
个性是人际关系下的产物,随着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伴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通过班级活动,可以促进个性的培育和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团队合作式的班级活动,因而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个性在学校生活中、班级活动中更多的表现是:呈现出了合作的、群体的、社会化的状态,具有群体特征,即遵守共同规范、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有着大致相同的奋斗目标。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班集体是在良性竞争和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的。
作为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载体,班级活动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同时,也培育了群体个性,如果,这个群体的个性是积极健康的,那么在学校生活中通常被称之为“校风”或“班风”。
优良的群体个性,可以让学生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为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作为一个社群,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群同龄人的简单集合,它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学习和生命的共同体。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身边同学的“重要的他人”。因此,以培育学生协作意识和团体意识的班级活动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了。
相关链接:团结合作才会成功(有改动)
一、活动的目的
1.以“合作精神”为主线,通过游戏和表演等不同的活动内容来表达同一主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3.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形成互助互爱的高尚情操。
二、活动的准备
空瓶6个,筷子1把,毛巾3条,绑带6根,用线拴着的粉笔头24个,球6个,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比赛选取最佳课本剧1个,以及课件。
三、活动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的主题
1.主持人开始介绍自己,并且宣布班级活动“团结合作才能成功”开始。
2.主持人列举入学以来班级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同时强调,所有的成功都和大家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
(二)认识合作
1.让学生初步说说自己对团结合作的理解。
2.说说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合作。
3.推荐大力士做折筷子的游戏,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1)折一根筷子。
(2)折一捆筷子。
(3)小结:“一根筷子轻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4.玩游戏——《紧急逃生》。
(1)先介绍游戏的规则:每个小组的前面都有个空瓶子,瓶子代表一座“已经着火的房子”,里面有用线拴着的粉笔头,代表的是“在房里还没出来的你自己”,以最快的速度从火场顺利逃生。
(2)每个小组派四个学生来玩游戏。
(3)没有脱险的小组要分析原因。
(4)顺利脱险的小组要说说是怎么做的。
(5)小结。
(三)体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