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305600000001

第1章 班级与集体活动(1)

一、班级活动的真正内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无疑,对班级活动内涵的正确认识,是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的前提。基于自身的认识,可以将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本节侧重于阐述精神导引、个性发展、学习促进、社会适应四种类型班级活动的特点、功能。

探讨班级活动的理论意义

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教育活动,是实现社会个体化和个体社会化的最基本途径,班级活动,是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全体成员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其教育目的,组织班级所有成员参加的所有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学科教学之外,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者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参加的教育活动,它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等。本书探讨的即是狭义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可在校内开展,也可在校外开展。校内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班干部等组织指导的;校外活动,则是由学校领导、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负责人组织指导的。它直接介入相关机构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可分小组进行,也可把全班作为一个集体来开展;可以由学校领导、教师发起组织,也可由学生和社会教育机构的相关人员发起组织。可以是计划内预设的,也可以是随着教育教学的开展逐渐生成的。此外,班级活动还和少先队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以及社团兴趣活动等等,一起组成学校课外活动的完整组织体系。

班级是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个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适应社会,掌握生存的技巧,这样才能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参加班级活动是学生获得思想启蒙、提高处事能力、学习待人之道的机会,它可以使个体在班级活动中日趋成熟,为其步入社会、施展才华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的技能技巧、兴趣爱好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可以使每个学生形成个体的健全人格。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都具有其不同特点,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一)自主性

班级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是组织者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成就,进而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使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灵活性

开展班级活动,可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实际情况,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确定。内容的设计、规模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场地的选择等等都可以灵活掌握,因地、因时变化制定,完全不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

(三)实践性

班级活动为所有的参与者都提供了实践机会。这些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组织的,因此学生们的角色意识都很强,教师只能对其参谋指导,而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行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经验,也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四)差异性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智能都各不相同,外向、开朗的有之,内向、孤僻的也有之,有的学习成绩很好,有的文体才能很强。组织者一定要根据其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得到一定的展示。

班级活动的分类

班级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其进行科学地分类,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班级活动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对班主任策划的班级活动方案以及组织实施提供参考。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对班级活动进行各种分类,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具体的分类形式:

(一)根据活动地点进行的分类:校内和校外的班级活动

校内班级活动,它是指在学校中组织进行的班级活动,包括例行性的班级活动、专题性班级活动、综合性班级活动。例行性的班级活动又称为开班会,主要是处理一些班务,引导全班同学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新学期开始之时,班级需要通过班会制订、修改班级目标、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等等。在遇到重大决定行动时,也要召开班会,便于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班委会轮换之时,也一定要召开班会,如此等等。专题性活动,它是指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或是学生的具体需要,以中心议题的形式展开的班级活动。其中的议题,可以是针对某一普遍问题进行集体教育的活动,也可能是学习一定知识的活动,还有可能是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像的活动。综合性班级活动,它是由一系列多种多样有一定的相关性,却具有不同目标的活动所组成的。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强,这类活动很受学生们的喜爱;且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不仅能取得十分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加强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融,让集体形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校外班级活动,它是指组织班级里的学生为接触、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而开展的走出校门的活动。组织校外班级活动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丰富他们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校外班级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还能开发各种社会资源进行不同的活动,如:以了解社会为目的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为目的的支农支工、勤工俭学的活动;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为目的的社区敬老爱幼、拥军优属活动、义务劳动;参观、瞻仰活动等等。

(二)根据活动时间分类:常规性、即时性的班级活动

常规性班级活动,是指那些周期性开展的活动。包括季节性活动、常规性活动。季节性活动,是指在一年的特定时令、节日、纪念日开展的活动,如夏令营和冬令营、春游和秋游、清明扫墓、重阳登高、学雷锋纪念日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时间很规律,且年年重复的,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常规性活动,一般是在班会时间内进行的活动。

即时性班级活动,是指利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偶发事件迅速开展的活动。往往都是临时决定的,时间短,但是针对性却很强。这种活动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感受,且印象深刻,效果十分好。

(三)根据活动功能分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精神引领、社会适应的班级活动

根据班级活动的目标功能,将其大概分为学习促进类、个性发展类、精神引领类和社会适应类四种。本书关于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分类就是秉承此思路进行的。下面对每一类别的具体内容及功能分别进行详尽的论述。

1.精神引领类的班级活动

精神引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其中包括积极的思想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如,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熏陶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教育电影等等。着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参与活动后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一些行动。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总是有几个误区:总是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认识的形成上,而不去管学生是否付诸于行动;或者只是注重活动的质量,而不去注意学生行为的后效;或者只是走走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实质性的发展等等。

首先,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对该类活动性质的认识有关的。杜威教授曾经指出:“物体可以在空间运动,可以具体地传递,理想和渴望却无法整个地取出、插入。”精神活动离开个体的体验,便不复存在;其次,不能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班级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虽然活动具有分散独立的特性,但是班级教育的目标却具有一致性。教育目标是班级活动的主线,它贯穿于班级活动的始末;再次,组织班级活动不可以急于求成,不要指望一次活动能会实现很多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是逐渐、长期的事情,是在一天天的生活活动中慢慢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渐达成目的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班级活动,它不仅记载着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而且也影响着其周围的人。

在班级活动之中,学生可直接走进自然,在“蓝天下的学校”中尽情欢乐;或者是间接地去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他们总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或者是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惊讶和喜悦,或者是在梦中坐上心中的“小小的船”……

就这样,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丰富着自己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着人同自然的内在联系。而且,在欣赏着大自然的奇妙美景的同时,学生们也生发着同自然的亲切感,这份感情将带领着他们在之后的班级活动中去关心大自然,考虑探究自然中的问题,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一颗心去保卫自然,做自然的一份子。

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去关心社会、服务社会,懂得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班级活动是面镜子,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班级活动是瓶粘合剂,会把大家的力量团结在一起;班级活动是盏明灯,为大家指出了理想之路。

2.促进学习类的班级活动

促进学习类的活动侧重于让学生获得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如各种知识演讲、竞赛、科技创新、课题设计等等,可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也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既有利于方法和知识的保持,又可增强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及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因为班级活动是学科教学之外进行的内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的活动,因此它除了自身对学生具有一定的价值,还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班级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发现为主的,它不仅要求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和综合利用。而且,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所运用的学到的知识是在教师、以及其他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效率,增加成功的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还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合理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问题的习惯。

在班级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综合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还可以获得一些新知识,如一些来自亲身体验、发现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还能鉴别出各种知识的适用范围、作用对象,以及知识自身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等等。

在运用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的多种对照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哪些是本身与事实不符、哪些是由于方法的错误和理解的片面而产生的谬误,哪些知识是因为提供者疏忽,进而导致的错误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发现,学会改正。

在活动中,不仅学生会目睹新知识的产生,体验运用已有的知识,分享合作的愉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比如,通过手工制作、小发明、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探索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班级活动还可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真态度的形成。

班级活动,不仅为个体获得知识提供了机会,也为个体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社会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班级活动中,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知识碰撞,是经常都会发生的事。两人之间相互交换苹果,每人拥有的还是原来的数目,但如果两人交流同样多的观点,则每人获得的就会是原来的两倍。

另外,在班级之间、班级与社会之间进行的活动中,学生们还可以把知识传向其他的个人和群体,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将知识进一步地普及。而且,在班级活动的触角伸向社会之时,学生们也会从社会中获得知识,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知识学习上的促进和互补,这也是种社会化的学习方式。

3.个性发展类的班级活动

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个个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发展自身优势而开展的。在这类活动中,学生们可充分表现自己,发出自己的“光亮”。不同的个体,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的。展示了自身优势的时候,学生们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看到别的同学的长处之时,会自觉向他们学习。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自己、对同伴的认识了解,并为老师了解他们打开了“窗口”。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强求一致(包括行为、目标、形式等等),而是倡导学生们自主参与,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班级活动中,需要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直接去参与,如此,学生们就可以敞开胸怀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想,直接抒发胸臆。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当进行到“我为父母做什么”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们都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倒杯热茶;捶捶肩膀;少惹大人生气,时时问候;做次饭,做次家务;送上自己的祝福……”班级活动为学生的感情打开了“出口”,同时也在促进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活动,它要求学生间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完成共同的任务、体验各种的乐趣。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肯定和接纳其他的班级成员,否则,活动就会无法开展。不仅如此,有些班级活动的本身就是以“学会赞美他人”为主题的。在共同的合作中,学生们借着活动表达心中的感情,提升道德水准。

另外,在班级活动中,在获得他人的认可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自尊。通过班级活动,每个学生都在展示着自己的优势长处,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也被他人所肯定。在一次次的成就与喜悦中,在集体温馨安全的怀抱中,学生们都获得了自尊,并把这种自尊上升为一种集体荣誉感,既包括了对他人自尊的尊重,也包括了一种国家和民族自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