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听过一句话,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内是已知,圆外是未知。随着你已知的增多,圆面积增大,圆半径扩大,同时接触到的未知的圆外部分也更多,越发现这世界之大,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所以这世上最觉得自己渺小的,不是愚人,而是智者。
我不是智者,但写这篇连载时也有这个成长的感觉。刚开始写的时候,觉得自己提纲很好,故事讲得很好,写得很流畅,人物形象都塑造很好。结果写完到现在,期间我看了许多书,包括《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少有人走的路》《爱的艺术》《沉默的大多数》《月亮和六便士》《苏菲的世界》《白鹿原》等等,无论从心智上、文笔上、叙事方法上,都深深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回过头看,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自以为我能写出一篇很精彩的、很有艺术含量的长篇小说,结果发现,我好像写成了娱乐性的流水账、肥皂剧。
肥皂剧有个很大特点,每集都很有意思,看得挺爽,讲了点小故事,然后仔细研究,发现各集之间是有逻辑矛盾的,也不去细追究了,只顾着看下去。娱乐成分很重,艺术成分很低。我发现我写的连载就有点这样。
这篇小说的原稿是我2010年的一些日记片段的整合,里面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半真半假。有的是当年发生过的真人真事,有的是后来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发生的事,还有的是朋友们跟我讲的他们身边发生的事,都被我杂合起来。但几乎都有一点原型在,被我添油加醋,不是完全胡思乱想出来的。
有的人有真实原型,比如孙志鹏、我自己;有的是原型经过加工,比如陈煦、邓健、琛琛、右右;有的是杂合,比如洪思洋,实际上是我三个男生朋友的杂合,他身上的事情,是我那三个朋友分别发生的事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避免流水账,我杂合起来了;还有王安阳,实际上也是三个女生朋友的杂合。洪思洋、王安阳两个人的名字,分明是我从那三个男生、三个女生的名字各取了一个字。
还有的就复杂了,比如狄安,是我把很多的人物性格糅杂在一块的,但糅杂得太多,以至于后来我自己都发现:好像有性格矛盾的地方。
长篇小说要很多人,我自己列了下,《蔷薇》里提到名字的就有四五十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容易乱。写着写着就晕头转向,不记得之前这个人发生过什么,乱了。所以我想回炉重造。
我要回炉重造是因为,一,部分人物性格塑造有问题,性格前后有矛盾,不够突出;二,叙述问题,故事叙述不够流畅,整理情节的逻辑有问题,部分情节要删改;三,详略不当,很多啰嗦的地方。
其实主要是,我成长了,无论心智还是写作能力,发现现在想要的,跟从前想要的不一样。
我想学《白鹿原》,有个完整的时间主线,每个主角都有自己的成长,同时每个配角都有自己的小小人生,都有一段戏码。这样才符合人生吧?感觉我里面很多人一带而过了,很敷衍。另外,还要附上一些时代背景的特征,比如《白鹿原》的陕西风格,我想写上海,把上海2010年发生的事情,2010年的上海的模样,写到书里。反应一个年代。
我必须要承认,从技巧上来讲,我写得很差劲。我是工科生,学软件的,没有专业技巧,虽然有故事,但叙述方法不够精良,很啰嗦,语言不够简洁精炼,结构也有点乱。而且我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故事,从前都是写短篇的散文的,没写过小说。这些是我写得不好的理由,但不能当我裹足不前的借口。我认识到我的不足,然后需要改进。
这些日子我看了不少书,也学了不少写作手法。我觉得从故事内容上来讲,我是不需要学习的,我有我想写的故事;但我要学习写作方法,讲故事的手法,一股脑儿说下去,太乱了,要有章法和结构。我就是结构太乱。写的时候,列了个提纲,后来不停地删改,越写越多,提纲也出现前后矛盾,我又删改,改到最后自己也糊涂了。心想:要不赶紧写完了,回炉重造吧。
我渐渐发现,很多名著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充实了,而不是写复杂了,然后在充实故事的过程中添加了许多细节。而我感觉自己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把每个细节都塞得满满的,反而找不到个精准的主线。是的,我自己回头看,都不晓得我主要在讲什么。有些人物一开始出现,后来就没了,也没仔细交代后果;有些人物中途忽然出现,之前也没铺陈;有些人物想到他时就写两笔,想不到他时就彻底没他的话了。
最近豆瓣阅读有个中篇征文大赛,要求两万字到四万字,我试着写了个中篇投稿了,也不知能不能入围。能入围初赛就不错啦,我慢慢来嘛。中篇名叫《我们这辈人的爱情悲剧》,以我身边一群朋友出发,影射当代年轻人的恋爱问题,包括初恋、异地恋、小三、婚外情、情场浪子、豪放女、保守女、大龄剩女、恨嫁女、老处女、没钱买房被丈母娘悔婚、大叔控、独身主义者、抠门凤凰男、地域歧视、女权主义者、男权主义者、仇富男、有钱男、长得丑但内心老实、长得帅但嘴贱、……等等。
我努力把一个精确的主线故事讲充实;把人物性格塑造得很明显,看完就记得;并减少对话的出现,我现在发现,对话在小说中的用途很大,一是推动情节,二是表现人物性格,但假如通篇大量对话,就太低级了。推动情节,尤其是浓缩情节,还是要靠叙述。这一点《百年孤独》做得很好。
但有个问题,《百年孤独》是第三人称,上帝视角,而且时间跨度大,适合大量旁白;我是第一人称,前后就半年。第一人称的小说我觉得《甄嬛传》的叙述不错,通篇都是正在进行时,通过文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场景描写、对话描写、神态举止描写都很精细。
可惜,我那时只懂得研究学习,还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技巧。
但欣慰的是,我现在学到一点了。整个长篇,我前面一般都是五千字每篇,后面几乎都是七千多字每篇,我发现我越写越顺手了;前面很多对话,完全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很低级,后面开始用语言浓缩概括了,感觉自己段数高了些,可见我有成长;但最后几章节有点赶,说实话,我心态有点不好,想赶紧写完,回炉重造。我对这篇长篇用心很大,我希望写好它,所以估计会改很久很久。人物、情节都要改,有的人物要删,有的人物要加,情节也是,到时候我再拿出来,样子应该完全不一样了——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改出来。
反正不急呀,我都辞职回家全职写作了,每天就在家看书写东西。
我是打算以写作为生了。
所以我在豆瓣的连载和专栏都是收费的,都便宜的定价,连载0.2元每篇,这是刚开始出定价时最便宜的定价,按照推荐定价,我每篇七千字,可以定0.8元每篇了,但我觉得没必要。
一来,我有自知之明,晓得我现在水平不够,写得不够好,收费那么贵,没那个脸面,骗人骗己。真要赚钱,我就不会辞掉月薪一万的工作回来写东西了。我既然回来了,就没打算再找工作,我就准备这辈子以写作为生了,我喜欢写,我觉得自己挺能写的,而且我上进、我努力、我肯用功读书学习,所以我相信我能写出好东西来的,来日方长嘛。
二来,我想让我的读者养成付费的习惯,我现在写得不好,不代表以后也写不好。中国人版权意识很差,不习惯为思想付费,我希望我的读者养成这个习惯。哪怕我写的不好,也是有价值的,可以价值低廉一点。培养他们认同思想价值的习惯,将来我出书了,他们也会选择买我的正版,支持版权,支持原创,而不是看盗版书。这个我在这部长篇里也提到过了。
我要以写作为生,只有赚了钱,维持了基本生活,才能继续写作。我野心很大,想在这个社会上、世界上,留下我的文字、我的思想、我的意识,而不是什么通俗的、无聊的言情小说,一定要有点意义,可以小意义、可以大意义,但绝不能无意义,这样,就算将来我死了,我的精神意志依然留存在这个世上,影响后人。所以我不急,我慢慢学习。
好歹我这部长篇写都比上次的《水仙已乘鲤鱼去》好多了!也是在豆瓣阅读上出的作品,内容是写初恋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但说实话,我写得非常流水账,完全发生了什么写什么,一点不懂写作技巧,也不知道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的前后结构处理,整个写得就跟网上的直播贴差不多,十足的流水账,我自己都不忍心去看。但是,我会安慰自己,没关系,我一步一步慢慢来,比从前有进步就好。
至少这次的《再无蔷薇眷猛虎》我知道塑造人物形象了,把现实生活里好几个人揉搓在一块,强化一个人的性格,甚至把某些人发生的事,安插到另一个人身上,强化那人的某个性格特征,但好像“详略得当”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我写东西很啰嗦。不过没关系,我慢慢来,日子这么长,我一下子改掉所有的缺点,往后的日子还干嘛呢?
我相信,把《蔷薇》回炉重造完了,肯定比现在的好多了!
但我又想,现在就回炉,我有这个本事吗,会不会浪费时间?我的道行够吗?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还是暂时别回炉重造了,因为明显我技术还不够,就算回炉重造了,可能得不偿失,付出的时间与得到的结果远远不成正比,要不我还是继续磨练磨练,先写点短篇、中篇磨练自己的写作水平,等自己能力达到了,再来回炉?
我经常写别的东西。我写东西的速度很快,但质量有点跟不上。如果总叫我一天到晚写同一篇东西,我也会崩溃,肯定需要调节,所以才写了那篇专栏《你思无邪我有邪》(读《诗经》)就是为了写这个长篇写累了,换个写写,调节心情。现在《蔷薇》写完了,我大概继续写点别的,可能中篇作品,可能短篇集,长篇的暂时不会了,一来我能力还不够,二来太耗心力,很累的。写写短篇、中篇,锻炼自己的故事叙述能力,说来说去都是讲故事嘛。我现在最缺的不是素材,我素材很多,而是我讲故事的能力、叙述的手法和技巧。我心里有故事,但讲故事的能力不够,那我就多多锻炼讲故事的能力呀!
现在我还年轻,写什么内容不重要,关键是锻炼写作技巧、讲故事的能力。那些大家写出的作品,不都是中年、晚年之后吗,年轻的时候写出著作的太少啦,都需要磨练。所以我不急,慢慢学习,努力学习。年轻的时候,最怕口气太大,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我也是年轻人,也有情绪激动的时候,所以我要时常这样抚慰自己,不能毛躁。
还有一点,我学会夹带私货。我看《挪威的森林》《月亮和六便士》的时候就发现,他们虽然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在充实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对话或者段落,非常有哲理。我也开始学这种方式。写一个简单故事(比如那篇中篇的征文),然后在充实故事的过程中,夹带一些我对人生的思考,这样既不影响故事的叙述节奏,也达到了我表达思想的目的,而且也不必搞得跟现在这样,太累赘,太啰嗦。好吧,我又啰嗦了。
简洁、精炼的语言,减少对话,用更多的旁白来推动情节,人物性格塑造突出,冗余的情节删除,前后逻辑矛盾的地方理顺,每个故事有始有终,人物有来有回,所有模糊处理的细节具体化数字化,前后伏笔安排好,……,差不多就是我回炉重造的自我要求了,也是我对将来写作技巧提升首要要求。
祝我成功吧。
附辞职时候写的一篇《月亮和六便士》的书评,在豆瓣上可以找到。
《2014年6月20日:我的便士捡够了,想抬头看会儿月亮》
公司的技术部门分了许多小组,我们小组就三个人。我右边的同事,一个月前,他跟朋友做的网站拿到投资,后来辞职走了,全职创业。
那时,我在朋友圈发状态跟大家讨论,你觉得你存够多少钱,或者说,存够几年的日常开销,才敢辞职回家干自己想干的事?比如创业、写作、旅行。是永远不敢,还是没想过?
那时,我就考虑要不要辞职。我毕业两年,存了14万。很想辞职回家,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天涯海角,总得为自己一次。结果右边的同事先走了。
我跟我左边的同事讨论这件事。我说,趁着年轻,回去自己拼个两三年,大不了失败了,再出来找工作,至少自己试过了,尽力了,不会遗憾,不会后悔。
他觉得我想法有道理。
然后他辞职走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嘿嘿笑着,说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问,该不是因为我之前跟你讲的那些东西吧。他点点头,说,算吧。我再问他具体做什么,他就不说了。
他们走后,小组里所有项目都交接给我,我工作压力有点大。当然,大组长也在招人,但一时之间没招到。我跟创业的那个同事聊微信,我说,我想辞职了,太累,想回家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聊了很久,讨论了很多细节,包括怎么跟家里人说,怎么维持生活,辞职后怎么办,最后,他说他支持我。
今天上午,我跟组长提出辞职。组长找我聊天,不希望我走,说如果是薪资问题,可以再商量。我24岁,毕业两年,税前工资一万。在上海的互联网大公司,并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现在我要的不是钱。我知道,钱很重要,但这个时候,我想做别的。
我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也怕自己会软弱。所以坚定立场,要走。
但我不好直说。我就说,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我想回去休息一段时间。组长说,已经在招人,最近可以少给我一些工作,我也可以请一个礼拜假期,回去休息。
我说,我是想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创业,想趁着年轻,干自己想干的事,不想在公司上班了,也不是想跳槽,也不是工资的问题,就是想回家干自己想干的事。
我说这话时,想到《月亮和六便士》里,思特里克兰德一直重复的话:我要画画。我要画画。我要画画。我要画画。
我要回家,做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并没有任何别的理由。就只是,一件事,我想去做。
我拿创业举例子,因为这是业内最好的例子。我不想说回去写东西。因为说了要被人笑话。一个程序员,干什么不好,要写东西,当作家?之前我跟一个朋友说过,那朋友笑话我,说,你又不是韩寒,又不是郭敬明,写的东西没人看的。
那个朋友的话,让我想起《月亮和六便士》里,别人跟思特里克兰德说: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很有才华吗,你想投机取巧被画商看中出画展成名赚钱吗。思特里克兰德摇头说:我知道自己不是个伟大的画家,我不是米开朗琪罗,不是的,但是我有自己的东西。
我很想说:我知道自己不是韩寒,不是郭敬明,不是一个出色的畅销作家,不是,但是,我有我自己的东西。
我承认,《月亮和六便士》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也总跟自己说,不要去成为别人,我有我自己的东西。哪怕不够好,但是我自己的。我要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也打过一个不那么好听的比方:你拉了你的粑粑,我拉了我的粑粑。但不能说,你比我聪明,你的粑粑就能代替我的粑粑。
我有我自己的东西。
组长跟我聊了很久,看我决心要走,没办法,只说尽快招人,可能需要点时间,因为我们这组的东西没办法交接给其他人。我说没关系,我可以等。我会把小组的项目整理一下,写个完整的交接文档。但我肯定要离职。
其实我之前跟朋友讨论过,我在公司并不忙,时常闲着,就看书,写东西。别人闲着的时候都会刷微博、看新闻、玩手机游戏,我闲着的时候就用手机看书、改东西。我并不是功利想图什么,如果那样的话,我更应该看技术类书籍,但偏偏我看的都是《月亮和六便士》《苏菲的世界》《沉默的大多数》。我就是喜欢看书写东西。没有别的缘故。这两年来,我在知乎、豆瓣上写的每个字几乎都是在工作的闲暇时候写的。但是,我觉得不够,我想全身心投入在写作当中。在公司里偷偷摸摸的,没办法彻底投入。写短篇还好,但我想写一部长篇。肯定需要花大心思。
我知道,我更适合写短篇的回答、评论,但是,我想写长篇的,哪怕就一部,但自己全心全意写了,自己能满意,那就够了。
我知道,我计算机出身,没有专业的写作技巧,写的东西常常像流水账。但是,我想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学习。没有人是一步登天的。我只要每一次写的都比上一次好就行了。我不急,我慢慢来。
我知道,我比不上那些畅销作家,大作家,但是,我有我自己的东西。
我知道,我写的东西因为涉及同性题材,甚至不能被出版。我在豆瓣阅读的连载就是这么被下架的。理由是:防止净网运动误伤,故而下架,望谅解。我谅解。虽然我里面没有任何淫秽内容。但是,我还是想写。哪怕写完了,随便发在哪个网上。可是,我就是想写,心里有这么一股强烈的欲望,想一字一字写了,一句一句改,然后展示出来。到那时,就算写的再不好,但我知道,我试过了,我尽力了,我不后悔。
我在朋友圈跟大家说,我抵挡住了加薪的诱惑,坚决表示要辞职,大不了拖几天,等招到新人交接任务。铁了心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哪怕没前途。哪怕两年后失败了再去找工作。至少我试过了,尽力了,不后悔。
很多朋友以为我要跳槽,创业,问我跳到哪里,有没有找到下家,或者劝我三思,不要这么冲动,要考虑家里情况……
三思?我几个月前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我跟几个好朋友商量许多次。种种细节,我都考虑到了。我存了14万,我没什么物欲,一个月算上房租才两千块花费。辞职后我会更省吃俭用一些。就算爸爸的病复发,一年一次,一次两万,我总能挺两年多。两年,写一本书足够了。
我知道这世上很多人喜欢考虑这考虑那考虑无穷无尽繁琐的东西,我也会考虑,但这个年纪,这个时候,我决定为自己一次。
我不想因为贫穷,而葬送一生的快乐。因为贫穷,我做了许多我不喜欢做的事,为了钱,辛苦奔波许多年,成年后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还给家里补贴。我累了。我想为自己一次。穷,就没有追求自我的资格吗。不是。我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初看完《月亮和六便士》就萌生这个念头。但那时钱还不够。于是努力存钱。现在应该够了。
我知道,对于许多人来讲《月亮和六便士》不过是一本小说,励志,上进,激进,热血。但对我不是。我做不到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弃家人,与世隔绝,但至少,我可以在这个年轻的时候,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完完全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不了,两年后再回去找工作。
因为我怕,等我到二十六七岁,三十岁,就不敢了。我左边的同事,跟我一样大,24岁。我右边的同事,比我大六岁,三十岁。但他是上海本地人,家里经济压力小一点。
我还年轻,我的血是热的,我的头脑是清醒的,我不指望有一天我写的东西许多人来看,如果能那样的话,自然更好,但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写出一样真正能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来。别人不满意没关系,我自己真心满意就好。所以我要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不要劝我。该考虑的我都考虑了。我不会听你劝。
我记下这个日子。希望来日里,我为自己的选择欣慰。不是欣慰我是否赢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欣慰,我在年轻的时候,勇敢了这么一次。
我的便士捡够了,想抬头看会儿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