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婆媳观宇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43028400000006

第6章 要斗争不要鸡汤

假如你也跟我一样,是婆媳影视书的爱好者,估计你也会发现,在婆媳斗争中,除了儿子/丈夫的原因,另有一个堪称是一碰就炸的导火索。

没错!就是孩子。

在往期的专栏里,我谈到了婆婆、媳妇、儿子兼丈夫,甚至婆家人和娘家人也有所涉及。今天就来谈谈孩子,由此出发,再来解读一下围绕着婆媳斗争的种种关系。

假如在儿子/丈夫身上,婆媳斗争更多的是爱的争夺,那么在孩子身上,则是个教育的问题。

爱这件事,说到底是笔糊涂账,有些婆媳剧会用三角关系来处理婆媳斗法。即是说除了****,因为母子有乱伦的障碍,婆媳子三人根本就是个爱情故事。我曾在婆媳剧里看到如此的场面,大意是婆媳两个因为谁拥有这个男人而针锋相对,媳妇最终使出了杀手锏,直接跟婆婆放言:“我能跟他睡,你能吗?”说完立马摔门结束战斗,愣在门外的婆婆神色变了几变,终于彻底地败了。

你看,婆媳之于男人的争斗,就像是宫廷戏里的争宠。说穿了,是相对弱势的女性,向掌握更多资源的男人争宠,其目的并不是什么爱与不爱,而是得到家庭主导权力。说的残酷了,就算是“性爱”,其实也只是婆媳争抢男人的一个砝码而已。

男人如此,孩子却不同。假如说围绕男人的斗争,是资源和权力的争抢,那么围绕着孩子的斗争,则是一个成年人三观的完整体现。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大意义。教育之于人,是在完成“我想成为的人”,或者“我理想中的人”这件事。

看到了吗?教育之重,在于他是一个人的“理想人形态”。假如说在男人的争抢上,会有迂回,会有妥协,那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斗争,则往往只能是硬碰硬,结果势必惨烈。究其原因,就是如此。

不生孩子的人,往往很难体验生了孩子人的那种偏执。就以晒娃为例,在一个没生孩子的人看来,一个婴儿好看与否,完全是个客观和主观交织影响的小事,但是在孩子父母看来,往往会被主观因素给蒙蔽。比如一些有理智的家长,会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只是个婴儿,与别的婴儿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感性上并不是如此。父母们仍会因为孩子的一个翻身,一个嘟嘴而产生“她/他如此之美”的真实感受。

你看,不理性的感受也是真实存在的,晒娃与不晒娃的矛盾,其实只在于父母的真实感受,与他人更为理性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确实容易产生误会,并且彼此都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是正确的一方。

说“晒娃”的例子,是想说一提到孩子,原来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一方面主观因素更加难以撼动,另一方面,一旦涉及到孩子,婆婆也罢、媳妇也罢往往不留后路,会死战到底。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婆媳争吵的事件中,一旦涉及到孩子,往往都无法得到缓和,更谈不上解决。

关于教育这件事,我要说的是人的理想型态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农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出农村,一个自然主义者却希望孩子回归田野。教育这件事,并没有一定之论。知道了人之为人的千差万别,也就知道教育之事,并无所谓是与非、对与错。假如媳妇们仍然认为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未得伸张,那纯粹是用拧了劲、使错了力。

话说回来,教育问题上除了斗到头破血流,有其他的办法吗?

有,那就是距离。

事实上,在我看来解决婆媳斗争最为有效的办法,有且只有一个,就是请媳妇们与婆婆的生活保持距离。保持与长辈的距离,就会避免掉绝大多数琐碎的矛盾。在孩子教育这样的大问题上,距离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眼不见心不乱”、“距离产生美”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比物理距离更有效的办法了,因为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如果无法保持距离,那有什么办法?也有,那就是保持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假如媳妇们在经济上,生活上,要得到婆婆的赞助和支撑,那么婆婆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就应该得到更大的话事权。求人嘴软,拿人手短。如果无法做到独立,那么婆媳关系就更像是一种交易,媳妇得到了赞助的利益,婆婆得到了更大的话语权。在我看来,一边儿享用婆婆们的利益输送,一边儿要自诩要追求独立,决定孩子的教育,多少有些滑稽。反之,如果媳妇们能保持经济和生活上独立,那么在教育理念上,也更容易保持独立。

在我看来,保持距离和保持独立两件事都做到了,能出的问题基本上就消灭到七七八八了。但是七七八八不是没有,在我国隔代亲格外亲的传统下,长辈仍有插手的欲望,又怎么办?

我得说,一个人做一个决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动因。假如你是个无原则服从的媳妇,即便不认同婆婆的教育观也不伸张,那请与自己的决定相处;假如你是个杀伐决断的彪悍新妈,为教育问题不惜与婆婆撕破脸面誓死捍卫,那也请与自己的悍然相处。

人有千差万别的结果是,你做一个决定,得一个结果,都要与自己的决定和结果相处。在我个人的经验里,媳妇们的抱怨,更多的是得了便宜卖乖,又或是为自己的懦弱辩白。

爱情是一件感受型的事,夫妻也罢,婆媳也罢,其实做出妥协并不那么困难。事实上,只我个人的观察,绝大多数人在漫长的婚姻中,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不管是自愿的,或者是被动的,改变都是难免的。

与爱不同,在教育上,婆媳斗争则往往没有出路。在一团血肉,完全要为之负起责任的孩子面前,要做出一个妥协的动作,着实太难。正因此,我才会说不要鸡汤,要斗争。斗争的前提是不要树立自己不可挑战的正确性,针锋相对的正确与正确之间,虽有鸿沟,但不遥远。知道了这一点,就知道斗争的重点在哪里。斗争是策略,是技巧,要有理有据有行动力,没有比为了孩子而斗争更有动力的事。

与人斗其乐无穷,这件糟心的事说穿了,其实是一种人生历练。对于那些丁克者,我从来都奉劝要做就做到底,因为生一个孩子带来的斗争是无穷的、残酷的、伤人的。

求仁得仁,又要得便宜,又要卖乖,作为一个成年人,不是每件事都会如此得意。

咋办?要斗争不要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