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与孩子沟通须知道(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7800000022

第22章 第二十一集:带孩子寻找春天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我和孩子总是在屋子里玩得热火朝天。偶尔,我把他抱起来,隔着玻璃指着窗外,说:“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妈妈带你去桃花园里看桃花。”

我从不食言。选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我和孩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桃花园里跑跑跳跳。粉白色的桃花,挨挨挤挤地簇拥在细细长长的桃枝上,青褐色的、曲曲折折的桃枝,衬得小巧、娇艳的桃花愈显妩媚多姿。

今年,我又寻到了桃花,在学一食堂门口,有一棵桃树,小小的花苞撒得满树都是,白色的,稍稍带了点淡粉色。远远望去,细枝交错成网状的树冠上,像是搭了一大块飘逸的浅粉色的镂空纱巾。路过桃花时,我驻足观望,当然少不了拍照。今年,我的影集将会随着桃树的风景变化,照片里,会有桃花、桃叶、桃儿、桃枝、桃树上堆积得团团雪花,桃树旁边,还有我的孩子。

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郁了,你带孩子寻找到了吗?嗅到了、看到了、听到了春天的哪些气息?

春天来了,我们的世界,不仅多了美丽的鲜花和娇嫩的叶子,动物们也欢呼雀跃起来了!

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本绘本,看看小动物们在春天里的生活吧。

《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木村研著,村上康成绘,猿渡静子译,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图画书。先讲讲里面的故事吧。假如你看过了这本书,没关系。故事一旦被不同的人讲出来,就又变成了新的故事,因为,每个人注意到的东西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但,好故事是经得住人们反复读、反复讲的,中国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很多人都讲过了,我们也听了无数遍了,不但不感到单调和厌倦,反而更加喜欢它们。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变化,同一个人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理解。

想想,多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好故事,不同的人把它讲成了不同的故事,即使同一个人,也可能把它讲成不同的故事。中国故事讲成了日本人理解的故事,日本故事又讲成了中国人理解的故事。

当一个故事,衍生出不同的故事时,最起码说明,这个世界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人类,跟成批量生产的机器是不一样的。这真是人类值得自豪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好好珍爱的才能。这样一说,当孩子听故事后或读故事后,讲出来的,如果和书上的不一样,和大人说得不一样,也不用过分焦虑,更不要武断地打断、纠正和呵斥孩子啊。孩子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说明一个独具自我理解力和无限创造力的孩子正在悄然成长。

说了这么多,我还没讲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着急了吧?讲故事,一句话就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了,那还叫故事吗?故事就是要“吊胃口”的。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睁开了眼睛。”绘本第一句是这么写的。写得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书名是《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但开篇却是青蛙妈妈睁开了眼睛。

我又要插嘴了,亲爱的妈妈们,春天来了,你也要赶快睁开眼睛啊。我做自我检讨,我的眼睛睁开得已经够晚了,因为直到昨天清晨,我才注意到美丽的桃花早已爬上了枝头。我方才发现,每天,我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里边琢磨的,是大学教育、女性主义、政治哲学、批评模式、欲望与死亡、历史的终结与历史的开始,等等,等等。

不知道您在忙些什么?忙里偷闲,看看桃花,看看青蛙兄弟们吧,它们的生活惊心动魄啊。

“接着,妈妈叫醒了宝宝们:‘春天来了——快醒醒——’于是,四处传来了‘呱呱’的叫声,宝宝们都醒了,……”停一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只青蛙宝宝呢?999只!对了,书名就叫《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嘛。

不要那么自信哦,故事出其不意的地方就要出现了。“‘一、二、三……’妈妈开始点数,可是无论她怎么数,都只有998只。”怎么少了一只?“真奇怪……”青蛙妈妈困惑了,去哪了?“这时,呼噜……呼噜……她听到了打鼾的声音。”仅看这一段,该绘本的作者应是一个很细致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为什么呢?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还学会了一丝不苟地数数,一、二、三、四、五地这样数下去,孩子会很有成就感的。同时,青蛙妈妈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是很关心的,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醒来时,当然要先数数孩子们都在不在,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做妈妈的发自内心地迫不及待地想做的事情。

无论怎么数,都少了一只,看来青蛙妈妈很辛苦的,数了不止一遍。刚才写得是青蛙妈妈数数的声音和数数的动作(动作没有明写,但我们是能够感觉到的,那么多孩子,不指手画脚地挪动身体,想数清楚才怪呢。我的想象力又发挥作用了。)下面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心理活动,很自然的心理活动啊,少了个宝宝,自然是“真奇怪……”,其实,此处吊得不仅仅是青蛙妈妈的胃口,主要是想吊小朋友的胃口。小朋友们想想,那只青蛙去哪了?估计小朋友的回答会五花八门的。作者没有直接写那只青蛙干什么去了,而是用呼噜、呼噜打鼾的声音告诉我们,还有一只青蛙在睡觉。

接下来,青蛙妈妈会怎么办呢?想想妈妈们平时的心理和表现吧,是不是找不到自己的宝宝的时候,担心得不得了,一旦找到了,就会气急败坏地冲着孩子发火,脾气急是急了点儿,但做妈妈的着急与担心,有时候,是理性挡也挡不住的。“‘啊,气死我了,怎么还在睡啊!’妈妈瞪圆了眼睛。”故事,并不一定从头到尾都要出人意料,常情常理与共识是沟通的纽带,通过这条纽带,人们才有可能传达心灵和情感的共鸣。

后面的故事会发生什么呢?我已经说过了,作者是个很细致和很有耐心的人,也是一个很会吊人胃口但又通情达理的人。还是一个能将自然常识(如冬眠、青蛙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不同小动物的特性)一点点渗透进故事里去的人,当然,也是一位传递互助和友情的爱的使者(读得时候要注意啊)。还有,作者写了开心、恐惧、保护意识、油菜花、对气温的感觉(绘本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发生在温暖春天里的一件趣事。”)此外,好绘本不可少的是精美的画面,小朋友们对色彩和图形的感觉是很敏锐地,好好欣赏吧。

“这就是发生在温暖春天里的一件趣事。”瞧瞧!我是不是也学了作者那么点儿吊胃口的写作技法?究竟是什么样的趣事呢?自己去读读吧。(孩子写作文,不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才可以开始的哦!我的意思,聪慧的家长朋友们,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