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与孩子沟通须知道(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7800000018

第18章 第十七集:谈撒谎

每当听到我拿钥匙开门的声音,孩子就会赶紧把电视关了,假装着睡着了,趴在床上。最初,全家人都感觉这孩子心智见长了。后来他屡屡如此,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孩子有如惊弓之鸟一样,一边看电视,一边支着耳朵听外面的声音。

有时候,孩子的爸爸边走边用嘴打出响亮的“梆子”声,以便震响楼道里的感应灯,孩子听到“梆子声”,知道爸爸来了,赶紧关电视,并且在床上不打自招地乱蹦着喊:“我没看电视,我没看电视。”颇有点儿“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弄巧成拙。

孩子处在这样一种高度紧张和提防的状态,我开始担心对他的身心不利。于是,每次在他假装着没看电视的时候,我都会满怀着真诚地说:“爸爸妈妈来了,看到你看电视,也不会说你的。看电视也挺好的呀,你从电视上学了那么多东西,妈妈有时候知道的都不如你多。”

孩子会很兴奋地说:“你都是大人了,怎么还不如我知道的多?”

“因为看电视也是学习呀,妈妈看得不如你多,你看过的一些动画片妈妈没看过。只要你能自己管好看电视的时间,别不停地看,就行了。”

“我管不住自己。”

“你要努力管住自己呀。”说完这句话,我感觉很苍白无力。大人在看电视看到兴起的时候,要想停下来不看,都不容易做到,何况是孩子。逐渐地我摸索着,用一些他感兴趣的事物转移他的注意力,效果还是可以的。

他喜欢《神兽金刚》,我们就分别扮演《神兽金刚》中的角色,模拟战斗;他喜欢做手工,就买来沙画材料,在家里放着,随时可以拿来做;买一些练习涂色的图画书,让他涂颜色;他喜欢贴纸,就买一些带贴纸的故事书、带贴纸的谜语书、带贴纸奖品的益智书放在他容易拿到的地方;或者去室外摆Pose照相、打乒乓球、去图书大厦读书等。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更多有意思的东西,一来可以转移他单一的注意力,二来能开阔其视野。当然,更重要的是,孩子不用偷偷摸摸地看电视,不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行为了。

大人,不是也时常靠一些事情来转移负面的注意力吗?心情不好了,出去走走,或找人聊聊天,淡化抑郁的情绪。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调整中生活着。

很多时候,大人未必能比孩子做得更好,想一想我们的不足与失误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孩子遇到类似情形的时候,会及时帮助他合理处理。

本学期的政治课,有十几位老师共同担任,每次课由不同学科领域的一位专家,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将政治思想融会贯通进行讲授。有一位老师说:“我对学生的一个管理方法是,经常随机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去图书馆或途经图书馆时,会给学生打电话,问他在哪儿?很多学生会说在图书馆看书。我就说,那你出来吧,我就在图书馆门口。结果有的学生能出来,有的学生出不来,因为他根本就没在图书馆。仅仅告诉他看书,或仅仅听他说他看书了,是不够的。”

英语口语课上,美国外教很健谈,我们很喜欢,老师健谈了,学生就不用犯难回答问题了。虽说道理都懂,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但真正落实起来确实很困难。

有一次,外教谈到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说,他的很多在中国任教的朋友认为,中国学生害羞,并且爱说谎。然后,让我们发表对他这一看法的意见。

教室里一片安静,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赞同或辩驳,老师终于如愿以偿地印证了第一点,中国学生害羞。细想其深层原因,除了中国人崇尚温柔敦厚、含蓄中庸的文化传统之外,课堂上老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凝神聆听的现象,与教育模式也有很大关系,关于教育体制还有待我们继续思索和改进。

后来,外教点名一位女生站起来发表看法,女生口语不太好,没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老师就让旁边的一位男生站起来回答。男生首先澄清了不是所有的中国学生都如此,爱撒谎只是个别现象,并举了美国人撒谎的例子。关于这个话题,逐渐有了那么点儿“硝烟味”,讨论也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在最后一次课上,老师要给学生成绩,其中一项是,如果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说了汉语,要被扣分,问我们在小组自由讨论时有没有说汉语。一个学生很快回答,没说汉语。老师瞪大了眼睛,真的吗?在老师不错眼珠的质疑眼神下,我们都慌了神,赶紧辩护,有的时候说汉语,是在不得不说汉语的时候,比如说中国的人名或地名时,但我们颇有点儿强词夺理的辩护难以遮掩过去,于是外教教育我们说,他的用意不在于扣我们的分数,而是想督促学生在英语课上要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少说汉语,并且要诚实,因为在小组自由讨论的时候,学生们很多时候在说汉语。

老师说得何尝不是。几个中国学生,用汉语讨论问题,那是何等地得心应手,多么容易心领神会,用英语讨论,要么表达不清,要么别人听不懂,因此有时难免避难就易,英语课上也有说汉语的时候。

外教虽然指出了我们的缺点,心里很不舒服,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老师的教学策略其实还是很科学和实用的,既督促了学生,又教育了学生;既给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又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

老师教育学生如此,家长引导孩子,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这里面的奥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

谎言也有善意的,并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推荐日本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绘本《永远永远爱你》,慈母龙妈妈拾到两个蛋,宝宝出生了,却是霸王龙,然而慈母龙还是抚育了两个霸王龙宝宝,并告诉他们说,他们是慈母龙。后来,霸王龙宝宝长大了,知道了自己是霸王龙。霸王龙良太很痛苦地出走了。当慈母龙妈妈找良太的时候,发现良太留在林子里一堆红果子,慈母龙妈妈把一颗红果子慢慢放进嘴里,说着:“我永远爱你,无论比在哪里,我都永远永远爱你。”在这个绘本中,慈母龙妈妈隐瞒霸王龙宝宝身份的行为是撒谎,但“谎言”里却蕴藏了对孩子深沉的关爱和赤诚。

因此,面对撒谎,如想象型撒谎、逃避惩罚的撒谎、取悦他人的撒谎、模仿别人的撒谎、戏弄他人的撒谎、推辞型撒谎或善意的撒谎,要根据不同的情形,引导孩子对它们进行辨别,让孩子在内在的自律机制、外在的调节机制和监督机制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