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与孩子沟通须知道(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7800000011

第11章 第十集:为孩子搭建精神家园

我在儿童文学亲子系列这个专栏中,写完九篇文章后,在本集中做一总结,并开启新的起点。

我的网文书写,要为自己,为孩子们编织一个精美的鸟巢,还要点亮一颗星星,擦亮明亮亮的眼睛,在一个小世界里拥有一个大世界。如何经营自己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会影响进退,影响取舍,影响生活的快乐指数。

在愈是看清了实用主义会立竿见影,但有可能只是短期见效的同时,我愈是坚定地相信,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们,要想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些有效实用的方法就能解决和推动的。

人的可持续发展如同经济和环境的关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不及时修复的话,总有一天,经济会放缓脚步或一度陷入停滞。

人的发展亦如此。几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和辅导;十多岁的孩子,老师或家教可以教导和补课。但是,无论这些人,还是这些人所做的事,对孩子而言,终归都是外在因素,孩子持续前行的动力,需要的是精神家园的强健与和谐。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中,我愈是发现我的亲子作品的意义所在——对实用主义的制衡。因为,这个世界无论如何纷争和打拼,最后能够保证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还要依赖一片健康和广袤的精神家园。

有时,我这样想,我是一只小小鸟,精心地编织着鸟巢,外面的世界折伤了羽翼,鸟巢会让我栖身,慢慢地疗伤,即使风雪漫天,细密的鸟巢会把冰冷的世界挡在外面。我是一面镜子,落了一层灰尘,擦去。再落,再擦去,镜子亮晶晶。

每一篇文章,是我洒下的一粒粒种子,也许它们能很快生根发芽,也许来年才破土而出,也许多年后依然深埋在泥土中,但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它们哪怕能给一个孩子带来精神的慰藉和支撑,那么,我想无论现在,抑或将来,我的灵魂,定会感动得泪光闪闪。

每一篇网文,我都在努力地为读者点亮一盏灯,不是电灯,不是霓虹灯,是一盏清亮的煤油灯,一灯如豆。

我小学和初中的文化启蒙,是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一点点亮起来的,我深知一灯如豆的光明,在成长的世界里会散发和聚积的能量。

今天,我伴着一盏小灯开始了写作。

本学期伊始,在英语听说课上,来自美国的外教让学生们介绍学校的景点,当时我介绍得是图书馆,我是这样介绍的:

I think that library is the most suitable place to study at Peking Universit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irst, it is open long hours from 6:30 am to 10:30 pm. Second, it is safe because everyone must have a card to allow into the library. Third, it is very quiet. It is the place to take a nap after lunch because there are some comfortable sofas.

图书馆的每一层都有一些沙发,我想,午饭后,躺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小憩一会儿,那将会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那些宽敞舒适的沙发临窗而放,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洒满茶几,坐在沙发上,隔窗观景,多么悠闲。

然而,这样绝好的地段却很少有人光顾,倒是那些坚硬的木头椅子和木头桌子那儿,坐满了人。

从早上开馆到晚上闭馆,都是如此。

尤其是晚上闭馆时,闭馆的播音响很多次,很多学生依然坐在桌子那儿不肯走开,直到图书管理员巡逻清场一般催促,还是有一些人坚守着迟迟不动,坚守到最后,熄灯了,一片黑暗,才在黑暗中拾掇学习用品,恋恋不舍地离开图书馆。

我们经常说没有炮火硝烟的战场,我觉得呀,图书馆就是地地道道的没有炮火硝烟的战场,这里有千百年来的伟人哲人们终其一生的成果和业绩,他们的思想被记载在每一本书中,对那些哲思和成果不要说能心领神会,也许打开它们走近它们都很困难。更何况这里还有很多人在同台竞技,虽然没有一个人说话,静悄悄的,但一种无形的压力散布在你的周围,周围有聪明的人,有勤奋的人,有既聪明又勤奋的人。和高手过招,让你屏气凝神都捉襟见肘,在被击倒了还要心服口服的氛围下,你不得不谦虚谨慎,努力了还要再努力。

踏踏实实地躺沙发上睡觉,实在是一种奢侈的梦幻中的期待。于是,我进一步意识到,在巨大的压力中支撑人前行的,是精神的强健。

我置身于教育系统里二三十年,学习,工作,学习,深知教育体制在让人受益的同时,其中还有很多曲曲折折,沟沟坎坎。

孩子在自己家里,都是最棒的,尤其是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因为没有比较,所以他是最棒的。但一旦将孩子放到学校,放到社会,就会有很多评价机制每时每刻在衡量着每一个人。那些评估机制未必全都是完美的,但没有评估机制肯定也是不行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进入一个个体系,同时对之保持足够的清醒,不亦步亦趋,不被一些泡沫迷惑和淹没。

我的孩子,幼儿园放学后,总是很荣耀地让我们看他得到的小贴画,如果能得到两三张小贴画,他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展示后小贴画,他还要自己把它们粘到墙上,不论你怎样要求想体验一下粘贴小贴画,都不容易得到许可。他还经常说的一些事情,诸如:“今天我们组得了7分,得分最高,有的组才得了2分。”幼儿园里把孩子们分成几组,用1、2、3、4组命名,或者用形象的名称命名,如香蕉组、苹果组、葡萄组或橙子组。

每当这些时候,我关心的不是他得没得小贴画,得了几张或得了几分,我担忧的是几岁大的孩子,在一种强大的评估机制中,每天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是动力,促使他勤奋好学,但也有可能是阻力,高度的压力会让他失去学习的乐趣;还有可能,以后学习中的很多挫败感会让他的信心一点点丧失,最后,也许站不起来,坚持不下去了。很多时候,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因为还有别人,还有对手。你能把握自己,但你永远支配和应付不了那么的对手。

于是,在前面的九集中,我通过一个个故事传达亲子理念,并期待通过家长朋友的阅读、转化和灵活落实,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在勤奋踏实,满怀希望,一路前行的途中,保持健康和谐的精神状态,可持续地走下去。即使沟沟坎坎中倒下了,能再站起来。烦恼痛苦时,能看到心里还有一颗星星在亮着。生活并不仅仅是艰难,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要懂得珍惜。

我在农村生活过,后来进入城市,我知道,无论在哪里,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家,除了现实意义上的家庭,另一个家是由自己建造在精神世界里的家——精神家园。

于是,我虽身在城市,却在营建田园风情,实则是在现实和精神二者之间寻求和谐,保证读者、孩子们和我自己能在现实和精神之路上快乐地走下去。

因而,从第十一集也就是下一集开始,写作风格与前九集相比,会有很大变化。如果说前九集是在规划精神家园的话,那么,接下来,我就要一砖一石地演示精神家园是怎样搭建起来的,并且展示怎样才能把它搭建得坚实和温馨。

我为读者点亮了一盏盏灯,每一个订阅的读者也为我点亮了一盏盏灯,它们在我的家园里亮堂堂地温暖着。

我想建一所农家小院,现在,我在准备砖瓦石块、树木秸秆,对了,打一口井,种几棵树,再养一片花,招来一群鸟,还有几只小鸡和小鸭,外加一窝小狗和小猪,拿烟锅的老爷爷,牵来一头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