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的阿历克斯显得比从前多了几分温和,特别是在被确诊为喉癌之后的加签岁月,由于长期接受化疗,他的头发日渐稀疏,面容也开始变得极度消瘦。如果你看到过他晚年的相片,大概会把那些眼眶深陷、颧骨凸出的小老头形象和《魔戒》中的古鲁姆联系在一起。但这般容貌并不怎么吓人,反倒让人觉得拭去了往日间的戾气。因为穷困,他不得不常年蜗居在一辆破旧的房车里,颇有些风餐露宿的意味。就在不久前,老友们的善意相助让他暂时搬离了窘迫的环境,住进了贝尔法斯特登内格尔路上的一间公寓里。也许是受之前恶劣的居住环境影响,阿历克斯不久就患上了肺炎。他的体重随着病痛的折磨而急剧下降,几乎只有38公斤。为了帮他拜托困境,大家发起了一场为老阿历克斯募捐的公益活动,筹得的两万多英镑将用于他的植牙手术。为了治疗癌症,他的牙齿早就全部脱落,只能靠流食为生。这些钱虽非巨款,至少也可以让他的生活过得体面一些。毕竟,往昔间,他也曾一掷千金。
2010年7月24号,他被发现死于房中,原因是肺炎,支气管炎以及喉癌。阿历克斯·戈登·希金斯,61岁,斯诺克史上极具争议的天才型球员,他吸烟,酗酒,赌博,性格乖张,游离在绅士传统的边缘。他并不是个乖孩子,因为他的离经叛道,你可以拒绝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他。他是球场上最耀眼的存在,但也正是他自己亲手毁掉了一切。
1949年3月18号,希金斯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11岁起,希金斯就开始在贝城南部的一家名为Jampot的俱乐部打斯诺克。14岁时,由于强壮的体格,他离开家乡来到英格兰,转而成为了一名马术师。当然,冥冥之中似乎还是有命运的拉扯,希金斯的赛马之旅并不顺利,在那时他就成了一个酗酒无度的少年,以至于他的体重激增而无法更好地控制赛马。时隔两年后,他不得不返回北爱尔兰,重操旧业。1968年,年仅19岁的希金斯赢得了爱尔兰业余斯诺克赛的冠军,他与这项运动就此一生恩怨不断。
1971年,22岁的希金斯正式转为职业选手。而就在第二年,希金斯在世界锦标赛的决赛中以37比32成功挑落那时如日中天的约翰·斯宾塞,加冕成为斯诺克世锦赛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1990年才由亨得利打破。在那个年代,斯诺克象征了传统,文雅,绅士气度,而坏孩子希金斯则于这个氛围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浪漫自由的球风,狂傲不羁的性格,人们赠予他一个更加具有侵略性的绰号——“飓风”。
这一时代的斯诺克球坛,由里尔顿,斯宾塞和希金斯三分天下。然而自72年的世锦赛之后,希金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能再次加冕。在76年的世锦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对手就是当时的球王里尔顿。希金斯一度以11比9的局数领先,但是里尔顿随后的4杆破百和7杆60+成功翻盘,最终比分锁定在27比16。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又一个四年之后的1980年世锦赛,希金斯在决赛中遭遇名将克里夫·索本,在开局阶段曾经打出了9比5的领先,但最终却16比18,功亏一篑。直到1982年,距希金斯的首次夺冠已经过去十载,那时候的毛头小伙子也步入而立之年,娶妻生子。半决赛中,希金斯遭遇了一样打法写意的初生牛犊吉米·怀特。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在第30局时,希金斯大比分14比15落后,而怀特在当局中手握59分的领先优势,只在进攻一颗红球时失误,而希金斯也用他犀利的进攻为人们留下了一场绝无仅有的精彩清台,连续的几颗高难度进球让人记忆犹新。而他也用69比59的一局翻盘最终扭转大势,打入了决赛。这一次,又是老对手里尔顿。只不过这时的里尔顿已是英雄迟暮。希金斯不负众望,在一番狂风骤雨般的搏斗之后,在他第一次夺冠十年之后,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
那个镜头可能让你永远难以忘怀。在球桌上,希金斯的眼神中总是充斥着些许暴戾的气息,而打完最后一颗黑球之后,他还原了真性情的本色。就在全场观众都情绪激动地呼喊的时候,希金斯拥抱了老对手里尔顿,最后瘫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无数的观众轮番过来和他握手,向他表示祝贺,他也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捧杯的一刻,他的感情再也无法抑制,他招呼着远处的妻子和女儿,泪水夺眶而出。那也是镜头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有关于希金斯最温情的一幕。
如奥沙利文所言,希金斯永远是赛场中的最闪亮的焦点,一旦他进入场地中,你的眼睛就再也无法从他的身上移开。他不可一世的性格和华丽的球风无不令观众为之倾倒。然而好景不长,正是他暴躁的脾气,让他一步步走向衰落。1986年,因为用头顶撞英锦赛裁判保罗,希金斯被判罚五场禁赛,而事情的起因只是由于裁判要求他执行赛前的药物检测。四年之后,希金斯再次因不当之举被台联裁决禁赛一整个赛季。这其中包括他殴打裁判,并威胁另一位前世界冠军“眼镜蛇”泰勒。
生活浪荡的希金斯在退出人们的视线后渐渐挥霍掉了所有的比赛奖金,因而陷入穷困潦倒。而身患喉癌之后的他也因为长期的化疗作用而牙齿脱落,仅能靠流食过活。你再也无法将他和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潇洒少年联系在一起。他极度瘦弱的身躯,皮包骨样的面容,以及嘶哑的已经让人无法听清的讲话,都让曾经熟识他的人唏嘘不已。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绚丽而短暂,如流星般瞬间划过天际,好像我们还没有看够他的比赛,还没有享受够他华丽的杆法,他已经陨落在不知名的角落。他仅凭个人的魅力,就把斯诺克这项运动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节点中,从那之后,斯诺克再也不是一个只会出现在烟雾弥漫的昏暗酒吧中的运动,而是万众瞩目中的电视宠儿。索本说,是希金斯成就了斯诺克的今天。奥沙利文说,是希金斯给了我精神力量,是他引领我走入了这项运动之中,他是最好的球员,真正的天才。当我们今天依旧为斯诺克而疯狂,当大家在热烈地讨论着年届不惑的奥沙利文传奇般的存在,同时缅怀着皇帝旧日的辉煌,也许只有贝尔法斯特的那堵墙上残留的“人民冠军”的字迹和墓碑前凋零的鲜花依然在提醒着每一个热爱斯诺克的人——
飓风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