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空间之丑颜农女
42983300000564

第564章 闲逛(1)

“来了,这就来。”

青璃觉得自己太操心,她又让麦芽回去告诉香草,让这个丫鬟多休息,目前看二姐青蔷和堂姐的架势,不到逛到晚膳是不会回来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农历四月的最后一天,天气有些阴沉,太阳被云彩遮住了光却一点没有降低暑气,青璃上了马车,一路上也只有马车跑起来,才带进来一丝轻盈的风。

“京城好是好,就是太热了些,好不容易有点风都是热的。”

二姐青蔷用帕子擦了擦额角上的薄汗,眼睛透过窗纱向外看着,忠武将军府外面的街道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静悄悄的。

青璃让红豆把冰盆往自家二姐和堂姐的位置挪动了一下,红豆抓起扇子,在冰盆上面扇了几下,顿时,冷气就像会飞一般,弥漫在整个车厢。

“二姐,青菊堂姐,你们喝点果汁,这里面加了冰块。”

三人出来之前,青璃让麦芽准备了一小壶梨汁,里面加了碎冰,这种天喝上一杯最是解暑,她正好赶在小日子,不然也想喝上一大杯。从凤阳到京都,多少会出现点水土不服的反应,她身体算好的,有灵泉水改造,当年来了之后也没什么生病,但是也花费很久才能习惯京都的饮食,南北差异巨大。

“恩,好喝,觉得凉爽不少,那甜甜的味道都到了心底。”

莫青菊第一次在夏日喝到冰果汁,赞叹了几句。冰块这样的东西,在冬日里不稀奇,滴水成冰,放一盆水在外面,一会儿的工夫,上面就冻上一层,但是村里人并不会存冰,也没有冰库,农忙时分,那天真的和下火了一样,众人解暑的好办法,也就是熬点绿豆汤,或者喝点凉凉的,味道有点甘甜的井水。

“京都这边从三月开始,春暖花开,夏天热的很,往年在农历六月都要去田庄上避暑。”

青璃和二人说了京都这边的气候,等到农历六月开始,天气就变得愈来愈燥热,那真是什么都不干,坐在屋子里都能出一身汗,古代没空调没电扇,全靠扇子和冰盆,那个时候冰块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一块能炒到二十两银子。

“什么,二十两?还不如去抢!”

二姐青蔷张大了嘴巴,感到不可思议,若是有人在冬天建立一个冰库,等到夏日出售冰块,那不是发了,这玩意也没什么成本,这个时候吃水也不花银子。

二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就拿青璃一家来说,二十两银子可以在莫家村生活四年,青璃一家七口人,娘刘氏还能攒出点银子给大哥莫子归和三哥莫子松赶考用,自家的条件在村里就算中等水平,虽然地少,但是爹爹有一技之长,是个秀才,在镇上教书,每个月都有几百文的束脩银子,现在几个人才出门,还什么都没买,就已经快用掉二十两。

“二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咱家就算节约了。”

青璃对着二姐做了一个鬼脸,然后从袖兜里拿出铜镜照照,芳菲阁的胭脂确实不错,贵有贵的道理,两腮有淡淡的红晕,看着气色不错,不会因为天热流汗晕染,铜镜里的她眼波流转,清澈如湖泊,看上去很是灵动。

“节约?你和咱爷奶说试试,一定会挨几下。”

莫青蔷还是不可置信,自家后来虽然有了银子,但是家里人生活还是很简朴的,爷奶一直教育家里人不能忘本,不能因为有了点银子就反了天去,需要什么可以买,青蔷自己也爱美,会花很多银子买胭脂水粉和布料,爷奶不会说,但是若是吃饭,剩下的菜全部倒掉,一定会挨骂。

爷奶都是朴实的庄户人家,爷爷这么大年纪还在田里耕种。就这冰盆,可有可无的东西,竟然要十几两,也太多了,无非就是热了一些,热不死人,不像莫家村天冷,大雪封山,家里不用炭盆过不下去。

青璃无奈的摊手,爷奶的思想完全影响了家人,照她说,赚了银子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享受生活,若是和从前一样苦哈哈的,现在有了银子还过苦日子,真成了守财奴。家里这些冰块都是她攒下来,自己舍不得用,没有花多少银子,有一些是冬日里的库存,还有往年皇上的赏赐,在田庄上有一个冰库,里面也有一些存冰。

“二姐,这个冰块是往年存下来的,四叔是四品官,皇上会赏赐下来。”

青璃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二姐青蔷初来京都,一定有很多生活习惯和这边不接轨,至于府上的剩菜,多半都是丫鬟婆子们食用,有那好的,家里也会接济一些穷人,并没有浪费。

“那你早说啊,不知道我是急脾气吗。”

莫青蔷瞪了青璃一眼,然后也和莫青菊一起,把脸贴着车窗,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来的时候,众人赶路,她们下了水路之后,就一直觉得晕乎乎的,等反应过来,已经到了忠武将军府,一路上来不及细看,总觉得不真实,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竟然有一天能从凤阳来到京都,走在京城的大街上。

“周边都是官家的府邸,等到出去这条街道,前面就热闹了。”

青璃也跟着趴在窗口看了一眼,两边都是高高的围墙,隐约可以看到各个府邸里面的大树,还有露出的一角琉璃瓦,地面是青石板路,显得古朴,大气,幽静。

“璃妹妹,北街是什么样的地方,是平民居住的地段吗?”

莫青菊收回打量的眼神,已经看了一会,周围的景物没有什么变化,她们走的这条路是是多半官家府邸的后门,稍微有点冷清,还是百姓们居住的地方好,铺子多,人也多。

“算是家境殷实的人家,家里寻常都是有几个下人的。”

北街那边不算小门小户,家里一般都是有个三进的小院落,最少也是有几个丫鬟婆子打杂,还有六七品的小官居住,往来的人很多,算上京城比较大的一个闹市。

车夫已经驾着马车穿过这一条长长的街道,两边往来的行人也比之前多了起来,多半都是穿着绫罗绸缎的大户人家的采买,周围地段寸土寸金,随便一个铺子至少也要几万两银子,卖的也都是高端的货,前面走不远就是卖胭脂水粉的芳菲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