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然奥秘大百科
42942000000044

第44章 一天只睡两小时的人

有一位名叫鲍林的美国人,每天晚上睡了两小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即使他白天连续工作10小时,也从不感觉疲劳或头昏眼花。据鲍林回忆:他在五六岁时,一天平均只睡6个小时,而其他孩子在这个年龄需要睡10个小时。

鲍林自己解释说:这种睡觉习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军队养成的。

但是,许多学者对鲍林这种奇特的习惯却感到不解。

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6~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已有的统计表明:95%的人一天的睡眠时间是6~8个小时,只有4%或5%的人睡眠时间在6个小时以下。而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的人为数极少,其中多半是一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像鲍林这种每天只睡两小时的人实在罕见。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普罗特教授对鲍林很感兴趣,他想用实验来弄明白鲍林为什么一天只睡两个小时。为此,普罗特盛情邀请鲍林来到实验室。

鲍林被安置在一间装饰新的睡眠实验室里。房内床、凳和橱一直俱全。奶黄色的墙上挂着一幅油画,为房间增添了几分宁静的气氛。墙壁是完全隔音的。考虑到任何人都可能在一两天内少睡几小时而仍然精神抖擞,所以,鲍林在这里要进行为期两周的实验。在这两个星期中,鲍林每天晚上到实验室来睡觉。睡前,鲍林的身上被安上一套电极。头上的电极是用于测量脑电波的;安在眼球上的电极是记录眼球运动的。此外还有监测心跳、血压、呼吸的仪器。普罗特反复测试了鲍林的睡眠周期,并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试验:

在鲍林刚睡醒时,请他分辨长短声和颜色的变化,还要他做数学题。

实验证实了鲍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短睡眠者。一睡眠不足的人往往不能分辨颜色或声音的变化;鲍林却能正确地作出反应。更耐人寻味的是,鲍林睡眠时的脑电波显示了完全不同于一般人的波形。

一般人在清醒时,大脑常呈现8~13次/秒阿尔法波。一旦进入睡眠状态,脑电波的频率变慢。从入睡到深睡,要依次经历慢波睡眠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瞌睡期,人仿佛置于一片朦胧之中,这时,出现4~7次/秒、持续大约5分钟的伽玛波。紧接着是第二时期,人已进入浅睡状态,出现的依然是频率较慢的伽玛波。接踵而至的是睡眠较深的慢波三期和慢波四期。这时,人常会发出鼾声,同时出现0.5~3次/秒的高振幅电波。在深睡期以后,脑电波便倒着重现上述变化过程。这种出现慢波的睡眠称为慢波睡眠。如果在慢波睡眠以后,出现频率快、波幅小的脑电波和快速的眼球转动(每分钟约50~60次),这种睡眠则为快动眼睡眠,做梦就常发生在这段时期。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慢波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互相交替。睡眠开始时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持续约90分钟,以后转为快动眼睡眠,20~30分钟以后,又再一次转入慢波睡眠,如此相互交替3~5次。一般人在一次睡眠中,慢波睡眠占75%,快动眼睡眠占25%。

但是,短睡眠者的脑电周期完全改变了。比如,鲍林很容易入睡,他只需1分钟就睡着了。他在睡眠周期的最初几个阶段几乎不花费时间,很快就进入了深睡期。更奇怪的是,鲍林的脑电波中没有出现频率快、波幅小的电波,也没有出现过眼球的快速转动。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短睡眠者不会做梦?普罗特否定了这种看法,他认为做梦并不仅仅局限于在快动眼睡眠时期,短睡眠者完全有可能在睡眠的其他时期做梦。

无独有偶,澳大利

亚爱登堡大学精神病学家奥斯瓦德博士也在潜心研究短睡眠者。

受试者是两个一天只睡3小时的人,他们在睡眠时脑电波意外地与鲍林相似。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受试者的个性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两个人都从事很繁忙的工作,他们都爱好社交活动,精力旺盛,很少休息。其中一个已决定放弃过多的休息时间,以投入到繁忙的事务中。

由此看来,短睡眠者的存在已是确定无疑了。但是仍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少数几个人的情况并不代表一切。

美国波士顿精神健康中心的睡眠实验室主任哈特曼,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哈特曼在研究中独具慧眼,他并不是单纯地研究短睡眠者的脑电图,而是仔细比较了短睡眠者与长睡眠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差异(长睡眠者是指一天睡5个小时以上的人)。他发现,短睡眠者与长睡眠者在生理上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身高、体重,甚至智力都是相同的。然而,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各自的心理状态不同。长睡眠者总是忧心忡忡,对事过于认真,易患忧郁症。而短睡眠者恰恰相反,他们从不愁眉苦脸,既无远忧,也无近虑。尽管工作很忙,却显得忙而不乱。

这种个性上的差异,也许正是导致两种人睡眠时间长短的原因。哈特曼认为,睡觉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这段时间发生在慢波睡眠中,长睡眠者和短睡眠者几乎以同等的比例经历了这段时期。第二个功能即是解除精神疲劳,这主要发生在快动眼睡眠中。由于长睡眠者往往比短睡眠者有过多的忧虑,所以他们需要解除精神疲劳的时间比短睡眠者长。医院里,快动眼睡眠比例很高的往往是那些正承受着精神痛苦的病人,那些在月经期间精神紧张的妇女,往往也有较长的快动眼睡眠。显然,快动眼睡眠与忧郁紧张的心理有密切关系。

由于脑内控制睡眠的神经系统很复杂,所以有关睡眠的全部秘密还远没有揭开。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时间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兄弟姐妹中,既可以有长睡眠者,也可以有短睡眠者;双胞胎的睡眠时间却是相同的。

人类是否可以缩短睡眠时间?有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无论如何,睡眠对于人类生存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深睡期对恢复体力有重要的意义。那些短睡眠者是极少数的几个幸运者,目前,我们只能以羡慕的眼光看待他们。也许今后我们能一举揭开睡眠之谜,使睡眠时间大为缩短,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工作和开展其他活动。

自然奥秘小知识

黑卷尾体长约27厘米。通体黑色,尾长而呈叉状。幼鸟上体与成鸟相似,次级飞羽的先端缘以淡色,翼缘杂以白斑。下体黑色无金属辉亮,自胸以下的羽毛具有淡色近白的羽端,向后更显著。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或在竖立田野间的电线杆上,一见下面有虫时,往往由栖枝直降至地面或其附近处捕取为食,随后复向高处直飞,形成“U”字状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