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
(1)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2)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3)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黏度。
(5)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7)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次。
二、脑梗塞的治疗药物分类
(一)改善脑血管循环
1溶栓治疗
(1)尿激酶:100万(国际单位,下同)~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毫升中,持续静滴30分钟。
(2)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1分钟),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分钟滴完。2降纤治疗(1)巴曲酶: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症状改善快且较明显,不良反应轻,但亦应注意出血倾向。
(2)降纤酶:应用国产降纤酶可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减少卒中的复发率,发病6小时内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是纤维蛋白原降至130mg/dl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
(3)其他降纤制剂:如蚓激酶、蕲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
3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UFH):低或中等剂量UFH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IST)显示:虽然肝素可降低卒中的早期复发,但出血风险也同时增加。
(2)低分子肝素(LMWH):国外一些研究对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的评价不一。
(3)类肝素:美国的TOAST试验显示类肝素不降低卒中复发率,也不缓解病情的发展。但在卒中亚型分析时发现类肝素可能对大动脉硬化型卒中有效。
(4)抗凝作为辅助治疗:静脉溶栓后使用肝素,可以增加血管再通率,但是出血并发症也增加。对防止血管再闭塞的作用尚需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国外多数研究认为溶栓后24小时内不主张使用抗凝治疗。使用抗凝治疗时,应该密切监测,使用抗凝剂量要因人而异。
4抗血小板制剂
(1)阿司匹林:大型研究结果(IST、CAST)显示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有一定效果,症状性脑出血无显著增加,但与溶栓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2)其他抗血小板制剂:有单独使用或者联合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小样本研究显示这类制剂还是安全的。
5扩容
对一般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目前尚无充分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支持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但对于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酌情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6中药治疗
动物实验已经显示一些中药成分或者多种药物组合如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黏滞度等作用。临床经验也显示对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有帮助。但是,目前没有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二)神经保护剂
已经进行了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神经保护剂的效果,不少神经保护剂在动物实验时有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大样本临床观察资料。目前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钙通道阻滞剂等。
(三)恩必普
近来国家一类新药丁基苯酞——恩必普,经临床研究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
恩必普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石家庄制药集团联合投巨资历时24年开发研制成功,是我国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是全球唯一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脑微循环重构剂。它的主要成分是我国科学家从南方水芹菜籽中发现的一种极微量的天然单体——丁苯酞,对脑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恩必普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八五”及“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项目,并荣获了12项国内专利及5项国际专利。已列入《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指导用药。
恩必普的服用方法: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一般指从发病开始到病情稳定),空腹口服(餐前30分钟),2粒/次,3次/日。3瓶一个疗程,建议服用2~3个疗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连续服用恩必普2~3个疗程,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假如患者发病后经治疗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仍按治疗量2粒/次,3次/日服用,最好连续服用三个月,临床试验证明,持续服用恩必普达三个月以上的脑梗塞患者,出现后遗症的几率大为降低。
另外,脑梗塞患者也可于脑梗塞高发季节(冬春、秋冬交替之季)时服用,2粒/次,3次/日,持续服用2个疗程,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第三节)用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脑动脉阻塞后,相应的供血区便会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后就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坏死的中心区和其周围神经细胞尚存活但功能不全的缺血半影区组成。缺血中心区因为脑血流量严重不足或完全缺血而迅速发生脑细胞死亡,如在有效时间内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则脑代谢障碍可以恢复,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能够恢复功能。因而脑血管病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现代基础医学研究提出了缺血半影区和灌流损伤的概念,因为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的可逆转或称可挽救性,因而作为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是抢救半影区。通过及时使脑血管再通(再灌流)及使用脑保护药物可挽救半影区的脑组织。理论上脑缺血后血管再通,氧与葡萄糖等供应恢复,脑组织的缺血损伤应恢复,但实际上存在一个有效时间窗即再灌流时间窗,超过这个时间窗后血管再通则会使脑损伤急剧加重。同样,脑保护药物的应用也存在时间窗问题,超过这个时限应用药物,脑组织的损伤已变为不可逆转。而在该时间窗内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同意这个时间窗为3~6小时以内。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在该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溶栓疗法是指人为地应用某些药物,使脑动脉血管内的血栓或栓子(由其他部位血栓脱落而生成)溶解,使堵塞的血管畅通,脑血流恢复,从而达到使缺血的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得以缓解或减轻的目的。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治疗时机,即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治疗必须在血栓形成以后3~6小时以内进行。否则,血栓即使被溶解,坏死的脑组织也不可能再复活。此外,溶栓治疗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年龄过高、病情危重、有严重并发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曾长期接受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慎重或禁忌进行溶栓治疗。
脑血栓形成患者或脑血栓的高危个体,血液常处于一种“高凝”状态,随时有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抗血小板药物有预防和治疗脑血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除了著名的阿司匹林外,还有噻氯匹啶(抵克力得)、氯吡格雷等。噻氯匹啶是一种强效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较阿司匹林更强,但不良反应也较大,少数患者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作用与噻氯匹啶相似,而不良反应较小。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