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进行维持量脱敏,每次按1∶100浓度,每次注射0.5毫升,开始时仍为每周2次,如病情持续稳定,可渐延长注射间隔,改为每周1次,进而2周1次、每月1次、2月1次,直到停疗。维持脱敏时间的长短,须视病情与疗效而定,长者数年,短者半年左右。
(4)特异性脱敏的适应证:①经皮试证明的吸入性过敏病患者。②虽无明显皮试阳性反应,但病史或用可疑过敏原做激发试验显示高度过敏时亦可酌用。③可疑昆虫过敏患者,可用相应的昆虫抗原脱敏。④细菌或其产物过敏者,用相应菌苗脱敏。⑤对寒冷高度敏感者,可试行“冷脱敏”法(详见专著)。⑥对食物、药物过敏者,一般不宜脱敏,但若此类食物、药物对病人极其必要而又找不到代用品时,可在十分谨慎条件下,试行脱敏。
(5)特异性脱敏的局限性:①病因不明确,过敏原难肯定。②过敏原虽已确定,但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物理性质,无法脱敏,如对敌敌畏、六六六、化肥、洗涤剂过敏。⑧多种过敏。④皮试阳性的过敏原,不一定就是主要过敏诱因。⑤脱敏疗法疗程长,起效慢,很难“立竿见影”,病人难于配合。
(6)脱敏治疗注意事项:①坚持无菌技术。②抗原宜置于4~7℃的冰箱内冷藏。③采用结核菌素注射器。④一旦发现混浊、变色、沉淀时,抗原脱敏液应弃而不用。⑤准备一套专用器械(注射器、针头等),防止被其他药液如青霉素等污染。⑥一般脱敏用抗原可存放3~4个月,过期应重新配制。
⑦过敏症状发作时,要推迟注射期。⑧脱敏注射后若出现局部或全身症状,下次应维持原量或减量。⑨宜注射于上臂外侧三角肌处,注射不宜太浅,进针后注意回抽,切忌注入血管内。
脱敏疗法直接针对病原,值得提倡。由于一般书中介绍不多,操作亦欠规范化,因而我们详加论述。非特异性的组织胺脱敏法,是采用小量组织胺稀释液做递增性注射,提高对组织胺耐受性而达脱敏或减敏。有人主张在组织胺稀释液中,加入胎盘球蛋白及硫代硫酸钠以提高疗效。
八、能治疗过敏性疹病的中药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具有抗过敏性能的中药分属3类:①抗过敏药:牛黄、艾、甘草、龙葵、汉防己、灵芝、陈皮、青凤藤、细辛、秦艽、桂枝、黄芩、猪胆、麻黄等。②免疫抑制药:九节风、三尖杉、山豆根、甘草、龙胆草、龙葵、冬虫夏草、当归、昆明山海棠、穿心莲、喜树、雷公藤等。③抗炎药:八角枫、人参、三颗针、大蒜、大青叶、木通、车前草、牛黄、牛膝、升麻、丹参、水牛角、甘草、石蒜、北豆根、生姜、仙鹤草、玄参、地黄、当归、防风、杜仲、连翘、牡丹皮、刺五加、双花、鱼腥草、茜草根、徐长卿、苦参、桔梗等。以上归属、分类还比较粗糙,如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作用等,都失之笼统;对抗哪些过敏、哪些炎症,有待进一步阐明。但结合临床实践和文献报道,每一类中的确有不少药物显示了抗过敏疗效。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①枳实、汉防己水提取物,枳实、麻黄、细辛酒精提取物,在动物实验中(下同)使总过敏介质释放减少40%以上,牛膝、细辛、桂枝、麻黄、牛胆、辛夷水提取物,丹皮、桃仁酒精提取物使之减少20%~40%。②能明显抑制抗体产生的有当归、桃仁、龙胆、竹节、人参的水提取物,大枣、龙胆酒精提取物。③能明显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有桃仁水提取物。④具有抗补体活性的有丹皮、桂皮、麻黄、莪术、紫草、蛇床子、大腹皮、玉米须、白头翁等。甘草(甜素)对补体的两条激活途径都有抑制作用。
单味中草药中哪些成分有抗过敏活性?根据国内进行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主要有以下5种:①甙及甙元素(黄芩、淫羊藿、甘草、水飞蓟等)。②生物碱类(苦参、汉防己)。③萜类(如牡荆)。④有机酸类(徐长卿)。
⑤香豆精类(如杜鹃属植物)。
以上资料当然不全面,亦不成熟。但是随着中药科研的进步、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脱敏活性中草药被筛选、提纯,将在抗过敏治疗中大放异彩。
九、如何选择过敏性疹病的外用药
过敏性疹病表现,主要见于皮炎、湿疹的急性、亚急性期,以及大多数荨麻疹、药疹的全过程。下面介绍的治疗过敏性疹病外用药,即针对上述各种情况。
(1)急性炎症:①轻型:只有红斑、丘疹、风团、轻微水肿、少数水疱者,用温和的摇荡剂(洗剂),如炉甘石洗剂、白色洗剂,用时要充分摇匀,每日多搽几次;也可用霜剂,如0.5%考的松冷霜。其他激素霜剂或软膏,如肤轻松、去炎松或更新的氯氟舒松(肤乐)、氯氟美松(恩肤)霜剂或膏剂,不宜大面积用或长期用,以免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全身反应。②重型:水肿较重,水疱较多,有糜烂、渗液者,已不属疹病范围。不能再用软膏、霜剂、洗剂,而需做冷湿敷。常用的湿敷液有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0.1%的雷佛奴尔溶液、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湿敷操作要求较严,应按常规进行,特别要防止敷料过干而粘结于损害面。
(2)亚急性炎症:也包括糜烂不重、渗液不多的急性炎症。最适宜的是糊剂(膏),氧化锌糊膏,龙胆紫糊膏,雷佛奴尔糊膏,1、2、3软膏(介于糊膏与软膏之间)等都常用。
糊膏通过吸水、散热及收敛等作用,使局部消炎、干燥,又能保护炎症皮面。糊膏需用绷带包扎,每天酌情更换1~2次。
(3)慢性炎症:疹病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丘疹与丘疹融合而形成的斑块,包括苔藓化斑块。这类损害已完全干燥且粗糙、肥厚。只有用透过性强的软膏,才能保证药物进入皮肤发挥疗效。调入软膏(凡士林)的主药按病变性质而定。
以肥厚为主的加入煤焦油类还原剂(能使表皮恢复正常角化故又称角质形成剂),以角化过度为主的加入水杨酸、安息香酸(苯甲酸)类溶角质剂或维甲酸类药,需止痒的加入薄荷、石炭酸等止痒剂,化脓合并于炎症时加入抗菌药物。小面积搽软膏可以不包扎,但要防止被擦掉。面积大的则要包扎,每日酌情搽、换药1~2次。现今盛行的乳化剂,大多用于急性轻型炎症和亚急性炎症,不宜用于大面积、渗出性炎症和粗糙肥厚型炎症。另外,小面积、比较平薄的慢性炎症斑片,也可用激素二甲基亚砜液,如“氢万”(氢化可的松亚砜液)
“氟万”(氟氢可的松亚砜液)等,或用激素硬膏如肤轻松硬膏(肤疾宁贴膏)等贴敷;或用去炎松混悬液局部注射。硬膏敷贴前,要问清有无胶布皮炎史。一般3~5天更换1次,贴上后勿水湿或沾污。
十、银屑病的主要疗法和简便验方
1.主要疗方
在此的重点仍然是讲简便验方。由于银屑病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病,其中有不少型也都有疹病表现。因而,在介绍简便验方以前,先简单叙述银屑病的主要疗法。
银屑病的急性期即进行期,主要是疹病(丘疹)皮疹,治疗相对简单而且奏效快。治疗方案大体是:①清除传染性或化脓性病灶,如摘除有慢性炎症的扁桃体。②维生素B12200~500微克,每日1次,肌注。③维生素C 200毫克,1日3次。④外用温和的消炎止痒药如氢化可的松霜。⑤紫外线照射。
过了急性进行期,银屑病就变得很顽固,治疗也很复杂而且旷日持久。目前常用的治疗大致分5类: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如乙亚胺(双酮嗪)、丙亚胺、乙双吗啉、白血宁、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等。这些药疗效虽快且服用方便,但对造血器官、肝、肾等均有毒性,有几种药的毒性还较大,故用时不可不慎。②维甲酸类药:维甲酸是维生素甲(A)的中间代谢产物,目前人工合成药已发展到5代以上。这些药活性很强,能使表皮异常增生、角化回归正常。依曲替酯(芳香维甲酸)、依曲替酸是较新的品种。治疗顽固性银屑病,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极佳。但也有黏膜干燥、血脂异常等副作用。最值得注意的是可致畸胎,因而孕妇或准备怀孕者忌服。③激素类:一般的银屑病不宜服激素,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患者,可在专家的严密观察下服用。激素外用则比较安全、广泛。除了去炎松、肤轻松霜外,氯氟舒松霜(肤乐霜)、氯氟美松霜(恩肤霜),都是更新、更强的制品。外用激素不可过久,也不宜大面积涂搽。④非激素外用药:老一代外用药如各类焦油(煤焦油、松溜油、糠溜油)制剂、蒽林软膏、芥子气软膏等仍然有效,但要注意它们的刺激、染色等副作用。最新的外用药是钙泊三醇膏,这是类似维生素D5的制品,目前尚未普及;还有一种免疫抑制剂外用药,5%的环孢素软膏、10%的环孢素凝胶,疗效很好,在我国尚未上市出售。⑤黑光疗法:即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加强光敏药(如8-甲氧补骨脂素)内服,疗效虽高,但可能引起白内障,甚至会致癌,现已甚少用。
2.银屑病的中医简便验方
(1)内治方:克银丸、复方丹参片、昆明山海棠、复方青黛丸、银屑福星等。
(2)外治方:①核桃叶200克,水煎洗。②生侧柏叶60克,苦参30克,水煎洗。③大蒜头,打碎用汁擦3天。④韭菜根120克,炒焦研末,猪油调匀敷。⑤荔枝核1个,研细,与米醋调搽。⑥鸦胆子,去硬壳,取肉研烂,调酒搽。⑦白及30克,为细末,用醋调抹患处。⑧土槿皮、百部各30克,浸入120毫升烧酒内,隔4~5日取出搽患处,1日3~4次。
⑨海桐皮、蛇床子各15克,共研细末,猪油调匀,外涂患处。
⑩苦参的鲜根,捣汁涂敷,干根,煎汁洗。生破故纸60克,白酒60毫升,浸泡3日后涂患处。泽漆(猫眼草),将草斩断,取流出的乳白色汁,涂患处,连续数次。苦楝皮、皂角各等份,共研细末,调凡士林涂患处。王不留行、五倍子(煅)各等份,为末,以醋调敷。露蜂房30克,白矾15克,放罐中,文火熔化,取出,研细,用醋调搽。硫黄末9克,胡椒末6克,半夏末1.5克,用醋调搽,1日数次。
鲜石榴皮,蘸明矾末,搽患处,1日3次。紫荆皮、生半夏各9克、斑蝥3克,共为粗末,烧酒浸透,用新棉蘸搽患处。
樟脑15克,雄黄3克,滑石30克,研细末,以米醋调搽患处。五倍子30克,米醋120毫升,用烧瓶煮沸,去五倍子渣,用药汁涂患处。
十一、治疗传染性疹病有哪些中药及中药复方1.经证实能抗病毒的中药三七、大黄、大青叶、板蓝根、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辛夷、虎杖、侧柏叶、金银花、鱼腥草、贯众、茵陈、厚朴、穿山龙、穿心莲、桂枝、柴胡、桑寄生、菊花、黄连、黄芩、黄柏、黄精、常山、蛇床子、野菊花、麻黄、商陆、淫羊藿、斑蝥、棉花根、喜树、蒲公英、槟榔、薄荷等。
2.抗细菌中药
人参、三颗针、大黄、大蒜、大青叶、山楂、山豆根、女贞子(叶、皮)、马钱子、马兜铃、云木香、木通、五味子、牛黄、毛冬青、升麻、乌药、乌梅、丹参、巴豆、艾、甘草、龙胆、龙葵、北豆根、仙鹤草、白头翁、白茅根、白屈菜、白花舌蛇草、瓜蒌、冬虫夏草、冬凌草、玄参、汉防己、地榆、地骨皮、百部、当归、肉桂、防风、麦冬、芫花、苍术、苍耳子(草)、连翘、吴茱萸、牡荆、牡丹皮、何首乌、辛夷、补骨脂、板蓝根、苦参、虎杖、败酱、知母、侧柏叶、金钱草、金银花、鱼腥草、细辛、贯众、荆芥、茜草根、茵陈、厚朴、香附子、独活、前胡、姜黄、秦皮、桂枝、莪术、莱菔子、夏枯草、柴胡、徐长卿、桑叶、桑枝、栀子、菊花、黄芩、黄连、黄芪、黄柏、黄精、啤酒花、野菊一花、银杏、旋复花、麻黄、商陆、淫羊藿、淡竹叶、棉花根、蒲公英、雷公藤、槟榔、僵蚕(蛹)、薏苡仁、薄荷等。
3.杀虫中药
大黄、百部、鸦胆子、姜黄、除虫菊、黄柏、蛇床子、雷公藤等。
4.中药复方
对内治和外治的中药复方各举数例如下:
(1)内治:①气血两燔方:适用于猩红热、麻疹(高潮期)、斑疹伤寒。方药为生地、玄参、白芍、生石膏、知母、粳米、茅根、升麻、甘草。作用为凉血清热,透疹祛风。②湿热方:用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合并炎症者。组成为土茯苓、茵陈、生薏(苡)仁、黄芩、栀子、茯苓皮、双花、生地、玄参。作用为清热利湿解毒,祛风止痒。③五味消毒饮:用于丹毒、脓疱病、毛囊炎、传染性皮肤炎症、各种续发感染等。
组成为野菊花、双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作用为清热解毒。④扶正清毒饮:适用于慢性毛囊炎、囊肿性痤疮、脓疱性酒渣鼻等。方药为黄芪、当归、野菊花、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功能为养血益气,清热解毒。
(2)外治:①酒渣粉:适用于脓疱性酒渣鼻、痤疮、传染性皮肤炎症、脓疱疮等。组成有京红粉、轻粉、玄明粉等量,研细末,猪油调敷。功用为解毒、消肿、杀菌、止痛(痒)。②陀柏散(复方):用于有续发感染的湿疹。方药有密陀僧、黄柏、冰片、轻粉,研细末,花生油调敷。作用为清热除湿,止痒祛风。③黛柏散:适用于脓疱疮、急性渗出性皮炎。方药有青黛、黄柏、冰片,研细末,花生油调敷。作用为消炎杀菌,除湿止痒。④化毒散:宜用于脓疱疮、渗出性湿疹。方药有五倍子、松香、官粉、樟丹、冰片,研细末,用粉剂或花生油调匀外用。作用为杀菌消炎,去湿止痒。
以上方剂中,凡含密陀僧、轻粉者,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因其含铅,要防止中毒。
(第二节)\疹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疹病的一般预防原则
总的说来,传染性疹病的预防原则与所有其他传染病是一致的,至少也是大同小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原则,在传染性疹病的预防上都有“用武之地”。
(1)管理传染源:①报告疫情: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规办事。天花绝迹后,属于急性烈性传染性疹病者已不多(如偶发的鼠疫)。但像麻疹、流脑、伤寒、麻风,特别是淋病、梅毒、艾滋病等,仍应按照全国性或地区性法规及时上报,以有效地控制疫情和扑灭疫源。②隔离患者:麻疹、风疹、水痘等疹病,一般只在家庭隔离即可伤寒、流脑、肝炎等则须在传染病医院隔离,麻风、结核病(主要指皮肤结核兼有全身活动性结核病者)、艾滋病等更须隔离在专门设置的病院里。③扑灭传染源:关于致病微生物的杀灭及被污染器物的消毒技术,有关专著中已有大量介绍,在此不作赘述。
(2)切断传染途径:许多病原微生物不能直接侵入人体,而要通过中间媒介物才能进入。这些媒介物往往是活物,尤其是昆虫。例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通过虱叮咬而传播;莱姆病的病原螺旋体则经由蜱的叮咬使人受染;苍蝇能传播伤寒、肝炎更是众所周知的。捕杀、扑灭这些昆虫,也等于消灭传染源。另外一些传染源,既可直接侵袭人体,又能经间接传播,如由种种非生物媒介体而传染人。例如疥虫、淋球菌等都可先沾染内衣裤,再使穿用者感染。前面讲过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致病葡萄球菌,是通过月经棉塞而造成感染的。因此,严格消毒衣物、被褥等或弃之不用(如月经棉塞),至少能杜绝部分传染。此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接触传染病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小至寻常疣、扁平疣、单纯疱疹,大至梅毒、艾滋病都是如此。个人卫生包括精神卫生、心理卫生在内,婚外性接触当然不卫生。空气消毒、戴口罩等能预防流脑、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饮食卫生、粪便管理、保护水源、餐具消毒等能预防伤寒、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措施防虫、杀虫、驱虫,能有效地控制虫媒或虫源传染病如斑疹伤寒等。
(3)保护易感人群:手段包括提倡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营养和居住条件、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中止接触传染病患者、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上述扑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本身,都是对易感人群的一大保护。对于已受直接威胁的易感人群,必须通过人工免疫的方法来防止受染。此法在下面中介绍。
二、服抗过敏药物能否预防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