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的行为选择与生态伦理
42939300000015

第15章 生态道德义务

义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任何一个社会或阶段,都只是要向本阶级或全社会的成员,提出一定的义务要求,以强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把人们的行为引导到一定的社会秩序中去。任何个人在同他人、同社会整体(民族、国家、阶级、政党、团体等)、同整个自然界的关系和交往中,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也总是包含着要尽各种义务。正是由于义务范畴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生态伦理学应该重视对生态道德义务范畴的研究。

(一)生态道德义务的含义

“义务”概念,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使用较多,而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使用较少。但是,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使用“义”这个概念,作为一般行为要求,则包含有“义务”的意义。所谓义务,就是对他人或社会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就是对他人或社会做与自己的职责、使命任务相宜的事情。

然而,这里所说的“应当”、“相应”、“职责”、“使命”等,并不是脱离现实社会条件的,而是由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所确定的。因此,在伦理学的严格意义上,所谓义务,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基于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确定的任务、活动方式及其必要性,所做的某种有意识的表达。由于在生态伦理学中,现实的生活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故此,在生态伦理学的意义上,所谓义务,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在保证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条件下,对个人确定的任务、活动方式及其必要性,所做的某种有意识的表达。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界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对自然界做与自己的职责、使命、任务相宜的事情,就是生态伦理学意义上的义务。其中,人类的“职责”、“使命”、“任务”便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生态道德义务的基础

从上述生态伦理学关于义务的定义出发,我们来阐述生态道德义务的社会实质。

1.生态道德义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关系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所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义务,并不是由理性本身或什么上帝规定的,也不是由所谓的“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所发出的,更不是从人的生理要求和本能欲望中自发产生的。相反,它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人们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一名成员,对与自己相关的他人或整个世界,总是要承担起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用特定的概念形式把这种使命、职责和任务确定下来(或者个人以特定的概念形式来理解、体验和把握这种使命、职责和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义务范畴。因此,义务或者说道德义务,完全是来源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来源于某种利益和社会分工的要求。人们履行各种类型的义务或道德的义务,都是现实地把个人的力量用于为他人和整个世界的利益服务,为他人或整个世界尽自己应尽的职责,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和任务。义务或道德义务这一范畴,不过是这种现实的社会道德关系和个人道德活动方式在个人意识中的反映而已。

人类在今天所面临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关系已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候,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已成为当代世界最紧迫、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人们已经开始怀疑甚至否定了人类在自然界所处的所谓征服地位,明白了人类除了要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外,还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之所以具有道德性质,是因为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关系,它同时还包含着或隐藏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由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只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就必然要与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承担这样或那样的道德义务;同时,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时时刻刻地与自然界、自然环境进行物质或能量的交换,因此,人只要生活着,就必然要与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承担这样或那样的义务。

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所必备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以人与环境的协调和谐为前提的。对于这样一个基础和前提,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是不能完全保障的,还必须辅之以环境道德这种调节手段。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有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责任和义务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

作为生态伦理学意义上的义务范畴的社会基础就是,人和自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它不同于一般伦理学中的道德义务范畴,是因为这个范畴已经扩大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深刻地表明了,人除了应对他人和社会整体尽义务外,还应该对整个自然界承担义务,这个道德义务完全是来源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来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利益的要求。

2.生态道德义务的内容是由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所确定的

各个历史时代的义务或道德义务,总是同一定社会或阶段的利益和要求相联系的。各个社会或阶级,总是把实践这一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确定为当时人们应尽的义务。因此,义务范畴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在直接意义上,总是由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规定的。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提出的道德义务,除了要求本阶级的成员忠于职守而外,主要是要求劳动人民的行为符合于剥削阶级的利益,限制在它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所规定的社会秩序内,也就是要求劳动人民安分守己,忍受剥削和压迫。在这里,我们不去分析剥削阶级思想家对义务的解释具有多大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也不分析他们如何用普遍的、似乎和利益无关的思想形式来掩盖他们把剥削阶级的私利,规定为社会的使命和人们的生活准则,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这便是剥削阶级所提出的道德义务的内容是由剥削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

生态伦理学的道德义务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和生物生存的利益引申出来的,是由生态道德原则和生态道德规范所确定的。

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人类的重要活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涉及整个人类利益,具有全人类性质的问题。人对自然界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它浸透着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利益。特别是当代,在人对自然作用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深刻矛盾的条件下,我们在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和实践中,更需清醒地看到这一点。

从人的利益的角度看,人类活动引起自然界变化,一方面为人类增进福利,人类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它带来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和环境污染,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不仅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从生物生存利益的角度看,环境污染引起生物栖息地破坏和物种灭绝,降低了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从根本上威胁着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中,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面临着道德冲突。人类承担着保护生命和保护自然的使命。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标准对自己的活动进行道德评价,通过道德选择从事公正的生态伦理行为,实现人类保护生命和保护自然的道德使命。

3.只有从社会意义上才能了解对自身的义务

康德强调人的义务,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也包括对自己本身的义务。但是,他不能回答如何处置这两种义务的冲突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否认个人对自身的义务。个人生理的需要或身体健康的要求,以及个人的发展和成就,不仅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而且这种义务本身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最终也是由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来确定的。一个人,如果为了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而对自己履行应尽的责任,包括谋求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争取个人的发展成就,那么,这种对自身的义务,同时也就是对社会的义务。这样的人,在社会的义务和对自身的义务发生冲突时,也必然会使自身的义务服从于对社会的义务,以致不惜作出个人最大的牺牲。这种对社会的义务,其实也同时是对自身应尽的义务,即对自己履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职责。

生态道德义务也是如此。人们应当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上来了解人类对待自身的义务。人类如果为了能对自然有所贡献,而对自己履行应尽的责任,包括谋求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那么,这种对自身的义务同时也就是对自然的义务。并且,在人类自身的义务与自然的义务相冲突时,应该使对自身的义务服从于对自然的义务,甚至作出对自身的必要牺牲,以换取自然的和谐及平衡。倘若不能这样做,而是一味地追求和强调对人类自身的义务,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生态道德义务的真正含义。

(三)生态道德义务的特点

生态道德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它不与谋求个人的权利和报偿相联系或相对应

政治义务和法律义务等,总是同一定的权利相联系或相对应的。对政治、法律来说,总是在尽义务中包含着将享受相应的权利,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但是,道德义务却不同,它不与谋求个人权利或报偿相对应。对于行为者来说,履行道德义务,不但不能是为了从社会或他人得到某种权利或报偿,而且常常意味着要作出或大或小的牺牲。当然,人们在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后,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甚至可能得到社会给予的某种权利或他人给予的某种报偿。但是从行为者本人来说,在行为之前不应有谋求某种个人权利和某种报偿的动机,在行为中不应以能否获得某种权利和报偿为条件,在行为中也不应当去“邀功请赏”,否则,便不是道德义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突出。生态道德义务在体现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时,更要求人类在观念和行为中具有崇高的德行。只有不把谋求人类权利和报偿相联系,而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义务,才能构成生态道德义务。

2.它是人们自觉自愿履行的

生态道德义务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关系以使命职责和任务等形式表达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因而具有一种“道德命令”的性质。但是,对于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的行为者来说,生态道德义务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或者所谓个人“趋利避害”的刺激,而是人们在理解和认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客观要求,从而自觉承担自己的使命、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因而,人们履行生态道德义务,虽然会有一个从不自觉的,甚至被迫的,到自觉的过程,但是,从最终意义上看,它不仅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且是一种为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而奋斗的自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