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大众体育
42938700000001

第1章 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常识

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而又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具体说,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或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总之,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

体育人口的概念及标准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在本书中所界定的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

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而社会体育中,体育人口与总群体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管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即对社会体育管理水平和制约人们体育参与的社会因素的评价,也存在着对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确定体育人口时主要在社会体育领域内进行。我们强调体育人口对体育的直接参与性,然而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但十分热衷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的观赏者和体育传媒的视听者。

这一人群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数量相当大,他们是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支配群体之一,他们与体育的亲和程度很高,具有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向实质性体育人口转化的基本条件,做好他们向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是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研究体育人口时不能忽略和排斥他们的存在。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没有展开对这部分非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讨论。体育运动的教学、科研、新闻、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其中也确有一部分人不是实质性体育人口。但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大,对他们的忽略不影响统计结果。下棋、打牌、钓鱼等类活动中,被采用的体育手段不多,身体活动性不明显,增强体质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暂不将仅以这类活动作为体育参与的人列为实质性体育人口。

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如参与者自身的初始健康状况、年龄性别、选择活动的方式、活动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时的负荷强度、活动后的实际健身效果等等,因此制定一个客观、科学又便于操作、统计的统一判定标准非常困难。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我们认为提出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符合我国多数居民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中国体育人口的职业结构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人口职业以体力型为主:其中农民占43.92%,居第一位,这是因为农业人口基数大;工人占16.99%,居第二位。中国人口职业结构是以农业人口为依托的人口职业结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0.36%,以此考量中国体育人口职业结构,其职业结构中农民的比重实际上还很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乡村体育人口的稀少。在中国体育人口职业结构中列3~6位依次是管理人员、教科文卫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职业。中国男性体育人口职业也是以体力型为主:(69.97%的男性体育人口中的比例)农民占的30.53%,居首位;属智力型职业的管理人员、教科文卫人员占21.09%;工人占11.72%,居第三位。中国女性体育人口职业结构和男性体育人口职业结构大体上相同,也是以体力型为主:(30.03%的女性体育人口中的比例)农民占第一位,工人次之,这两种职业在职业结构中占18.67%。属智力型职业的管理人员、教科文卫人员仅占7.77%。

中国体育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1.中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

由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对象是16岁以上人口,所以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指标诸如老年系数、少儿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都无法计算,因此,对中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研究只能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数据,结合逻辑判断作出估计。纵观中国体育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将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6~40岁年龄段,这一年龄段各年龄组体育人口构成比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第二部分是41~60岁年龄段,这一年龄段各年龄组体育人口构成比重的特点是趋于平均;第三部分是6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年龄增加体育人口构成比重减少。从16~40岁年龄段体育人口百分比在全国总体中占56.32%可以推断中国体育人口属于接近于成年型的年轻型结构。在中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中,每5岁年龄组女性体育人口所占比例都低于男性体育人口,反映了中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在性别上的不平衡。中国体育人口年龄金字塔塔形在整体上呈偏态,这是因为女性体育人口比例偏低所致。中国体育人口年龄金字塔总体格局是体育人3口年龄越年轻,百分比越大;体育人口年龄越大,百分比越小,因而大体上呈底宽顶窄的金字塔形。中国体育人口金字塔男子部分和女子部分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女子部分在21~30、36~45岁年龄段起伏波动较明显。男子部分塔形波动起伏较大,年龄结构走向截然分为三段,16~30岁年龄段呈缓慢回缩趋势;31~35岁开始出现硬性转折,骤然膨胀后又呈递度回缩;61~65岁再一次陡然膨胀,此后逐渐收缩。

2.中国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

人口学认为,反映人口性别结构比的平衡区间为96~106%。中国现阶段总人口性别比为103.34%。中国体育人口是中国总人口中的亚人口群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男女不同性别体育的参与状况。因此,它的性别结构及其表现特点是研究中国体育人口结构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中国体育人口性别比为179.17%,和中国现阶段总人口性别比103.34%相比,高出75.83%。中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是分年龄性别比波动幅度大,最低的是56~60岁年龄组,性别比为84.33%,最高的是年龄最大组,即76岁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540.00%。中国体育人口分年龄性别比曲线从16~20年龄的较高比值开始呈上扬趋势,到36~40岁出现第一个波峰,此后逐渐下降,在51~55岁年龄段达到性别比平衡区间标准,并继续下滑,到56~60岁年龄组下降到84.33%的最低点。从61~65岁开始又呈上扬趋势,在76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最大值,性别比为540.00%。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国民体质主要指标

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四个年龄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近3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行政村抽取和测试了494524人,其中,幼儿54462人、儿童青少年(学生)249489人、成年人163448人、老年人27125人,获得有效数据21921048个。

各主要体质指标均值与2000年数据对比,结果如下:幼儿身体形态: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胸围无变化。身体素质:除网球掷远无变化外,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有所提高。成年人身体形态:男性身高略有增长,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长,臀围无变化;女性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无变化,胸围略有降低。身体机能:男性肺活量无变化,女性明显降低。身体素质:男女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明显提高,握力、背力无变化;男女坐位体前屈有所降低;20~34岁年龄段男女闭眼单脚站立明显提高,35~59岁年龄段无变化;男女选择反应时有所提高。老年人身体形态:男女身高无变化,体重、胸围(65~69岁女性无变化)、腰围略有增长,臀围明显降低。身体机能:男女肺活量明显降低。身体素质:男性握力无变化,女性握力略有降低;男女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明显降低;男女选择反应时明显提高。

群众体育深入人心

十几年前,我国政府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回顾十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情况,可以说成绩喜人。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同志挂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大部分行业体协也成立了组织机构。

据统计,地市级的领导机构占地市总数的98%以上,县级的领导机构占县总数的95%以上,许多街道、乡镇也成立了领导或协调机构。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了“九五”“十五”规划和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之一,强化了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7~70岁)的33.93%,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靠前的水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已经融入市民生活起居当中,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崇尚健身,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新世纪、新生活的标志和崭新的社会时尚。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央、省级、市(地)、区(县)、街道(乡镇)的体育社团的层次结构已经形成并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的广大地区。据调查,到2004年底全国城市和乡镇共有体育指导站20余万个。我国社会体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体育社会团体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活动点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生力军,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到2004年底,全国已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3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为主导,以体育社会团体人员和乡镇、街道体育干部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群众体育工作队伍。

民族的素质

民族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人体素质。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系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其生理特征是:

力量素质: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其力量大小与肌纤维粗细及机体协调配合有关。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肌纤维分快肌和慢肌。速度素质好坏取决于快肌所占比例及各中枢间的协调程度。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耐力素质与慢肌所占比例及神经系统、心肺功能有关。

灵敏素质:人体快速应变能力,它与神经系统及其他素质密切相关。

柔韧素质:是指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

身体素质的测定方法是:

力量素质:用各种举重姿势测定其上下肢力量大小。以及卧撑、引体……

速度素质:50米跑、60米跑……

耐力素质:1分钟原地跑或1000米跑或往返跑等。

柔韧素质:站立体前屈、纵、横叉……

灵敏素质:反复横跨、躲闪练习、曲线跑……

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测定方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的一项体育制度。

积极参加这项活动,能够培养我们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好。

小学三年级的测验项目有5类,可从每类项目中各选一项参加测验。如:50米跑、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掷沙包、1分钟仰卧起坐。每个项目的得分在30分以上,五项的总分达到250~345分者为及格,350~415为良好,420一500分为优秀。每一个学年都分别有一个标准,一般上学期的锻炼可为下学期的达标测验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