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42919000000006

第6章 重视课外读本

一、重视课外读本,为个人全面发展积蓄力量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读活课本,把课本读好不就可以了吗?我们学习任务繁重,恨不得一分钟当两分钟用,重视课外读本不是自找麻烦吗?看起来的确是。重视课外读本,确实意味着减少了花在课本上的时间,但我们若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校的课本上,却可能变成读死书、啃死书,学习效果也不一定好。

重视课外读本和我们要把课本读活的初衷并不矛盾。

课外读本首先能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课本写得很好,但由于篇幅和内容的限定,知识的范围仍然相对狭小。课外阅读正好能打破这个狭小范围,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把我们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课外读本也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课外读本是我们学校学习的外部延伸。很多学习成绩好的人都博览群书,特别是那些某一门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平时一定会多看看与这门课内容相关的课外书。他们在阅读课外读本的时候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并且运用到课本的阅读中,发生了相辅相成的奇特效应。

课外读本还能培养我们的人格气质。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并不是因为外表出色,而是有一种自内而外的气质渗透在其一言一行中。他们大多喜爱读书。一个人要想不断地完善自己,读书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如果不讲方法,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阅读无用的课外读本上,就会有舍本逐末之嫌,反而会耽误学习。所以,阅读课外读本也不是拿到一本书就看,而是有目的、有选择、有方法的,否则就会变成雾中行船,茫然不知所向。

二、这样阅读课外读本对学习最有帮助

阅读课外读本不是乱看一气,也要讲究方法。要让课外读本发挥最大的功用,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1. 阅读之前,要先“选”

阅读课外读本,首先要学会“选书”。选书很关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问题一:手头有什么书就可以看什么书吗?

这样做可能会有危险。

我们选书,首先要看书的内容是否

健康、积极。阅读内容好的书,能使我们长知识,受启迪;阅读内容不好的书,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身心受害。

我们对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选择时,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原则。

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坚决不看。看这些书,只会带来危害,它们对身心处于急剧变化期的学生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内容过于灰暗晦涩的,最好不看。这些书容易侵蚀人的内心,使我们的心态变得消极,对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

闲聊混时间的,不要看。像那些千篇一律的口袋言情小说,基本没有什么营养值得吸收。

把这几种书排除之后,其他的书都可以涉猎,但前提是不影响学习。

问题二:好书都能读吗?

这里有一个是否“合适”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好书都适合我们现在阅读,一定要选“合适”的课外读本来读。

一要适合我们的年龄特点,比如现在让我们天天看幼儿的连环画就是不合适的;

二要适合我们的阅读水平,比如让我们现在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就不太合适,不只觉得晦涩难懂,还会提前失去对这些好书的阅读兴趣。

问题三:有必要看版本吗?

是的,好的版本非常重要。一本外观精致美观、手感舒服的书,会让人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直接影响人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选择到更好的版本。

出版社:著名出版社的书,质量可能会高一些。

作者:同类型或内容相似的书,“名家”的书保险系数相对要高一些。

装订和印刷:以不影响阅读为最低标准。

外观:外观好的书常常更让人有翻阅的兴趣。

2. 有方向、有重点、有记忆什么都看,很可能等于什么都没看。任何一个认真对待学习的学生,都不可能有无限的时间来阅读无限的课外读本。如果不把阅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有重点地阅读,并有意识地记忆,很可能使阅读变成走马观花,对学习没有任何作用。有方向、有重点、有记忆的阅读,才能让课外读本在阅读者身上留下痕迹。

问题一:阅读的方向在哪里?

一是兴趣。良好的兴趣能陶冶人的情操,有时还能成为打开人生另一扇门的契机。如果你有好的兴趣爱好(不一定是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不妨以此作为课外阅读的方向。

二是专业。有的同学对将来要学的专业已经有所考虑,很早就开始留心,对于他们来说,选择与专业方向有关的课外书是非常好的,但前提是不能偏废其他学科的学习。

问题二:精重要,还是博重要?

精与博并不矛盾。

读书不仅要注意学识博大,还要注意精深。博是精的基础,精是阅读的方向。博而不精则杂,精而不博便孤。

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不能陷入狭窄的阅读圈子,而且看书要有重点。

问题三:看完了就算数吗?

这样做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对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能看完就算数,而应消化吸收,最好是有意识地记忆,让它们变成自己的。

我们在阅读课外读本时,总会遇到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抓住其字里行间闪耀的智慧之光,就看我们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记忆。比如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文章诗篇,可以将它们背诵下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积累不但能增添个人魅力,而且能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问题四:有价值的东西都要记忆吗?

与课本知识的记忆相比,对课外读本的记忆会随意和轻松一些。学生的时间有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记忆,而不一定什么都记。比如有些数据、诗句、文章要清楚地背诵,而有些历史掌故,只要熟悉即可。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读书、看报、网上浏览等方式为记忆积累素材,或者动笔摘录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来加深印象。对于记忆过的知识,可以经常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

3. 为读活课本服务

阅读课外读本,一是为将要到来的学习做铺垫;二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充或参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对课外读本的阅读放在课堂学习环节之前,并且在内容上比相应的课本知识更广、更深。它与课前预习不一样,后者的对象是课本知识,前者的对象则更为丰富和多变。

问题一:为什么课外读本能为读活课本服务呢?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要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提前将鲁迅的《朝花夕拾》找来看一看,从中了解一些关于鲁迅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和行文风格。虽然不是多么深入的研究,却会给学习这一课带来很大的便利。

同样的,当我们学习与苏轼有关的内容时,可以看看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也可以看看《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类似的书,对苏轼及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发现很多课本没有体现、但与课本知识又无法割裂的东西。

所以,阅读课外读本实际上为读活课本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参考和补充。很多同学都觉得,课本知识显得有些单薄,某些细节常常让人觉得模棱两可或者似是而非,这时候,阅读相关的课外读本,能帮助我们彻底弄清心中的疑虑,使课本知识“活”起来。

问题二:看得越多越好吗?

要选最合适的,不要贪多。既然是为读活课本服务,随着科目的不同和课程进度,确定到底要读哪方面的课外读本是首要的任务。在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时不要贪多,读一本比较合适的足够了。这本书只要对所要学的知识针对性强,内容相对丰富、权威就可以了。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什么课外读本更好,不妨去请教一下老师。

4. 坚持很重要

阅读课外读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不是每一次阅读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所起到的作用需要时间上的投入和量的积累,也就是说,必须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需要”还是“重要”?对我们来说,课外读本不仅仅是“需要”,而且很“重要”。

很多人以为,课外读本只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就像工具一样,自己需要的时候,用用就可以了。这种做法是很“功利”的,把课外阅读当作了纯粹的工具,以对待工具的态度来对待课外阅读,对于看过的内容肯定是用过就离手了,不会深入思考。同时,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才翻开课外读本,而我们所学的科目众多,问题不一,会直接导致所接触的课外读本五花八门,这种阅读也只能是蜻蜓点水,难有实质性的收获。

问题二:怎样才能避免一曝十寒?

阅读课外读本应该如细水长流般坚持,如果你觉得有困难,不妨参考下面几种方法。

一是订阅一份或是几份课外读物。

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阅读的系统性,又能起到一种督促作用。想想看,一份杂志总是在固定的时间送到自己手上,你总是会翻开看看。每一期继续下去,阅读也就坚持下来了。

二是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固有安排写在日程表上。

如果你常常会把课外阅读忙忘了,那就把它写在每一天的日程表里。“照章办事”总是会有些规律。

三是让家人来帮你共同坚持。

在很多家庭中,每天晚上都会有一段时间共同阅读。利用这段时间与父母家人分享阅读,不仅能使你的课外阅读按时进行,而且能获得宝贵的交流机会。

评估与发展

表1-6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评估自己处于哪个级别。如果你想达到优秀级别,最好先找准自己现在的级别,与下一级别的要求仔细对照,结合上文的建议找到改进的方法,及早实施。

表1-6

自测对照描述及格 良好 优秀

·知道阅读课外读本很重要

·常常是抓来就看,不太具备选择课外读本的能力

·泛泛地读,不太有目标,阅读时很少注意重点

·懂得应将超前阅读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但很少做到

·看看就算了,很少记忆·有需要了才去看,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就会去寻找相应的课外读本,不太能坚持

·明确阅读课外读本的重要性

·已经初步具备分辨和选择课外读本的能力,偶尔有些小偏差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重点

·在进行新的课堂学习前,能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超前阅读;能有意识地记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大部分时间都能坚持课外阅读,偶尔会偷懒

·十分清楚阅读课外读本与读活课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善于为自己选择内容好的、适合自己的、版本好的课外读本

·课外阅读针对性很强,有方向,有重点

·自觉超前阅读,将所获知识与课堂知识融会贯通

·自觉记忆,掌握了很好的方法,并将所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养成了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和安排

自我

评估

整改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