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是团体操表演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创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表演的效果。创编工作一般经过下列程序:明确创编的前提条件接受任务后,首先应了解活动的性质、大会的宗旨、任务及具体要求,包括表演的时间、地点和经费情况等;随后应了解参加表演的人数、表演对象的具体条件(性别、年龄、身高、体育水平等)、训练的时间以及场地分布的情况等。当情况基本掌握后则可考虑下一步工作。
制定表演方案
表演方案即创编人员对表演内容所作的设想与安排。表演方案的内容包括命题、主题思想、表演的总时间、表演的总人数、场次及其顺序、各场操的中心思想、表演时间、表演人数、操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主要场面的大体安排以及与音乐、服装、道具、背景等艺术装饰配合的主要形式。
制定表演方案时,通常采取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做法是先讨论主题思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然后提出每个人对方案的设想,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方案。
表演方案基本形成之后,应及时地请示并广泛听取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创编表演的队形与动作
创编人员应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每场操的中心思想与风格特点,具体地设计出每场操所要表演的队形和动作。按照操的结构,每一场操应由入场、场内的表演及退场三个部分组成。
新颖而独特的入场既可反映本场操的主题与风格特点,且能把观众带入操的意境中去。进场的队形、方向路线与动作还应根据场地条件、出入口的位置与数量及其大小来考虑,假如有几场操需先后表演,则须考虑每场操的集散位置及相互的衔接。
场内的表演须将一场操的内容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应用多种表现形式有层次,有高潮地去展现主题,它是操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围绕中心思想风格特点去设计操所需的队形、图案、变化的路线与方法,设计各种队形和图案上的动作及其做法、拍节、速度与规格的要求。常见的队形有:散点队形:即间隔、距离相等的队形,它是各种队形变化的基础。直线队形:如纵队、横排、斜排等。带角的队形:如菱形、方形、锯齿形、五角星形等。弧形和圆形:如扇形、圆形、花朵形等。综合队形:即根据表演的需要,将上述各种队形巧妙地结合起来,组成各种极为复杂的队形或图案。
设计队形时应注意下列因素:
(1)应依据操的主题与风格特点来设计与选择队形。
如:反映欢庆或歌颂主题的操,常用弧形、圆形、花朵形等;儿童的表演则多选用活泼、易变的小队形。
(2)队形的设计要考虑主席台位置的高低及场地的中心位置,使表演场地的前后左右的间隔、距离适宜、布局合理,既符合表演的需要,又能将表演的精华纳入主席台及观众的视野范围之中。
(3)队形的变化应迅速、巧妙而有规律,尽量做到移动的位置小而变化的效果大,为此,可以分段、分区、分散或合并进行,较为复杂的队形与图案的变换则可以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进行。
总之,队形的设计要切题、合理、巧妙而有规律,快速则是对队形变化的一个特殊要求。
常见的表演动作有各种步伐,包括各种走、跑、跳及舞蹈步等;体操动作,有徒手的、持轻器械(小道具)的、在器械上(大道具)的动作等。有时还有技巧和造型、舞蹈和武术动作,以及各种民间文体形式的动作等。
在编排表演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应以操的主题与风格特点为其依据,符合人物的形象、年龄、性别等特征,还应考虑服装、道具的特点。
(2)应根据表演者的水平,选择一些简单易学、易于整齐、对比性强、大效果好的动作。
(3)动作应符合队形的特点:如在弧形与圆形队形上,适宜于做各种开、合、转动、聚拢、分散等动作,在综合队形上的动作则应注意主次要分明,层次要清楚。
(4)动作应力图新颖、连贯,处理好动作的高与低、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难与易、虚与实、大与小、齐与乱、一般与重点等关系,使每个动作都达到其表演的最佳效果,并将最能显示动作特点与效果的动作方向与形态向着主席台方向。
(5)注意选编本地区、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动作,使表演更富于地区特色与民族特色。
(6)所编动作应尽量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
退场是表演的结束部分,队形要严谨,步伐应整齐、快速,同时还要为下一场操的人场创造条件,注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队形与动作应是相辅相成的,在设计过程中,一般是先考虑队形,然后编排与其相应的动作。
绘制队形图及编写文字说明
(1)绘制队形图:即将各场中的每一个队形的具体布局及其变化的方向、路线按比例详细而准确地画在统一要求的坐标纸上,以利检查队形变化的可行性和作为实施过程中的依据。
(2)编写文字说明:除将每一场操的题目、中心思想、表演人数、表演时间、服装、道具、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外,还要将每个队形上的动作按节拍并用文字与图解配合的方法一一写清楚。它是各场操的表演者统一动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