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猪年运程
42895600000003

第3章 猪年说猪

丁亥之猪,经六十年沧桑,才又一次与我们见面。论排行,它与排在首位的老鼠大哥,整整小了60岁。为什么猪出生这么晚呢?据说是它爱睡懒觉,而且行动迟缓。在天帝排属相时,猪先是睡觉过了头,后来又因脚力不快,好不容易才在最后一刻赶到天庭报到,若再迟一点点,可能就没有它的位置了。

十二地支以“亥”代表猪,亥时是一个沉寂的时刻,季节中代表万物枯萎的严峻冬季,在这种条件下必须要有一种沉稳不懈的努力才可能生存。这种特征反映在属猪人的身上,就是一种不断努力、为人厚道、善于容忍的共性。

(一)有关猪的传说与神话

1.猪为何在十二生肖中被排位最后

在中国民间,有这样一则关于十二生肖排座次的传说。混沌初开,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的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这天,灵霄宝殿里禽兽云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大家族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班中闪出黑猪来。这黑猪,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是生非。它奏道:“明君既已选好十二首领,小臣愿意替君分忧,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黑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属相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老黄年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要和老牛一决高低,不信咱到人间比比,听听百姓的评论,说谁大谁当老大。”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黄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到天庭大吹特吹,众首领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它大笔一挥,先排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下惹恼了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闹起来,震得天庭发抖。众首领忙向龙和老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海中之王,统管天下。老虎和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也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赛跑吧,让我做你们的裁判员。”

赛跑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前面去了。可是,当它跑到灌木丛中角被树枝野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个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黑猪不顾众首领的反对,把野兔排在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苍龙赛跑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拖累了它,这两只角原是它从公鸡那儿借来的,因为有了两只角而显得威风八面,虽然给它误了事,可龙仍然不肯把两只角还给鸡。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鸡、狗几位首领没有揭晓了。黑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俩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进行杂技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比赛那天,青蛇和红马各显神通,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最后只剩鸡、狗和猪没排了。为了表示自己的公正,黑猪故意不参与比赛了,只说公鸡每天一大早就打鸣,让人们早起,狗理应排在公鸡后面。黑猪给众首领排完座次,干脆把自己写在最前头,还暗中庆幸自己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后来居上,名利双收。

它来到灵霄殿面见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一看,黑猪毫无原由地赫然排在第一,知道它是借机作了弊,于是二话没说,便将排在第一的黑猪换到最后头。又按地支的顺序排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降下圣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

生肖座次排定,玉帝怒气未消,又挥笔给黑猪批了十六个字: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罚关棚栏,一年一宰。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妙趣横生的故事。它不仅用想像解释了猪排在十二属相最后的原因,还同时告诉人们鼠是如何排在牛的前面;猪为什么被人视为蠢笨之物,每年都要面临被人宰割的命运。故事的叙述之中充满了价值判断和褒贬分明的倾向性,把猪完全当成了抨击讽刺的反面角色。

2.猪龙与猪婆龙

宋代《东坡志林》云:“眉州青神县道侧,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蜀人以牝猪为母,故以名之。泉在石上,深不及二尺,大旱不竭。而二鲤莫有见者。”这一故事把猪龙的联想建立在猪化为水神的情节上。现实中的猪乃是陆地动物,神话中的龙则有潜渊的本领,让猪变为水陆两栖的简便方式就是让它和龙相混同。龙在水中可以鱼的面目出现,正所谓鱼龙混杂。

民间还有关于“猪婆龙”的传说,据《陶都宜兴的传说》记述:古时天上银河有猪婆龙,总与玉帝作对。玉帝降旱灾惩罚下民,猪婆龙偷吸银河水喷洒人间,令禾苗不死。玉帝大怒,令天兵捉拿猪婆龙。猪婆龙逃到凡间,钻入海底,又从海底钻至山间,钻出地道无数,使山山俱有泉水,百姓饮水不愁。玉帝见百姓大旱不死,又令龙王降大雨,洪水为害,人畜死者无数。猪婆龙要救百姓,乃化为一少女,自名猪娘,来到难民之中。当时平原被淹没,人俱逃到山上以狩猎为生。有青年猎人名鲧者,与猪娘相爱,结为夫妻,生子曰大禹。后鲧因治水而死,猪娘悉心抚养大禹成人,常以其父惨痛经验诫之。大禹聪明,悉治水要诀,首须疏导。受众拥戴,推为酋长,帅众开河。猪婆龙于夜间化原形助人掘河,每掘必深且远。众人异之,相约夜半看究竟,发现掘河者非人,原是一巨猪形神怪。猪娘被窥破底细后无颜见人,一头钻入地下,不知所之。今宜兴有龙池山,上有龙池庙,昔称大禹庙,或为纪念猪婆龙母子治水之功而建造。这个有趣的传说把猪龙母同汉族全民皆知的鲧禹治水神话巧妙结合起来,把猪婆龙塑为从天界下凡拯救百姓的文化英雄,其与天帝作对而甘愿服务人间的品性,可与西方神话中的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相提并论。这一女神形象既为远古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神性血统作了寻根溯源,又呼应了民间信仰中猪与龙均同降雨、洪水相关的特殊联想,可以看作是史前猪龙崇拜之原型在后代民间文学中借助于“贵种流离”的模式而获得的置换表现。

3.北斗七猪

唐代僧一行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天文学家,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记录了当时流传很广的一则传说,讲知晓天文玄秘的僧一行,竟将北斗七星逮住了,封在罐子里。更神奇的是,七星原来是七头猪: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予布囊。谓日:“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徒莫测。

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日:“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释门以嗔心怀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着之。这个故事,在情节编织方面有着逻辑性。天象示警,大赦天下,这是封建时代的通行的做法。僧一行为了报王姥之恩,要救她那个死刑犯儿子,便想到要制造一个“示警”的天象。于是,他设计使得星空中丢失了北斗七星。一行知天文,皇帝得到异常天象的奏报;急召他进宫,让他出主意。一行便请求大赦天下,皇帝只能采纳,一行也就救了那个死囚,还了人情债。

这一传说,段成式觉得它“颇怪”,似乎并不相信,只因“大传众口”,人们都在这样讲,也就采取从众的态度,记录下来。“颇怪”之处,大概在于北斗七星竟是七头猪,并且可以用布袋子把它们逮住,塞进瓮中,封了瓮口——将北斗星憋在闷罐里。

这颇有些怪诞的故事,是唐代人信口胡诌的吗?不是。汉代人已有了关于北斗化猪的遐想,《古今图书集成》引《春秋纬·说题辞》:“斗星时散精为彘。”若要为僧一行故事找根源,这“散精为彘”是最简单的注解。

此外,在道教诸神中,斗姆元君是重要的天神,道教经典称“斗姆乃北斗众星之母”。在道教避画中,斗姆元君的神车是由七头黑猪拉着走的。这也是北斗七猪传说的体现。

明代时,“北斗相传如豕状”仍在流传,且有人笃信不疑。谢肇《五杂俎》记,当时“徐武功奉斗斋甚虔”,而“甚虔”的表现形式,就是“阖门不食豕肉”。其获罪,在他要掉脑袋的时候,“大风霾雷电,有物若豕,蹲锦衣堂上者七焉”,雷电暴雨骤至,在锦衣卫大堂之上,七物若猪——这大约是黑云吧,被附会为北斗七豕。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罪臣徐武功得免一死,被发配云南戌边。谢肇写道:“是其验也”,看来他本人也是相信北斗七猪之说的。明代王逵《蠡海集》也有类似说法。

(二)猪的文化象征

1.老实与懒惰的化身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不像狗那样机灵,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随主人前后,极尽讨好主人。而猪长着一副圆乎乎、胖墩墩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猪的懒惰在动物里是出了名的,猪之所以在所有家畜中是长得最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活动少。除进食的过程中活动外,猪难得有做什么大运动量的运动,更不用说操心劳累了。猪的脏也是尽人皆知的,虽然它的不讲卫生有着客观上的原因,但它一辈子几乎都在一间栏里吃、住、拉、撒,满身粘着屎尿,给人恶心的感觉。因缘于猪的上述一些特点,它往往成为了蠢笨、懒惰、丑陋的代名词。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被使用时,带有深厚的贬义色彩。

但是,猪被用于贬义,完全是出于人们对它表面上的观察。

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作为家猪,它又是那样的憨厚老实,安分守己,从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并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成为农民百姓的“聚宝盆”;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猪还有其他的许多寓意和象征。

2.无豕(猪)不成家

据清朝文献《坚瓠己集》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行,见一家妇人喂猪,他会心而微笑。随行的太监误以为皇帝喜欢那个妇人。不久,那妇人竟被请进皇宫。朱元璋得知后,说:“误矣!我见此妇饲猪,因悟古人造字之意,家字从‘宀’从‘豕’,言无‘豕’不成‘家’也。不觉有契于心,故笑,非为此妇也。”“无豕不成家”,象形造字之妙,这个故事实在可以作为它的佳话。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家”字,却令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当初的“家”,指什么?是哪样一种形态?而这中间的关键,就是“宝盖”下那只“豕”取义何在?

一种意思是“豕”代表财产。认为“家”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宀”从“□”表示房屋和猪——财富的标志,因为在农业部落惟有家猪最能象征财富。家的涵义是指“居住在公共房屋里,有共同财产的一个血族团体”。为公猪。认定“家”字里的“豕”为,所据在于“家”的读音,即《说文》所言“省声”。

另一种意思是“豕”表示性伙伴中的男子。何九盈《汉字文化学》提出,“家”原本就是“□”,“家”从“□”分化而来。在婚姻实行夜访制的时代(现代的摩梭族走婚制就是这种远古婚制的遗迹),女子称夜来晨返的男子为“□”,因为男子所充当的就是类似“□”的角色。对于“□”的这种象征意义,举了《左传·定公十四年》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两个例子。

《左传》所记故事,或许源自远古风俗观念的遗存。卫灵公宠幸的夫人南子,曾与公子宋朝有染,卫灵公却为南子召宋朝。民间便有人唱:“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杜预注:“娄猪,求子猪,以喻南子。艾喻宋朝。”人们以猪影射那一对偷情男女。

秦始皇晚年巡游会稽,立石刻,其中宣示秦王朝的“婚姻法”,讲到“防隔内外,禁止淫,男女诚。夫为寄,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司马贞《索隐》:“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之猪也。音加。”秦时养猪,大约是要用“寄”的——阉猪之外,留着种猪,供养猪之家借用。明代《五杂俎》也说,《左传》“艾者,牵牡豕以行淫者”,“男子之淫于它室者名之。秦始皇会稽碑作‘寄’”。

另有一说,提出据甲骨卜辞得知,殷人祭祀祖先的场所称为“家”。“家”既为宗族祭祀的宗庙,“家”中“豕”表示什么?那就应是祭祀用品——祭品之猪了。

“家”之外,还有个“冢”。王仁湘《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认为,猪在商代被大量用于祀典,用于平民祭祖宗——“家祭”:“家祭即以豕为之,陈豕于室,合家而祀,这正是‘家’字的本义”。“家”与豕有关,而坟冢之“冢”又何尝不是呢?它实在是葬猪的形象写照。先民们将猪视为可借以通达明神之物,缘于野猪带给人们的强刺激。野猪可能伤人,田猪与人夺食,以至于《淮南子·本经训》“封修蛇,皆为民害”,封就是大猪;以至于《礼记·郊特牲》祭虎,“为其食田豕也”。以猪骨做葬品,具有驱恶辟邪意义。

古文字堪称信息库。“家”字所凝结浓缩的,不仅有原始社会的结构方式,也蕴藏着远古时代饲猪用猪的史迹,包括养猪带给人们的文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