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有些人买基金会赔钱
许多新入市的投资者,满怀信心、热情高涨,尚未认真研究基金市场和基金的基本运作方式就匆忙入市,赔钱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基金投资赔钱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方面:误认为基金没有风险,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工具;在错误的时间买入了错误的基金,在行情见顶的时候买入净值最高的基金;把基金当做股票来操作,频繁申购和赎回;不懂得分散风险,第一次买基金,就将所有的资金集中买入一只基金等。从失误中吸取教训,让赔钱变成挣钱,要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着眼未来,稳定第一
有的投资者选当年或前一年表现最好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结果赔了钱。
应采取的措施是:基金投资是中长期计划,基金持有周期也应相对长和稳定,不能只凭一年或一段较短时间的业绩来选择购买基金。今天业绩好,不能证明未来的业绩也会好。所以选择基金一般要看其近3~5年的投资回报率是否稳定在同类基金的前列。
(2)注重历史,不分“贵贱”
有的投资者在同类基金中,只选净值低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结果看到别人挣多了钱就眼红。
对此采取的对策是:净值低的基金不一定就是好基金,基金净值高也不能作为好基金的评判标准。基金净值的高低和历史业绩及历史分红有关,净值高或低、申购价格高或低,不应成为判断基金好坏的标准。
(3)细查端详,险中求稳
有的投资者在买基金前,没有仔细阅读基金招募书,没有深入了解基金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结果导致投资失误。
相应的对策应是:考量哪只基金的投资策略符合自己的风险偏好,然后选择一只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
(4)分散投资,规避风险
有的投资者把所有的资金都买同一只基金,结果一赔全赔。
须知,买基金,也要讲究品种、组合、风险分散。所有的资金都买同一只基金,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相当大。
(5)静观其变,抓住良机
有的投资者频繁进行申购或赎回交易,结果错失了很多赚钱良机。
投资者要知道,基金的持有时间,应考虑在一年、两年或三年以上,即使基金品种转换也要选择好转换时机,把基金当成股票、高抛低吸做波段、频繁买卖或申购赎回,不但会增加交易成本,也会错过上涨行情。
(6)灵活变通,该跑就跑
有的投资者死守某一只基金。结果被死死套牢,无法脱身。
第一次买基金,很容易死守某只基金,不见赚钱绝不出手。这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投资者在这只基金上挣了钱,于是就只投资这一只基金;还有一种情况是,投资该基金赔了钱后,不甘心卖掉,继续苦守,认为总有一天会云开雾散。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至少还有落袋为安的机会,后者情况则很危险。须知在亏损情况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7)精选基金,投资集中
有的投资者买入太多种类的基金,没有重点,结果造成不能够享受优秀的基金带来的超额回报。
其实,基金投资应相对集中,配置资金量购买2~3家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业绩长期稳定的基金,把多数鸡蛋放在回报最高的那个篮子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回报。
(8)全面衡量,赚钱为主
有的投资者只看申购赎回费率选基金,结果因小失大。
应当说,较低的申购赎回费率为基金交易节省成本,对新进入基金市场的投资人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基金公司常常会使用费率优惠作为基金的促销手段,如果仅看费率买基金,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9)预测走势,低进高出
有的投资者在行情高点买入偏股型股票型基金,结果遇跌无法抛出,造成损失。
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型基金前,要先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股市行情高点的时候买入偏股型股票型基金同样会被套牢。历史数据也证明,在证券市场指数最繁荣的最高点买入股票型基金会遭受惨重损失。
(10)先挑基金,再看折扣
有的投资者对手续费斤斤计较。
手续费的高低是不能当成投资基金的首要标准的。投资基金关注的是增长净值,首先应该挑选业绩好的基金,再看看哪家基金公司能给予较大的折扣,而不是先看费率,再决定买哪只基金。
2.避免基金“套牢”有哪些策略
投资需谨慎,这是每个投资人必须明白的第一要义。基金投资也是如此,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价格买入不该买入的基金,就会造成损失,如果对损失的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投资失败。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出现投资损失,另一类是没有实现预期的收益。
基金投资赔钱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事情。投资者购买基金后,短期内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基金净值跌破购买“成本价”,即所谓的“套牢”。投资者如果不能正视基金“套牢”现象,就难以实现基金“解套”的目的,从而出现投资损失。
基金“套牢”的原因主要源自投资标的市场风险、基金本身运作失误和投资人的不良操作。避免投资赔钱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巧妙转身回避市场风险
无论股票还是债券,基金的投资标的都是有一定的市场风险的,基金尽管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一般基金只能规避因购买单只证券所带来的非系统风险,而对整个证券市场波动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无能为力。如果同类基金表现均欠佳,那么基金净值的下跌就很可能是由整个证券市场的下挫引发的。投资者面对这种情况就要考虑通过自身的操作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
回避系统风险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赎回基金份额,转移投资风险
出现基金无法回避的系统风险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原有基金赎回,寻找投资其他市场的基金。例如,当投资者购买股票型基金时正值证券市场的阶段性顶部,在随后的震荡过程中投资者就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止损措施,将股票型基金赎回或转换成货币市场基金,这既回避了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的风险,也充分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投资者还可以静观证券市场的变化,从而选择新的投资时机而重新买入。
②适时申购新份额,摊低申购成本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品种不方便赎回,并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度极强,而且证券市场已经跌至运行周期的低谷,或者处于阶段性的底部,投资者完全可以在此时购买基金产品,达到摊低基金投资成本的目的。相反,如果当证券市场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底部反转趋势不明朗,投资者就不宜追加投资,以避免陷入越跌越买的不良循环之中。
③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是被机构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一种风险回避手段,即建立基金多头和衍生工具空头的适当组合,市场上涨的时候基金获利,而市场下跌的时候衍生工具空头获利。为了方便投资者选择,现在国外还出现了专门的衍生工具空头基金,即不断地卖空证券,以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我国即将出现的股指期货也可以成为我国投资者回避市场风险的较佳选择。
(2)选优避劣,防范基金本身运作失误
基金本身运作失误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金的投资策略不符合市场的变化规律;二是基金管理人能力有限。前者的表现往往是持同种投资策略的基金业绩均不佳,而后者的表现则是单只基金的业绩明显低于同策略基金。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所采取的投资策略基本上是从市场成熟的国家照搬过来的成功投资策略,但这些投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证券市场。这种水土不服的情况很容易影响基金的业绩,比如在国外业绩优良而且广受欢迎的指数基金,来到中国后就成为市场上表现最差的基金品种。事实证明,采用国外的、“教科书”式的投资风格的基金,其业绩往往难以出众。
基金管理人能力也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原因。一些基金经理的投资思想与基金公司的战略风格并不相同,所以很容易导致频繁更换基金经理,让基金的业绩难以持续稳定。而一些基金经理由于过分拘泥于投资“理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也会导致基金业绩欠佳。
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于基金本身运作失误导致的基金“套牢”,不论是否“套牢”,或被套的深度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这些基金。
(3)提高技巧,杜绝投资人的不良操作
有时候问题并不出在证券市场,也与基金本身无关,而出在投资者身上。有些投资者在买入基金时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真正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惊惶失措;也有些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缺乏合理的分析,选择了不适合自身财务需求的基金产品。总体来看,在购买基金时投资者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漫无目的,难以操作
不同年龄阶段和财务状况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目的。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并不清楚自身的投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也难以确定何时应该继续持有,何时应该赎回。
②经常买卖,费用过多
根据市场时机的变化进行波段操作也是一种投资策略。但要做到每次都准确地高卖低买是很困难的,而且在每次交易基金的时候要考虑相应的费用,特别是认购费、赎回费、转换费。对于净值变化幅度小(即标准差较小)的基金而言,频繁交易所获得的收益是很难弥补交易成本的,而对于净值起伏较大的基金(如指数基金),适当的交易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③品种繁多,过于分散
随着基金品种和数量的丰富,投资多只基金、构造个人的基金组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构造组合时要避免过于分散,一些投资者同时持有5只同种类型的基金,这样的投资就非常牵扯精力,而且由于同类型基金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持有过多的单一类型基金并不能回避风险。所以,在选择基金组合时,应包括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而且对于同种类型的基金要分清核心基金和非核心基金,必要的时候应保留核心品种,而远离非核心品种。
④买后搁置,不闻不问
购买基金后,如果搁置一边不闻不问,就是对自己的投资不负责任。由于基金投资策略、个人投资目标以及承受风险能力都可能发生改变,所以投资者要定期观察并重新调整自己的基金组合,以实现个人投资目标。
在有些情况下,尽管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没有发生“套牢”的问题,但是却难以实现自身的投资目的。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投资者首先应该审视一下自身的投资目标是不是可以实现,比如一些投资者要求基金能够带来持续10年的收益率15%以上的稳定收益,这就超过了一般投资基金所能够实现的收益水平。此类投资者应该首先将理财目标制定得切实可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选择的基金难以支持实现自己的理财目的。比如有投资者关注的是5年以后能够有较好的收益水平,但却又因为惧怕短期风险而只持有货币市场基金,而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投资稳健型金融产品,它不可能像股票型基金那样会有较高收益,也并不是长期投资的良好工具,所以这类投资者往往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投资目的。
3.怎样防范因被诱惑误导而赔钱
尽管自2007年元月后,基金市场炙手可热,但一部分投资者仍由于不正确的基金理财观念导致收益不理想。其中很多投资者是禁不住基金发行中的“忽悠”,被种种诱惑误导造成的。要避免基金投入失误,下面这些误导我们的情况就应该加以避免。
(1)盲目追“新”不可取
部分投资者在挑选基金产品时,盲目追求“第一只”的概念,认为最新的就是最好的。事实上,基金产品的创新有一定风险,这个风险由谁来承担?实际上还是投资者。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主要考虑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成熟程度等因素,而平衡型基金作为国际上非常成熟的产品,是很好的投资选择。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做空机制,而且上下波动性很强。如果没有避险工具,市场单边下跌时,基金的风险就会相当大。而平衡型基金能有效通过资产的配置达到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目标。如果2007年是牛市,可以调高股票的比例,如果认为这波行情走到尽头,那么就调高债券的比例。
(2)评价简单化有风险
目前,中国基金市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行业标准,一些基金评级机构的评级也基本上停留在基金排名上,并没有涉及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大部分投资者对于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评定只简单停留在对以往业绩的评价上。国外评定一位基金经理一般要看3~5年,10年时间才能产生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而中国基金业只有6年多的历史,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只有1年半。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综合考虑公司的股东背景、治理结构、投资团队的整体实力、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等多项因素。
(3)把基金当股票来操作
目前我国股市前景看好,但大批个人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主要是因为个股走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专门的研究才能发现。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投资理财队伍的优势极其明显,能够作出最优投资决策,让投资者轻松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但部分投资者投资基金时低买高卖,像买股票一样进行短线操作,而忽视基金的抗风险性和长期收益能力,这样做容易走入误区。
(4)发行规模挣不到钱
2006年上半年,单只基金发行规模屡创新高。从基金产品上来讲,按照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基金品种的特点与所拥有的投资工具、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每只基金应有它自己合理的规模。如果基金公司盲目追求发行规模,最终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诺安基金公司就明确提出,发行基金产品,更重要的是作出业绩、树立品牌,而不应盲目追求发行规模。
4.如何防范基金投资中的操作失当
作为投资者,尤其是新的基金投资人,在操作上通常容易犯以下七大错误,要特别加以预防。
(1)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
投资者不能忘记自己的投资目的。例如,股票型基金通常扮演资本增值的角色,而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或者准货币市场基金往往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投资者可以不追随成长型热门品种,但一定要清楚自己持有组合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投资需求的变化,确定其优先顺序,并据此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2)没有核心组合
如果投资者持有许多基金却不清楚当初为何选择它们,就说明投资者的基金组合中可能缺少核心组合。针对每项投资目标,投资者应选择3~4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其资产可以占到自己整个组合的70%~80%。国外投资者大多选择大盘平衡型基金作为自己的核心组合。
(3)非核心投资过多
核心组合外的非核心投资可增加投资者组合的收益,但同时也会给投资者的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妨碍投资者投资目标的实现。因此,投资比例要适当。
(4)组合“失衡”
好的基金组合应是一个均衡的组合,即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的表现各有高低,某些品种表现特别好或特别差,都会使整个组合“失衡”,投资者需要及时调整。例如,如果投资者的基金组合是债券型占25%、小盘成长型占10%、大盘平衡型占65%。假如小盘成长型大涨,则可能使投资者的组合中小盘成长型的比重过高,投资者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组合中的资产比例,使之恢复原定状态。
(5)同类基金选择失当
投资者应将持有的基金按风格分类,并确定各类风格基金的比例。当某类风格基金的数目过多时,应考虑选择留下其中业绩排名较好的,而卖出业绩排名较差的。
(6)费用水平过高
如果两只基金在风格、业绩等方面都很相似,不妨选择费用较低的那一只。从较长时期来看,年度运作费率为0.5%的基金和2%的基金在收益上会有很大差别。
(7)没有设定卖出标准
投资者应设定卖出基金的量化标准。例如,当损失超过15%时,或当基金更换经理人时,将其卖出。你需要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水平,确定属于你自己的衡量基金表现的标准。当标准确立时,你需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