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气死人。
长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
不服气的老鹰
老鹰叼走了一只绵羊,一只乌鸦见到了立刻仿效它的样子。尽管乌鸦身单力薄,嘴却特别馋。它盘旋在羊群上空,盯上了羊群中最肥美的那只羊。它贪婪地注视着这只羊,自言自语地说道:“你的身体如此的丰腴,我只好选你做我的晚餐了。”说罢,乌鸦呼啦啦带着风直扑向这咩咩叫着的肥羊。
可结果是:乌鸦不仅没把肥羊带到天空,它的爪子反而被羊蜷曲的长毛紧紧地缠住了,这只倒霉的乌鸦脱身无术,只好等牧人赶过来逮住它并把它投进笼子,成了孩子们的玩物。
被打破的平静
一位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他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一天,他应邀参加同学聚会,他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席间一位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聚会结束,他觉得自己太窝囊,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以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唉声叹气的,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他想:当初那位同学考试总是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他的同事安慰他说:“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咱也不买车。”但他还是整天郁郁寡欢,心头总是像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住似的,觉得很沉重压抑。
人类是有攀比心理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攀比心理,才能促使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人类智慧的不断发展。攀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如何认识攀比心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具有特殊的意义。
某报纸曾发表过一篇《大学生消费奢侈令人吃惊》的文章,称现在大学生每月消费要1000多元。有些大学生自己也认为,在日常消费中,有些花费其实不是非常必要,如到餐馆请同学朋友吃饭等等。一位大学生说:“我也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但是,别人请我上馆子吃了,我又不好意思不请啊!”也曾有大学生看到别人都买了手机,自己不买就会感到很丢脸,在这种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他就向父母要钱买了一部2000多元的手机,而此时他的父母却正拿着下岗工资。
实际上,购买手机、为交际上馆子等消费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并无太大的帮助。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在学校里养成大手大脚消费习惯的学生,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的现实生活。
攀比的产生有三个条件。
首先,就攀比的目标来讲,攀比的目标一般是财富或声望。所以这种目标必需是有用的或者是能增加地位声誉的,没有用的或者是不能增加地位声誉的目标是不可能产生攀比目标的。
第二,就攀比者来讲,他必须具备经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完全掌控攀比目标这一条件,如果攀比者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完全掌控攀比目标,攀比也是不可能形成的。
第三,就被攀比者来讲,被攀比者个人必需已经彻底掌控了被攀比的目标,如果他没有或不完全掌控攀比目标,也不会形成攀比。
根据产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攀比的双重性提示我们,积极的内容完全可以攀比,它有利于长志气,弃旧图新;消极的攀比是不可取的,它只能滋长人们的虚荣心,甚至嫉妒、嫉恨心理,会导致心灵的扭曲和资源浪费的不良后果。消极攀比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是缺乏人格独立性的表现。
攀比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攀是向上的意思,攀比也就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并向他靠拢,以求上进。但是现在有一种人热衷于和别人比的是生活条件、是经济收入、是有没有评上先进、是奖金分配的多少、是提升或者荣誉,凡是在个人名利范围内的事情,他们都要比,而且必定是向上比。比不过,轻则消极不满,重则大吵大闹。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比别人占先的时候,他们的理由自然是乾脆的:我比他们强,我应该。但是这种理由永远是对着在利益分配上不如他们的人。而在相反的情况下,他们拿出的又是另一套理由:我不比他们差,我也应该有。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其自私的心态已经跃然纸上了。
还有一种人则更加令人不齿,他们并不以发发牢骚或者闹闹情绪就了事,轻则挑拨离间,破坏团结,重则使出种种阴谋,设计陷害。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实现其野心和满足其挥霍的目的,无止境地向高消费和高职务攀比,从而不惜采用非法的手段,公然对抗法律,将国家和他人的财物窃为己有,贪污索贿,走私越货,甚至雇用杀手,害人性命。他们在私欲的极度膨胀中毁灭了自己,这是完全的负性攀比。
只要是盲目攀比,一定带来痛苦,而且攀比首先伤害自己,即使比尔·盖茨,要是攀比的话,他不如别人的地方要比超过别人的地方多得多,只能暗自生气。相反,对比是理性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即使穷人,也有许多值得快乐的地方,也还有许多不如他的人,他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快乐无忧。英国有个故事说到某位国王因严重忧郁不治,最后,某名医告诉他,只有让一个最快乐的人来把快乐分享给他,才能治愈。国王下令遍访全国,寻找最快乐的人,结果找到大臣、将军、富豪,以为他们一定最快乐,结果个个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失望之余,听到远处有悠闲的歌声,循声走去,发现是一位自由自在的乞丐,在唱着无忧无虑的歌曲,最后是他治好了国王的抑郁。生活中许多东西是不公平的,但不要紧,我们最重要的快乐倒是公平的,是人人可以享有的,这不是什么阿Q精神,这是一种智者的心态。
人从出生就有不同的家境: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柜无钱币、仓无余粮;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拾轿推车、谨言慎行;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常让人们的心中生出许多的感慨。
每个生命都有优点和欠缺,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比较。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对自己的欠缺总是耿耿于怀。
其实,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生命都有欠缺。
有人薪金丰厚、月入数十万,却因劳累过度而患病;
有人才貌双全,事业发达,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
有人看似风光,却只是昙花一现;
……
如果是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能够以对方为榜样,向别人学习,那自然再好不过了。通过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完善和改正,这样的比倒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问题是,往往自己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种负性的攀比,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学以致用:
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如此难以克服,假如人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不专拣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那么,也许我们会轻松得多。没有攀比心理的人是不健康的,但过于追求攀比也是不健康的,那么,如何矫正负性的攀比心理呢?
(1)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指通过对个体预期目标积极的叙述,实现头脑中坚定而持久的积极认知,摆脱陈旧的、否定性的消极思维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表现为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在心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2)要有良好的心态。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每个人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顺平和无惊无险。世间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这犹如自然界中梅逊雪白,雪输梅香,长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
(3)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比较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个体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往往会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忽略了纵向比较。
(4)不卑不亢。攀比,是一件不必太在乎的事情,人们更是没有必要在攀比面前自卑或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只要认清这一点,就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窍门:许多事只要知道就行了,不必把它常常挂在心上。与其事事攀比、裹足不前,还不如走自己的路,让攀比埋葬在路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