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班集体建设
42866200000006

第6章 班集体的内涵(2)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具有诸如共同活动的全社会意义、成员的集体意识、成员价值观的一致性及人际关系的多层次结构等一系列社会心理特征。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集体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以由谁提出共同活动的要求为标志,是由成年人、教师、积极分子提出来,还是由集体及其每个成员自己提出来。当社会需要和教育要求转化为集体的目标、价值标准和集体成员的动机时,集体就获得了自我要求、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我国无锡的班集体教育实验成果表明,鉴定和判断班集体形式的主要条件是:①集体目标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并促进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②集体的共同活动获得自决的性质,每个成员都能在某一领域积极表现自己。③学生在班集体的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是有利的,每一个人都能扮演成功的角色。④集体的规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具有参照性。⑤学生集体自治机构健全,具有独立实现组织目标,实行自我管理的功能。⑥初步形成以集体意识为核心的自觉、统一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遵循集体的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参照学生集体独特的发展模式,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划分和界定班集体建设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研究表明,班级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在教师集体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管理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当社会需要和教育要求转化为集体的目标和规范时,集体就获得了自我运动的动力。正是在共同活动、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中,班集体由教育的客体转化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教育主体。总结我国班集体教育实验的成果,班集体建设一般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①班集体建设的初级阶段——组织和教育集体。②班集体建设的中级阶段——集体自我管理。③班集体建设的高级阶段——集体中发展个性。

三、班集体建设的初级阶段

提出目标,这是组织集体的起点。这个目标是建立集体,为集体的自我肯定而斗争,包括集体的团结及个人在集体中的发展。提出教育要求和努力把全体学生团结起来的人是教师,教师集体按照集体的共同目标,指定并完善它的组织结构,按照集体教育的原则开展共同活动,建立规范,指导学生的交往,校正儿童社会的人际关系,发展班级集体同周围环境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意识到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是,教育要求和集体的目标、规范与他们原有的参加集体活动的经验之间的矛盾。标志这个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①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集体的目标,并促成集体成员个人目标的整合和一致。②班委会、少先队、共青团等正式组织建立;一批学生成了集体的积极分子,成员间责任依从关系形成,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结构和组织机构逐步完善。③为了完成共同活动的任务。集体主要是通过纪律、制度、舆论等规范对个体进行控制,抑制个别学生的不正确行为,锻炼集体成员服从集体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能力。

四、班集体建设的中级阶段

指导学生集体自我管理,这是班集体由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转化为自我教育主体的过渡阶段,也是集体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发展动力是集体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要求与集体成员参与集体民主管理的经验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运动。其主要标志是由教师担负组织者的职能过渡到由集体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自我管理机构来担负组织者的职能。教师集体作为沟通者、顾问,以自己的榜样、智慧和威信支持积极分子的工作。于是,集体形成了学科的、课外活动的、共青团、少先队及各种临时性的集体自治机构。各项教育任务具体化,使其适合每个小组与学生、为集体所有成员都有可能实际参加集体的共同活动创造了条件,大家在自我管理中轮流担任组织者、参谋者和执行者的职务。学生们学会服从组织并要求同志完成公共的委托。当教师不在时集体成员的行为符合班级集体的制度、规范和准则,学生们迅速、正确地独立解决集体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多数学生有“我是班级的主人”的良好感觉。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班级特点和教学活动的条件,指导集体设计目标,控制目标偏差;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不是直接向学生个人提出,而是通过集体,通过丰富、多样的共同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建立的儿童集体的各种关系多途径提出。指导交往,校正人际关系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正是班集体的自我合理,为集体成员的个性、社会积极性、兴趣、才能和特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集体的个性化铺设了前进的阶梯。

五、班集体建设的高级阶段

当集体成为人的个性全面而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时,就是班集体建设的高级阶段。其主要标志是集体从为自我肯定而斗争到为发展每个人的天赋、爱好、特长创造最好的条件,把开发人的身心素质潜能,实现每个人的独特的创造性才能提到第二位。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①以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为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设计个性发展的蓝图,要使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共同目标中寻找到自己独特的坐标,抬起头来走路。②每个学生都在集体活动中开拓自己独特的领域,并在某一方面积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③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班级中获得满意的地位,扮演成功的角色。④每个学生都能为集体奉献与众不同的、超过同龄儿童的精神财富。⑤集体的目标、规范、价值标准作为个体的行动指南,成为成员努力照办的准则,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期望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习惯。总之,在集体中发展个性,集体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高级阶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班集体的环境

一、班集体的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外部世界。广义的环境,泛指人们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周围现实,又包括间接作用于人们的一切客观因素,如历史传统、世界环境、大众媒体等。班集体是一个置身于特定环境之中的开放系统,集体的形成、发展与其置身的环境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一个交互作用的整体。研究表明,班集体的环境是一个由教育生态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等多重因素和变量,按照特定的结构形态组合而成的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要把集体的环境纳入自己知觉和感兴趣的范围,把它们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教会学生观察自己周围复杂多变的环境,学会分辨环境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体验自身对环境的隶属性和责任心,感受对改造环境的需要,在环境中开发潜在的教育因素,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环境,使集体的环境更富有教育意义。

二、集体的教育生态环境

学生集体生活其中的校园内外的教育生态环境,包括校园内的教室、实验室、活动室、运动场、庭园、道路及校园外的园林、田野、天空、建筑群等,它是学生集体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每一个班集体都有自己“蓝天下的课堂”,在那里开展考察大自然、登山、远足、游泳等集体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有机体的生长和发育,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最初源泉。校园是学生集体日常的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学校的“第二课堂”。整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富有生机的校园,会使学生集体情绪安定,增加学习生活的情趣。例如,绿树成荫能消除疲劳和保护视力;茂盛的树木和草地,可以使空气净化;明亮舒适的校园建筑,可激发学生集体的愉快感和积极的学习情趣;整洁、优美的校容,对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至于教室,这是“经典课堂”的学习生态环境,基本要求是:采光照明和通风换气良好,能防噪声,符合青少年视听功能要求,清洁卫生。实践证明,对班集体置身的教育生态环境中所蕴藏的教育潜能的开发,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集体的社区环境

社区是相对于宏观社会而言的区域性的社会环境。一般来说,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制约着学生集体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然而,直接影响班集体发展的是围绕着学生集体的独特的社区环境。随着教育社会化的发展,社区教育应运而生,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日趋扩展;成人劳动集体为学生集体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经验提供了基地;文化机构、生活服务机构和政法机构也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大众信息手段则每日每时地对学生集体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参与学生集体生活的家长、成年人日益增多,他们或是单独地或是通过集体有目的地参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教师”、“课堂”等概念的涵义正在发生变化。“社区人人是教师”、“社区处处是课堂”等新观念正在被人们所接受。然而,社区环境对学生集体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复杂性、曲折性等特征。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需要在集体的社区环境中为学生从事认识、劳动、体育等共同活动建立必要的基地,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同成年人、年幼者和同龄人交往的能力,教会学生观察环境,看到它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在活动和交往中掌握社会生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四、集体的社区教育

学校的班级是置身于一定的社区背景之中的。班集体以学生为纽带,通过多种线索和渠道与学生的家庭、社区及成人社会发生联系,学生的家长和社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儿童集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这是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经验表明,建立班集体的社区教育组织是一个好形式,它的主要职能有:参与班集体的目标、教学计划和教育改革等重大问题的讨论,辅导学生的校外活动、节假日的闲暇和娱乐生活,协同学校做好学生的品德鉴定和职业指导,对学校、班级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包括作息制度、课业负担。教学质量等提出建议并履行社会监督职责。这个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在社区教育组织和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儿童集体的校外教育基地,组织校外辅导员队伍,联合成年人的力量,指导学生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集体周围的微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