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班集体建设
42866200000011

第11章 班主任的自身典范作用(1)

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元帅是军中的灵魂;在南飞的雁群中,领头雁是阵中的灵魂;在浩瀚的大海中,灯塔是航海人心中的灵魂;而在普普通通的校园中,在微不足道的班集体中,班主任才是班集体的灵魂,才是几十名学生紧紧围绕的核心。

班主任的任务

我们强调班主任是负有特殊使命的教师,主要是从它的任务来认识。班主任究竟有什么责任,它的任务是什么,说法并不一致。有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当了班主任,但对班主任应当承担什么任务也不十分明确。这样,班主任工作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也时常出现偏颇。我们可以从以下七方面认识班主任的任务。

一、管理班级

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管理本班的学生。学生组成一个班级集体后,他们就是个有组织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主要管理者就是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绝不是把学生“看”住,让他们听话、守纪律。有一些班主任由于对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清,常常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方面。管理班级首先是一个大目标下的多方面的活动。班级管理的实质是使班级在班主任组织领导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的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工作,组织工作,通过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的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班级按预期的目标运行。

班级管理的内容很多,常规的管理有学习活动的管理,包括上课、课外作业、考试、学生的集体自修等;生活纪律的管理,包括考勤、日常作息安排、维持各种活动的纪律、清洁卫生、执行守则,保持学校正常秩序等;班级组织的管理,包括组建班委会,选拔各种活动组织的负责人,指导学生干部工作等;计划管理,包括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总结,学生短期活动计划,分项工作计划等;评价管理,包括学生的总体评价及单项评价(如操行评定、学习评定、身体评定、参加某项活动的评定、阶段性评定等)、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偶发事件的管理,包括学生中出现意外事故,学生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

管理班级是班主任重要的工作,管理是教育,也可以说管理是教育的基础,班主任不能把班级管理好就不能进一步开展教育活动。很多学校的班级,因为管理跟不上,班主任忙于对付日常的矛盾,结果事倍功半,班主任陷于没完没了的具体矛盾问题中,学生也失去了宝贵的受教育的机会。班级管理是个复杂的工作,其中每项内容都有很大的问题,但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轻视班级管理,或者认为态度严厉一点,或者认为只要舍得花时间就能搞好班级管理,那是十分片面的。班级管理是每个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的基本功,有理论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指导班级活动

指导班级工作是班主任的另一任务,班级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对象。班级活动随着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大,随着学校教育的开放也日益繁多。这些活动包括日常学习活动、指导团队活动、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班会活动、组织公益活动、组织课外科技特长兴趣活动、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活动、组织军事训练和旅游活动等等。

班级活动内容广泛,又是教育培养学生不可缺少的,因此指导班级活动,就是班主任的又一重要任务。班主任要认真思考、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领导这些活动。班级活动组织得好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对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对学生能否与班主任老师建立感情都十分重要。“活动”是教育人的最好手段,“活动”也是了解人的最好手段,“活动”还能促进班集体的面貌发生变化,“活动”也是促进学生成长、转化病态学生的有力手段。指导班级活动的好坏是班主任能否胜任工作的一个尺度,好的班主任都是善于指导班级活动的能手。

指导班级活动要有极强的计划性、目的性。每项班级活动都是班级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指导活动要把握住目的、内容、效果及与班级总教育计划的关系。游离于班组工作计划之外,应时、应景的活动最好不搞和少搞;内容空洞、一哄而起的活动不要去搞;形式主义,甚至摆花架子,为了给人“看”的活动坚决不能搞。因为这些都有反作用,都有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东西。指导班级活动要力戒随意性,班主任不能兴之所至,或者虎头蛇尾,或者“活动”连续不断,这都会影响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和投入。班主任指导班级活动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要做活动前的各种准备,争取一“点”就“燃”,而不能“煮夹生饭”。班主任指导班级活动要有新鲜感,要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并要及时反馈,及时调节。

班主任指导班级活动有一个与共青团、少先队关系问题。共青团、少先队是独立的组织,他们有自己的组织系统和工作要求,有自己的活动时间。班主任与他们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班主任要尊重他们,并主动协调关系,指导他们的工作,使班级活动与团、队活动形成正向顺应关系,使团、队成员发挥应有的骨干带头作用。

三、教育影响学生

在所有班主任承担的任务中,教育影响学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应该说班主任所有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教育影响学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教育影响学生也是其他教师的任务,但对班主任更有其特殊意义的。首先班主任教育影响学生比其他教师责任更重大,他肩负着班级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培养的责任。其次班主任能够通过多种教育渠道,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方式,更直接更广泛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再次班主任能够有更长的时间教育影响学生,不仅平日接触学生时间更长,而且一般情况下带一个班的时间也较长。更具体地说,班主任带一个班就意味着对这个班的学生负有全面的责任,所以班主任比其他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教育学生,更主动地负起各方面的责任。从学生心理来讲,一般认为班主任是影响自己更大的教师,他们出现什么问题,也自然会依靠班主任老师来解决,这也给班主任更多的教育学生的机会。

班主任要在很多方面教育影响学生,主要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的养成;学习态度及方法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适应社会的教育,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礼仪、对社会现象的辨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有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等。总之,班主任承担着多方面教育影响学生的任务,班主任要把这些任务归结到教育培养学生立志、修身、成才、进取、适应社会等方面。学生在学校读书,我们往往看不到他们有什么变化,好像在平平淡淡日复一日地生活、学习着,这就容易使教育者失去紧迫感。我们有些班主任老师,往往对病态学生或是对班级集体直接造成危害的学生有紧迫感,在他们身上花去很多的时间,这是对的;但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影响,则往往是一般化的,针对性不强的,甚至是随大流的,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协调同事

班主任只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完全教育好学生,因而协调同事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就十分重要。班级集体的组成除了班主任、学生之外,还应包括所有的科任教师。在学校内班级集体的任何活动都应该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共同去完成。学生在校内受的是整体教育,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起作用,都起到别人不可代替的作用。任课教师通过讲授某门功课对学生进行开发智力,渗透德育以及其他教育活动,是对学生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各科教学工作独立性很强,如何使各科教学协调起来,这只能由班主任去完成。班主任协调各科教师,首先在教育目的上来协调,大家都明确应该在教学中突出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那么学生所受教育的目的性就能够得到强化。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协调教育目的的实现情况,以求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其次,班主任要在活动安排上协调。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共同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有时难免活动碰撞和相互冲突,班主任应该起到协调作用,使班级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再次,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情况,班主任要协调各科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反馈,互相通气,并主动向各科教师介绍学生的更全面的情况,以利于科任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最后,班主任要协调各科教师共同搞好班级工作,使每位教师都增强责任心,都对班级工作关心和出力,与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除了协调各任课教师外,班主任还要协调校内有关部门,如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学生生活的负责人等。这些部门都是与学生在学校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地方,班主任要主动与他们联系,争取他们支持工作、教育学生、反馈情况。有的班主任不大注意这些部门,认为服务部门无足轻重。其实,学生在这些地方的表现很容易暴露出问题,也更需要受教育,而没有这些部门的配合,教育的机会和针对性肯定会差一些。

五、沟通家长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素质的好坏以及实际的表现都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也可以成为阻力。因此注重家庭教育,密切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是班主任又一重要任务。联系家长的主要目的是取得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识和一致;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帮助和支持;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与家长研究共同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与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主要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上要取得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孩子的目的上不够正确,甚至有悖于社会对教育年轻一代的总要求,有的家长常用错误的思想和教育内容影响孩子,这些都会与学校教育发生矛盾,都需要班主任去沟通和解决。班主任要努力使家长明确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正确的教育目的,明确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否则学校和家庭就形成不了教育的一致。这是项比较艰难的工作,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心态各异,使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会产生各种困难,这都要求班主任去努力协调与沟通。

六、联系社会

随着提倡在社会大背景下教育学生,随着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密切,班主任必须把联系社会作为自己工作的另一项任务。现代社会,学校培养学生已离不开广泛的社会信息,离不开千变万化的社会形势,因为这些都每时每刻地在影响着学生。同时,变化着的社会也需要学校培养出它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学校与社会在教育目的、教育要求、教育内容和借助教育力量上都有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应重视沟通社会的工作,加强与社会的积极联系,使社会同学校形成积极的正向教育合力,把不利的社会影响作用,变得更小,更无力。

班主任联系社会主要是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借助社会教育力量到学校来影响学生;二是把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放到社会上去接受积极影响;三是学校与社会合作,形成有组织地来往,使其成为班级活动的一部分。

未来教育的发展,将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多更紧密更形式多样,班主任为实现这一任务将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以便能更好地适应。

七、服务学生

明确地说,为学生服务是班主任的职能,也是班主任的一项任务。提出为学生服务是基于以下认识:第一、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培养学生服务。离开为学生服务,教师就不存在了。广义地讲,以上叙述的班主任的六项任务都是为学生服务的。第二、具体地面对学生,班主任也要担负起各项服务的工作,班主任做好服务工作,是分内的职责,不是额外的负担。班主任为学生服务,可包括以下内容。

1.生活服务。这是班主任为学生服务的主要内容,这种服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有所减少。学生在学校的吃饭、住宿都要班主任去关注,他们的冷暖热、卫生状况、吃住状况(尤其是住读学生),都要班主任过问并去做适当的服务,班主任对学生生活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不去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不仅会加大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也会造成教育上的问题。学生的身体保健、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甚至教室的光线、空气的流通、座位的距离等等,班主任也都要关注,并积极去创造条件,改变不合适的状况。在天气变化、环境变化、活动变化、学生身体情况变化时,班主任都要预先指点、提醒、帮助学生去适应、去具体操作。在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时,如生病、钱物丢失、经济困难、父母出差无人照管等等,班主任也都要主动耐心地为学生排除困难,使他们的生活学习不受影响。

2.文化服务。在学生文化生活上,班主任也要为他们服务,使他们的文化生活积极健康有益,如给学生介绍好书、好文章、好电影等就应该是班主任的经常服务项目。班主任要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经常给学生介绍,使他们尽量避免盲目选择,并得到有益的指点。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指点学生穿衣、打扮、美化生活、提高文化情趣。有的班主任不注意这方面的服务,只是提出许多“禁条”,这是不恰当的。假如从服务的角度,帮助学生选择,不仅有教育的作用,也有益于学生与班主任的融洽,也会使他们提高文化层次。文化服务的内容很多,如在教室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报纸杂志,帮助学生参加校内校外文化活动,请文化界人士对学生做指导等等。

3.学习服务。班主任除教好文化课,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服务。如提供学习参考书,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或家庭辅导,帮助学生请科任教师补课等。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其他方面进行服务,如升学、择业以及学生遇到的学习上的其他方面的特殊困难等。

服务与教育是分不开的,班主任做好对学生的服务有利于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也有益于对学生的教育。从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到做出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这是班主任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认识不断成熟的过程。只有把教育和服务结合起来,这才是班主任“服务任务”的到位,单纯地为学生“做好事”的那种服务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班主任与班集体的关系

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元帅是军中的灵魂;在南飞的雁群中,领头雁是阵中的灵魂;在浩瀚的大海中,灯塔是航海人心中的灵魂;而在普普通通的校园中,在微不足道的班集体中,班主任才是班集体的灵魂,才是几十名学生紧紧围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