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不由己:自从弄到洋枪之后,浙江巡抚何桂清、杭州知府王有龄这哥儿俩就在杭州城里设了“协防局”,开始招募团练,训练兵勇。
在何桂清来浙江以前,浙江省的巡抚多数都是废物点心,光知道贪污,不知道练兵筹饷,也不管保境安民,所以浙江省内要兵没兵,要防没防。现在何桂清、王有龄这俩人来了,这才办了点儿实事。
其实严格说来,这位何桂清何老爷,也不是个“办实事”的人。
何桂清很精,他的精明就在于他非常非常善于“表演”。这个人文笔一流,口才了得,讲起话来慷慨激昂,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不管是他的上级还是下级,都会被他潇洒的外表、机敏的言谈和表面的“一腔热血”所蒙蔽。其实真正说到办实事儿,何桂清这个小子,有点儿不着调。
不过也没关系,他手底下还有个王有龄,而王有龄手底下又有个胡雪岩。
王有龄是个很踏实的人,憨厚朴直,胆子也大,虽然是个文人出身,可他这种天生的性格倒很适合带兵。
所以王有龄就成了“浙江协防局”真正的头头,可以说后来浙江省内能打仗的这两三万部队,都是王有龄一手练出来的。
而胡雪岩呢?演讲他不会,练兵他也不懂,可他会算账,会理财。
眼下阜康钱庄几家重要的分号都建起来了,上海的生丝买卖也稳定了,该交的朋友都交下了,该安排的掌柜、伙计安排妥了,胡雪岩暂时不用东奔西跑,操心生意上的事,就待在杭州,一门心思替何桂清打点浙江的财务。
说真的,一个商人,实在没资格,也不应该过多插手官府的财政。可胡雪岩生在一个“特殊年代”,他那个时候,官府专门设置了一些像师爷、幕僚之类的席位,让民间的能人来给地方官帮忙,这已经成了惯例。
而胡雪岩自己,虽说一心只想经商,不想做官,可毕竟他一直给王有龄帮着忙,跟官府拉着关系(这是小胡早年为了迅速起家,自己给自己找的事儿),现在何桂清又让他到省府来管账目,他真的无法拒绝。
这一下子,胡雪岩就在浙江巡抚衙门里当了两年的“账房先生”。
有胡雪岩给管着账,浙江一省的财务状况还真就不一样了。
由于浙江省内财务状况大为好转,公库里的银子越来越多,从咸丰五年(1855)——就是何桂清到任的第二年开始,何巡抚主动向朝廷提议,把浙江省每个月向“江南大营”提送的“协饷”数额从四万两增至六万两。
浙江省一个月多给前线输送两万两银子,这一年下来,就多送去二十四万。这笔钱说多也不算太多,可它送的这个“点儿”特别巧,真正是个节骨眼儿上。
你看看,何桂清这个人真是很会抓空子,很会摆政绩。
你想,这些地方督抚一个个可有心眼儿了,平时这帮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扣留“协饷”,把银子掌握在自己手里。像何桂清这样主动提出多给前线送银子的巡抚老爷,全大清国就这么一位!
这一下子把“江南大营”的总指挥——钦差大臣向荣给感动了!
何桂清,真是个好样的!时代先锋,官员楷模,忠君爱国,大公无私!朝廷不表扬何桂清,表扬谁?
于是向荣给咸丰皇帝写奏折,请求表彰何桂清。
何桂清这人多聪明啊!一看向荣要表扬他,老何第一时间就上折子:皇上您别表扬我了,其实我自己并没做什么,这都是底下人做得好……
何桂清这一客气,连咸丰皇帝都被感动了。就下旨说:你别客气,你是有成绩的,你的手下也有成绩,都要表扬!
这一下何桂清逮住机会了,赶紧又上折子:我手底下这帮人里,杭州知府王有龄表现最好,要不皇上您“使劲儿”表扬表扬他?
什么叫“使劲儿”表扬呢?当然就是升官啦。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正在壮怀激烈,热血沸腾,咸丰皇帝立刻下旨:杭州知府王有龄升任浙江按察使。
你看看,这不就升上去了嘛。
前文说过,何桂清和王有龄关系非同一般,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可他们是一起长大的,真正跟亲哥儿俩一样。而王有龄和胡雪岩虽然没结拜为异姓兄弟,可处得也跟亲哥们儿一样。现在王有龄又升了官,当然忘不了胡雪岩,就把小胡找来问了:你自从捐了候补知县,一直没得实缺,现在我给你弄个实缺,你当县太爷去吧?
结果胡雪岩不要!
怎么呢?因为小胡怕当官影响他经商。
大清国四万万百姓,给了官儿不当,非当商人不可!仅胡雪岩一人而已。
既然小胡不肯当官,王有龄也没办法,只好先这么着吧。
于是胡雪岩接着当他的平头老百姓,一半时间给官府管账;另一半时间经营他的阜康钱庄。
眼瞅着浙江省内兵精粮足,何桂清调集部队从浙西开进安徽,开始和太平军作战。
结果这一打,哎,还真行!
浙江绿营兵初上战场,兵员充足,又有洋枪,另外他们面对的也都不是太平军的主力部队,结果一打一胜,先是夺下徽州、休宁、石城三地,不久又攻下太平、祁门、宁国三府……
你看看!
想不到何桂清这人办事办得漂亮,仗也打得漂亮。咸丰皇帝一高兴,下令,把上述六个府统一交给浙江管辖!
不得了,这等于是把另一个省的地盘划给了浙江,给了何桂清很大的面子,比升他的官还要好看!
就在浙江局面一片大好,何桂清、王有龄混得春光灿烂的时候,在江苏省内、金陵城下的核心战场上,战局忽然一变,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集结重兵,大破清军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建在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金陵)城外已经三年之久,表面说是围困天京,其实它是一个防御屏障,保护浙江和江苏大部分地区不受太平军的攻击。
现在江南大营突然被太平军攻破,天下震动!眼看江南地区门户洞开,已经没有力量阻挡太平军向江苏、浙江腹地推进,咸丰皇帝赶紧任命何桂清为两江总督,让他到前线去收拾残局。
其实何桂清真不是一块“收拾残局”的料。
接了圣旨,何桂清赶紧带着刚练好的两万多精锐部队赶到丹阳,收罗败兵,抵挡太平军的进攻。同时,王有龄和胡雪岩这两位也在浙江忙活起来,收集一切粮食、兵器赶着送往前线,支援何桂清……
眼瞅着浙江部队就要跟太平军精锐正面交锋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恐怕不是人家的对手……可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忽然发生了内讧!
真是,谁也想不到,刚刚打破江南大营,太平天国正可以趁势出兵占领整个江南地区,然后由南向北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太平天国却发生了内讧!
这场大内讧真是惊心动魄!几天之间,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先后被株连而死的精兵悍将多达两万多人,兴旺一时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在取得一个空前的大胜仗之后,忽然跌入了低谷。
这一来倒让何桂清捡了个便宜,一场硬仗都没打,就顺顺当当地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子,很快又协助新来的钦差大臣和春、张国梁连打了几个胜仗,稳定了前线。
这时候,出了个小小的问题:前线打了这么大的败仗,而咸丰皇帝又打算重建江南大营,继续围困天京。可要想办成这个事儿,需要大把银子,这些银子从哪儿弄来呢?
按道理来说,这笔银子应该从浙江弄来。
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浙江境内还没打过仗,所以在大清国所有省份数浙江省最富裕。而何桂清刚从浙江巡抚任上升为两江总督,在浙江人面儿最熟,他要从浙江挖钱儿,应该不难。
按道理是这样,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何桂清在浙江待的时候太短,前后也才两年,还没能培植起自己的势力。而他现在当的这个两江总督也挺别扭。
两江总督,手里管辖着江苏、江西、安徽三个省份,却偏偏管不着浙江省!而何桂清升任两江总督之后,新任浙江巡抚胡兴仁已经到任了。这位新来的老胡是湖南人,跟何桂清素不相识,恐怕他不会痛痛快快把浙江的银子全垫给何桂清这个两江总督吧。
你看看,官场上的事儿就这么复杂。眼下何桂清明明升了官,却反而控制不了浙江了。这可怎么办呢?
何桂清想了个主意,把浙江按察使王有龄借调到江苏来,让他管理苏州、松江、常州、太仓这几个府,顺便到上海去管理财政,控制海关,掌握江苏省内的财权,筹集粮饷,准备重建江南大营。
同时,早先何桂清那位老朋友、松江知府薛焕也被何桂清保举升任了苏(州)松(江)太(仓)道台,协助王有龄在江苏省内大把捞钱。
当然啦,胡雪岩也别闲着,赶紧跟着王有龄跑到上海、苏州一带,接管公库,想着法儿琢磨些苛捐杂税,赶紧多弄银子,准备供军队上使用。
这一下胡雪岩不就离开杭州了吗?那他的生意咋办?
少废话!眼下非常时期,还“生意”个屁呀!赶紧给官府帮忙来!
乱世之中,胡雪岩这个商人就像片树叶儿,东飘西荡,身不由己。
咸丰五年、六年、七年,三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三年里胡雪岩始终没怎么做生意。先是在浙江巡抚衙门里管钱粮,又跟着王有龄到上海接手海关,接着又去苏州、常州(王有龄调到江苏后多数时间待在苏州,何桂清两江总督衙门在常州),想办法给官府找财路,捞银子。
你别说,胡雪岩还真有办法。在他的帮助下,王有龄从江苏省内一年就捞了七百万两银子,外加一百多万石大米!
于是两江总督何桂清上奏朝廷:现在我每个月可以拿出白银四十万两,大米一万五千石供应前线,皇上您可以重建江南大营了!
有了这笔巨款做支撑,加上太平天国内讧,实力大损,江南的清军迅速恢复了活力,用了一年时间,又重新建起了“江南大营”,而且因为后勤工作做得好,前线部队有钱有粮,新“大营”的实力更胜从前。
这一下咸丰皇帝又被何桂清给感动了!
这么好的臣子,我怎么赏呀!得,让他当个太子太保吧。
咸丰七年(1857),年仅四十一岁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加封太子太保,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双眼花翎!
虽然何桂清这人身上毛病很多,比如夸夸其谈,玩弄政绩,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胆小如鼠……可他也有个优点,那就是得了好处,一般不会忘记兄弟。赶紧上奏:今天这些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浙江按察使王有龄、苏松太道台薛焕都有功!
没问题,都升官!
咸丰皇帝一道圣旨,加封王有龄为浙江布政使,薛焕升任江苏按察使!
从此,江苏、浙江这两个省一步步变成了何桂清的地盘儿,王有龄、薛焕,成了何桂清的死党。
这几位都升官了,那胡雪岩呢?
对,王有龄也没忘了胡雪岩,又把他找来问了:兄弟,你想当啥官?以哥哥现在的实力(浙江省内二把手儿),保举你当个知府怎么样?
结果胡雪岩又拒绝了。
还是不想当官,要是有可能,倒想回去接着经营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