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42862800000080

第80章 正人君子的“戒”与“慎”

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这是卫国老臣蘧伯玉在回答颜阖如何与太子相处时,告诫他的为人臣之道。蘧伯玉清楚太子的秉性,他说颜阖你问得好,这个任务太难了,你必须要“戒之,慎之”。青少年们要随时要警戒自己,随时要谨慎讲话处事。处处要言行“戒之,慎之”,看似简单的人生处事,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一辈子做人做事,“正汝身”最难。

为人处世,既要“戒”,又须“慎”,关键在于内心的修为。南怀瑾老师提到过明末一位读书人的一句话:“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活了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被别人欺。”人生在世,如果真的能够逃出了这三件事,也就跳出了三界外。

有一个地方长官去拜访白隐禅师,问到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到真实的地狱与极乐。白隐禅师立即用所能想象出的最恶毒的话辱骂他,使得这位长官十分惊讶。刚开始时基于礼貌的关系,长官都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并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拿木棍就往禅师身上打去,白隐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露凶相、从后追赶的长官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恢复自我的长官,觉察到自己的失态,急忙跪地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白隐禅师道:“你看,这就是极乐!”

时时警戒,处处谨慎,居正不倒,方能成为正人君子。有人曾说过:“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确,诸葛亮谨慎的个性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少有的能完身完名的托孤权臣,避过了历代无数带兵重臣身败名裂的结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恰恰又犯了“慎”与“戒”的错误。由于国力不强,战争应该“谨慎”发动,要选准时机,平时多积蓄实力,以备待机而发。而诸葛亮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在发动战争上缺乏谨慎,虽然有些是不得已的防卫战,但大多都是其主动兴起的北伐,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劳师动众大减了国力,最后落得病死五丈原的结局。诸葛一生唯谨慎,但“谨慎”仍有不到之处,在不该谨慎的战术上裹足不前延误战机,在应该谨慎的战略上又有些急功近利,或许是为了不辜负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赤诚吧,名心情结,不易跳脱。总之,戒与慎,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人生课题,而戒慎不及,又何谈修身?

提到正身做人,想到了雕砚。砚石最初都是工匠从溪流里涉水挑选而来,石块呈灰,运回后首先需要暴晒,因为许多石头在溪流中十分精致,却有难以察觉的裂痕,只有经过不断的日晒雨淋才能显现。未经打磨的石头,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纹理,只有在切磨打光之后,才能完全而持久地呈现。雕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修底,因为底不平,上面不着力,就没有办法雕好,无论多么细致的花纹与藻饰,都要从那最基础的地方开始。

做人也是如此,无论表面怎么拙陋,经过琢磨,都会呈现美丽的纹理。青少年们应把生活中的历练视同在雕砚时磨砺,要知道,外表敦厚内心耿介的君子,经过心志与肌肤的劳苦之后,方能承担大任。修底与磨砺都是正身的过程,戒与慎则是正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