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42862800000042

第42章 成功需要两件宝

作为一个人,体能和智慧是最紧要的东西,因为它们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生命力和做事的才能。

《孟子·尽心》有云:“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疾。”意思是说一个有病的人,因为经常在病苦中,身体没有其他的活动,所以会多思想、会搞学问。体力好的人,沉迷于运动,要他写两篇文章,会很吃力。这对于青少年,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南怀瑾老师解释,文武俱全的人太少。学问、德业好的人多半体弱多病,这是事实。一个人即使有才具、有学问,但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充沛的精力,也免谈事业。一个人做事业,必须要有强健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就如曾国藩所说:“功名看器宇,视野看精神。”

事实也确是如此,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一生病苦,有些甚至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心生叹息。

被后世誉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李贺,生于公元790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那时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能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得志。

公元815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李贺最后一次离开家乡昌谷,到潞州(山西长治)去作了张彻的幕僚。在诗人心中,潞州此行,已谈不上什么争求仕进,只是为了谋求生路而已。然而,让他再一次感到心寒的是,由于时局动乱,不久后,赏识他的上司和朋友们相继离去,这让他的心理和精神上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年冬天,李贺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无奈之下,孤独且疾病缠身的李贺离开了潞州,再次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的李贺,从此就再也没有从病榻上起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候,他最后一次检点了一下自己的诗稿,看着自己饱蘸心血的纸墨,眼眶里溢满了眼泪,含泪吟道“谁看清简一编书”。

李贺短暂的一生,以诗为业,体弱多病。可算是智慧无限,而身体染疾、英年早逝、事业受阻的典型了。纵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大智慧与旺盛的精力。如我国的汉武帝、清康熙帝,外国的拿破仑、戴高乐、丘吉尔等等,都是体力、精力与智力超群的人物,因此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毛泽东更是以其雄伟的气魄曾13次横渡长江,1966年游渡时已是73岁高龄。

1956年5月至6月,毛泽东以60多岁的高龄,在武汉3次游泳,横渡长江,写下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气势非凡的诗句,这里描写的就是毛泽东自己畅游长江时的情景和感受。武汉长江的江面宽约两公里,经常吹三级到五级的风,江水以每秒1.3米到1.9米的速度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毛泽东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横渡。“中流击水”不但给了毛泽东健康的肌体和充沛的精力,也铸就了毛泽东一生逆水行舟、百折不挠的顽强革命意志。

毛泽东一生智力超群,因此带领中国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成就了经世伟业。他在高龄时依然精力充沛,可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需要充沛的体能和超人的智慧,同样,个人事业的成功,两者也是缺一不可。身体是最大的资本。而个人成功的秘诀,就埋藏在自己的脑海里、神经里、肌肉里、志向里、决心里。作为一个人,体能和智慧是最紧要的东西,因为它们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生命力和做事的才能。

体能和智慧就是成功的左膀右臂,青少年们千万不能为了获得高分,赢得考试而一味沉浸在书海中,忽视了身体的锻炼。要知道,没有一个良好的体格,是什么事情都无法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