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情怀,不在于洁身自好,而在于毫无保留,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帮助别人——这是生命的最高道德。
一个官吏问赵州从谂:“和尚会进地狱吗?”赵州和尚回答:“老僧第一个进!”官人不解地问:“你是得道高僧,修行这么好,怎么会进地狱呢?”赵州从谂回答道:“我不下地狱,谁来教化你?”
禅宗的情怀,不在于洁身自好,而在于毫无保留,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帮助别人——这是生命的最高道德。青少年仅仅学会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拥有兼济天下的心怀。
南怀瑾老师说,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大慈悲,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这些才是菩提心,大悲心。用仙家的道理来说,菩提心是内圣外王。体是内圣之学,用是外王之学。以佛家的道理来讲,菩提心的体,大彻大悟而成道。菩提心的用是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不是躲在冷庙的孤僧,或自命清高的隐士。
不置身事外,勇敢地入世行慈悲事宜,度一切众生,这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善,正是佛的境界,也是生命的最高道德。
智舜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其实,这正是佛教的真谛。
一个人,如果能够心存善念,行善性,即使他从来没有学过佛,他也可以被称为菩萨。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了她仁慈而善良的一生。
善良的来源是回复人最初的尊严,给生命以尊严。在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特蕾沙,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仁慈和善良一无所有的修女。
如果特蕾沙不能被称为菩萨,那么,还有什么人能够被称为菩萨呢?
南怀瑾老师强调,佛法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
这才是生命的最高道德,也是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最闪耀的情怀,值得世间的每一个心灵向上者的皈依。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世界,这是青少年朋友们应该从佛教精神中学到的最终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