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时不执著于放下,自在;拿起时不执著于拿起,也自在。不论是拿起与放下,都不要被染着,那才真自在。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会抱怨活得累,许多青少年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堕落,甚至轻生。为什么世间的人一代一代如流水,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逍遥自在?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明白放下的道理,都想做到放下,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南怀瑾老师说:人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有痛苦?因为自己妄执。所以中国禅宗说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话:“放下。”但是,人就那么可怜,偏偏放不下!听了禅宗的放下,天天坐在那里,放下!放下!如此又多了一个妄执——“放下”。
在唐代,有一位著名的禅僧布袋和尚。一天,有一位僧人想看看布袋和尚有何修为,问道:“什么是佛祖西来意?”布袋和尚放下口袋,叉手站在那儿,一句话也没说。僧人又问:“只这样,没别的了吗?”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拔腿便走。
那僧人看对方是个疯和尚,也就起身离去了。哪知刚走几步,却觉背上有人抚摸,僧人回头一看,正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伸手对他说:“给我一枚钱吧!”
布袋和尚的放下口袋,是在警示我们要放下,随即又布袋上肩,是在教我们拿起。其实哪里有什么放下与拿起呢?只不过有时我们需要放下,有时需要拿起,而我们该拿起时拿不起,该放下时放不下。放下时不执著于放下,自在;拿起时不执著于拿起,也自在。不论是拿起与放下,都不要被染着,那才真自在。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放不下,出不来,看不透,都是执拗,心病啊。”
小和尚是心中放不下女子,所以才会一路嘀咕啊!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奈,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贻笑他人。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的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在篓子中,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了石头后,禅师问他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感到越来越沉重。”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
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慨。”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默然,不能回答。
中年人向往解脱,但禅师告诉他解脱的方法时,他就默然了,由此可见,放下有多难。
南怀瑾老师说,古人有一句话: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学佛修道,打坐念佛,一念万缘放下,蛮好!但是,如果你不修一切善行的话,没有这个福报,你想放下也放不了!有的人说,现在退休了,年纪大了,我准备明天开始修行。结果,明天家里又有事了,或者自己又感冒了,所以,你不要认为放下容易。放下、清净,要大福德大福报的啊!
世间的事情往往如此,明知道那样做是好的,可自己偏偏做不到。就像放下的道理一样,谁不知道?但是又有谁做得到呢?这儿教会青少年们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获得解脱,就不要夸夸其谈了,少说多做,切切实实地去实行,才能获得明明白白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