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42837900000010

第10章 任职左拾遗与(2)

本诗格律属五言仄起式,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起句“国破”的“国”属古人声字。入声“短促急收”,适于表现激愤和愁绪。深沉的忧患意识,更使全诗有一种敲击人心的力量。哀江头

【导读】

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春。当时杜甫仍被禁在安史叛军占据下的长安城内,但尚有行动自由。“江头”,是指唐代长安的游览胜地曲江之滨。秦时称为宜春苑,汉时称乐游苑。作者于春日行于曲江池边,触物伤怀,为王室的衰落唱出了一首凄凉的挽歌。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详解详析】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少陵野老:是诗人的自指。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杜甫曾在这一带住过,因而自称“少陵野老”。潜行:因在禁中,所以不敢公然大摇大摆地出行。曲江曲:指曲江深处。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江头的宜春苑、芙蓉苑、杏苑都紧锁着门冷冷清清,轻柔的柳丝娇嫩的新蒲又是为谁而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霓旌:画着云彩的旌旗。这里指天子出行的仪仗。南苑:指芙蓉苑,因它在皇宫大明宫的东南而得名。想当年天子的仪仗来到了芙蓉苑,苑中的花树和万物都似乎焕发出了异样的光彩。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昭阳殿: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居住的宫殿,这里借指唐玄宗的后宫。第一人:指最受皇上宠爱的杨贵妃,她总是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左右如影随形。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才人:宫中的女官人。黄金勒:黄金做的马嚼子。御车前的女官人带着弓箭,白马嘴里衔着的嚼子都是用黄金做成。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才人转身仰面向天对着云空射出一箭,立时有一双大雁坠落下来。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明眸皓齿:明亮的眸子、洁白的牙齿,形容美貌,此处代指杨贵妃。“血污游魂归不得”:指唐明皇向西蜀逃跑至马嵬坡时发生兵变,被迫将杨贵妃赐死一事。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清渭东流:清清的渭水河滚滚东流,这里暗指杨贵妃被埋的地方,即渭水河边的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县境内。剑阁:指剑门关,是当时由关中人蜀的必经之地,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渭水东流,流过了贵妃的墓地,剑阁峥嵘,皇上西行已越走越远,走的走了,埋的埋了,君王和妃子彼此之间再也无法互传音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人生有情啊,生离死别有谁能不泪落满襟?江水长流、花草年年变绿岂有尽头?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黄昏时胡人的骑兵又踏出满天尘埃,我想往南回家去却不由得回头向北张望!这首诗的原注有“甫家居城南”句,因而“欲往城南”即是回家。“望城北”也有版本作“忘南北”,可解释为杜甫内心痛苦、呈精神迷乱之态。

【经典品评】

诗人回忆唐玄宗、杨贵妃当年在这里游乐时的富贵尊荣,对比眼前曲江的萧条冷清,痛感物是人非。诗中似有哀悼贵妃之死意,无奈却不敢直言,故借当年行幸江头为题来说事。诗的开首先写作者潜行曲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萧条零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又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然后转而叙述贵妃已死,玄宗去蜀,描绘了生离死别的悲惨。全诗以“哀”字为核心统领全篇。开篇第一句“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哀伤氛围,接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哀伤到了不辨南北的地步。可看作是李唐盛世的一曲挽歌,诗的结构跌宕,纡曲有致。以“哀”起写,事事是哀。哀极生乐,写李、杨极度骄奢的生活,又乐极生悲,写人死国亡,把哀恸推向高潮,读之令人肝肠俱焚。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

【导读】

这组诗当作于至德二载(757)四月。诗中写了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从长安逃出后,抵达肃宗所在地凤翔后的喜悦心情。行在所:朝廷的临时驻地。

其一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连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详解详析】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岐阳:凤翔是古岐地,在岐山南,山南为阳,故称岐阳。又因凤翔在长安西,故云西忆。这句是说总是盼望凤翔有消息来,却无人来报,于是下决心逃过去。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向西逃跑的路上,当然是面对着落日的。望眼欲穿,说明心情之急迫;心如死灰,说明处境之危险。

雾树行相引,连峰望忽开——在雾中凭着驿道旁种的树木指引方向,望着连绵的山峰正愁无路可走,忽然两峰开处有路显现出来,诗人不觉松了一口气。只有身临其境之人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这是从亲友的角度看自己的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之状。说亲友们看到他又老又瘦的样子十分惊讶,说你如此辛苦从贼营中逃出来是多么不容易啊。

其二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详解详析】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这两句是诗人回忆当年在长安时,夜听胡笳声而发愁,春游曲江而心中凄凉。汉苑:指京都曲江、南苑等地。唐人常以汉称唐。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这二句倒叙。活着回来只是今天的事,昨天在小道随时都可能成为鬼啊。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司隶:光武帝刘秀曾任司隶校尉。这里是将肃宗和光武帝刘秀相比,说肃宗讨伐逆贼重建起大唐的典章制度,凤翔城已看出些中兴气象。这就像当年光武帝刘秀将汉王朝从王莽手中恢复一样。因光武帝是南阳人,故云“南阳气已新”。这也是以光武比肃宗。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这句是说诗人乐极生悲,喜极而泣,老泪沾巾。翻倒极:到了极点而翻转过来,形容极其反常。

其三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遏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详解详析】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这是诗人事后想起来的后怕心理,说如果自己死在逃亡路上又有谁能给家人报个信呢?回来才想起自己可怜自己。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我今天大难不死,还能看到太白山上的雪,看到武功山顶的天空真是太高兴了。太白、武功均为山名,在凤翔附近。太白山峰顶终年有积雪。《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我的影子又静静地出现在众多朝班的官员队伍里,我的心也复苏在皇上的侍卫面前。七校:汉武帝曾置七校尉。这里借指肃宗的御前侍卫。“官”指文臣,“校”乃武卫。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经过乱中奔波终于有了恬适和欣慰的感觉。表达了一种细腻的心理。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从今往后的大唐社稷,将重新来数中兴的年份啦。写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经典品评】

诗人从长安沦陷区里逃出来,一路上担惊受怕,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凤翔。这首诗就详细地记述了死里逃生的经过和到达后的喜悦心情。其一说陷贼和逃归的经过。其二叙初抵行在所的激动心情。其三讲痛定思痛后的所思所想以及对大唐中兴的盼望。

玄宗仓皇离京后,有不少朝官都不知去向,有的甚至归降了安禄山接受了伪职。像杜甫这样官职不高却能不辞艰险奔赴行在确实难能可贵,从中可看出其顽强的毅力和忠诚的品格。诗写得真实、细腻,读之若身临其境。述怀

【导读】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757)夏,时杜甫在凤翔供职,诗述一年来的经历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崟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详解详析】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年号为至德。八月,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俘,从此与家人隔绝。前后有一年了,故云“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至德二载,在草木茂盛的四月,杜甫得以逃出长安前往肃宗所在地凤翔。因凤翔在长安西,故云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写奔走流离的惨相:衣衫褴褛,两肘露出破洞,穿着草鞋去见皇帝。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愍(mǐn):怜悯。朝廷为我活着回来表示怜悯,亲友故人看到我又老又丑的样子很伤心。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至德二载五月十六日唐肃宗授杜甫左拾遗官职。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属门下省。官阶虽只是从八品,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可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这句是说自己流着热泪接受了官职,因处在流离动荡之中,更加感觉主上恩德之厚,所以感激涕零。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柴门:以树枝搭成的门,形容贫寒人家,此杜甫代指自己在鄜州的穷家。他想回家看看,但刚接受了官职,不忍心立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三川:县名,属鄜州。想寄封信到三川,但不知家属是否还在那里。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比闻:近闻。罹祸:遭难。最近听说那里同样遭了殃,叛军在那里杀得鸡犬不留。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山中:指鄜州山区。复:还。牖(yǎu):窗户。这两句是说我那个坐落在山中的漏雨的破茅屋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活着。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摧颓:毁废。这句是形容新死者众多,埋葬时连松树根也被掘伤;地气寒冷,骨头尚未腐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这年月有几个人能保全性命?所有的人家哪能都夫妻两全?

嵚崟猛虎场,郁结回我首——嵚崟(qīnyín):山高峻貌。猛虎:喻贼寇。这句说山险正是老虎出入的场所,比喻乱世。郁结:心事重重结成疙瘩。回我首,摇头叹气。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自从上次寄了一封家书,到今天已是十个月之后了。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这两句写心理矛盾,极深刻,也极真实。消息不来,还有个盼头,可万一来得是坏消息呢?希望很可能变成绝望,所以反而害怕消息来,害怕这方寸之心会承受不了。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理。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以汉喻唐。现在大唐已开始中兴了,我平生最喜欢喝酒。耽酒:嗜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我总是想像着一家人欢乐相会的时光,唯恐自己变成一个穷困孤独的老头。这句暗含着担心家人遭到不测,只剩自己这个孤老头的恐惧心理。

【经典品评】

杜甫逃脱安史叛军后,惊魂稍定,想到叛军曾在长安、鄜州一带大肆烧杀抢掠,家人又多日来音讯全无,妻子生死不明,特别想回家看望。但刚刚接受了左拾遗的官职,官虽不大,但近在皇帝身旁,位置重要,正可报效国家,况且皇帝在诰命中还夸奖他说:“尔之才德,朕深知之。”这就更使杜甫感恩不尽。哪里还好意思在这时提出探家的要求?这首诗先写自己“捉襟见肘”、狼狈逃窜的艰辛,次写思家而不忍开口的心理矛盾,接着写百姓的现状之悲惨,最后表达自己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一唱三叹,很见功力。

独酌成诗

【导读】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757)八月,时杜甫离开凤翔前往鄜州省亲,为途中旅居时所作。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详解详析】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灯花:灯心草燃成的馀烬,常结成灯状物,并爆裂出火星,古人认为灯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所以杜甫说灯花为什么这样高兴?原来是有了我所喜爱的酒在等我。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醉了就任凭在外做客吧,诗歌写成总是觉得若有神助。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眼前兵戈满地战争不断,儒家学术岂能成为谋生之道?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苦于被这微小的官职束缚,使我不能施展抱负拯救百姓于水火,我真是愧对乡间父老啊。

【经典品评】

杜甫回乡省亲途中,看遍地战乱,心情郁闷,于是独酌以消愁。前半首写初喝酒时,总想将一切心事都放下,一醉解千愁。后半首写终是放不下,“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百感交集,随口吟出此诗,表达了诗人难解的寂寞、孤独与愁苦。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杜甫总认为自己遭逢乱世更应当有所作为,为国效力。但无奈的现实使他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常感到愧对父老。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可贵,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羌村三首

【导读】

羌村是当时鄜州(今陕西富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这年五月,杜甫所敬重的朋友房琯被贬,杜甫为其说情,唐肃宗大怒,幸亏宰相张镐相救才免其罪。八月,他获准离开凤翔前往鄜州回家探亲。《羌村》写得就是此次回家见到亲人时悲喜交加的感受。

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放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详解详析】

“峥嵘赤云西”四句——写诗人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景。峥嵘:形容山的高峻。赤云:夕阳映红了暮云。日脚:夕阳透过云层射到地面的光柱,如太阳的脚。“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柴门鸟雀噪”是典型的乡村景色,鸟儿喧哗反衬出村落的萧索。归客:诗人自指。暗含“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妻孥怪我在”四句——写妻子儿女突然见诗人归来惊喜疑惑、如在梦中。遂:如愿。

“邻人满墙头”四句——写诗人归乡,邻里赶来探望,但不忍搅扰这一家人幸福而又心酸的团聚,于是凭墙相望。欺欷:叹息悲泣。夜阑:夜深。秉烛:点着蜡烛。夜深了,一家人还沉醉在团聚的兴奋中秉烛对坐,恍如梦中。短短数语,呈现出一幅极富人情味而又含蓄的图画。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详解详析】

“晚岁迫偷生”四句——写老年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此次奉旨还家,无异于放逐,自觉苟且偷生,缺乏欢趣。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个细节更表现了诗人的悒郁寡欢。

“忆昔好追凉”四句——诗人初来羌村时,夏季天热而思乘凉。现在虽已入秋,但心中煎熬如煮。“萧萧北风劲”,更衬托出内心的烦忧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