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66

第66章 美国毕竟是美国

维持霸权究竟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做空他国,席卷财富。拥有霸权,就可以进行野蛮做空。

“是金融出了问题,不是经济出了问题”,“美国毕竟是美国”。

美国对危机的研究相当深入,对美国进入危机和走出危机的状况了如指掌,所以,美国能够制造危机、操纵危机,而并不担心自身陷入危机无法自拔,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华尔街已经完成了在预判方面从黑天鹅到白天鹅的升级转变。

2009年7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专门就过去80年(1929-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据统计:1929-2008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3.4%,1997-2008年降到2.8%;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3%,这10年中减缓到3.1%。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经济持续两年衰退(1974-1975年,分别为一0.5%和一0.2%);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经济陷入W型衰退(1980-1982年间,GDP分别增长一0.3%、2.5%和一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连续两年萎缩(1990-1991年分别增长1.9%和一0.2%)。90年代中后期,全球化与信息技术曾使美国出现“新经济现象”,经济表现为高增长率、高生产率与低通胀率、低失业率,GDP潜在增长率提高到34%。本世纪前5年,经历网络股泡沫破灭冲击,美国GDP的潜在增长率放缓到2.8%,劳动生产率降为2.1%。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已开始放缓,GDP潜在增长率开始回落到2.4%的历史水平。

另据OECD数据,2009-2011年,其成员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由危机前的2%降到1.4%,日本与欧元区分别降至0.5%和1%,美国略高于两地,但由危机前的%降到1.6%(2.3%降到1.6%)。同时,OECD预测,2012-2017年,OECD成员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将升到1.8%,美国、欧元区与日本将分别升到2.2%、1.4%和0.9%。但近期OECD国家的潜在生产率与潜在就业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危机前的1.2%和0.8%降到1%和0.4%,显然在2012-2017年期间,OECD国家GDP潜在增长率仍将低于危机前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GDP潜在增长率将分别为2.2%、1.4%和0.9%。

IMF也预测说,2012-2014年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降至1.5%,2014年恢复到2%,2017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恢复到2.6%,高于欧元区的2.1%和日本的1.2%。原因是:支撑经济增长的资的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缓,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依然良好,表明美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可能不错。

尽管经历了金融危机,但华尔街仍是全球最活跃、最具吸引力的金融中心,美元仍是世界主导货币,美元利率一提高,国际资本立即流向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教育、人才、技术、竞争优势等方面美国依然具备明显优势;奥巴马政府的改革会继续进行,未来的美国政策措施更加优于欧、日。

实体生产对科技进步、生产创新、国际市场依重很大。美国在吸引全球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与制度优势仍然非常显著;美国也仍然控制着全球资源能力;美国还具有转嫁危机能力;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

美国的债务问题也远不像欧洲那么严重,因为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拥有巨大财富,总财富达60万亿美元,仅流动性就有3万亿美元;而且,70%的美债全都掌控在美国富人手中,他们完全有能力承担美国债务。

“是金融出了问题,不是经济出了问题”,“美国毕竟是美国”。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也不可能在近期内衰落。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充其量只是西方世界的霸主,苏联等社会主义集团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掌控着另外半壁江山。在在两个平行市场场状况下,美国经济霸权的能量与影响力实际上是有限的,其真正成为世界性霸权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换言之,凄全球霸权的角度看,美国霸权地位才仅存在二十年,而从历史大国崛起-衰落周期看,通常一个大国称霸的时间都会超过100年,维持200-300年的霸权地位或者强国地位是常见的。

美国自成为西方世界的霸主那天起,就表现出两个鲜明月的特征:一面是踌躇满志,对外战略中主动塑造的色彩浓厚;一面是含有忧患,对危机和挑战者警惕性很高。这两者其实对美国维持长期霸权是有利的,既能让美国保持扩张的野心,又能理性对待自身实力和外界挑战。所以,历经多次危机,美国不仅没有衰落,反而一次比一次更强大。

2010年4月19日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文章《东山再起的国家》、自由派经济学家罗斯(Stephen J。Rose)的《反弹:为什么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将变得更强大》、保守派作家布鲁克斯(DaⅥd Brooks)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请放心,我们不会有事的》、科特金(Joel Kotkin)的《下一个一亿:2050年的美国》最具代表性。这些文章或著作的中心观点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注重追求效率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系统创新等三大因素,决定美国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而美国人口红利的到来,使美国未来依然是个年轻的国家。最近的一些经济指数也支持这一说法,比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过去13个月上涨70%;2010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比2009年上升16%;出口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增长17.3%;GDP增长率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一6.4%变为第四季度的5.9%。如此,就连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其新近发表的《2025全球展望》报告中也明确说,到2025年多极化趋势虽难避免,但美国仍将是“唯一最强大国家”。

正如19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美国的实力并没有因此衰退,相反,大萧条证明的是美国出现了实力过剩;同样,2008年的经济危机也不是美国实力的衰退,而是美国需要转型而刻意制造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美国仍然居于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