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大学的幸福课
42803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所以作为一位老师,我认为教学要集中做好自己擅长的部分,用你的优势代替你的劣势,而做自己不是说完全忽视别人好的方面,而是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手段来补充,‘借’人之长补己之短,你的课堂依然会很吸引人。”

“教授心理学的老师要打开自己的心扉,勇敢地和学生分享你的心灵经历,你的喜怒哀乐。要多和学生分享你的心理历程、心情故事,尽管在分享过程中可能会展现出你脆弱、困惑、不足的一面。”

“曾经我很希望能成为一个被学生所崇拜的老师,所以努力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无所不能、完美坚强的样子。但是我很快发现这是个绝对错误的做法。这也使我自己很累,我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而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典型,告诉学生一条永远走不通的、错误的道路——成为‘完人’,而打开自己后,你真实的人性会唤起你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自己,反而让你更受尊重。”

□积极心理学正从美国走向世界

泰勒·本-沙哈尔的教学及思想,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主流媒体的积极关注与报道,其中包括美国CNN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新英格兰有线电视,《波士顿环球报》、《纽约邮报》、《纽约时报》、《福克斯新闻英国时代报》、《意大利戴拉报》、《比利时拿克杂志》、《韩国时报》、《印度日报》等。

1995年至今,泰勒为以色列、美国、罗马尼亚、英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多家企业进行组织行为咨询,包括壳牌公司、英国Avimo光电公司和佐迪艾克海运公司。泰勒·本-沙哈尔在美国为500强企业的领袖及高层管理者培训,其课程因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正因为此,泰勒成了全美课酬最高的积极心理学大师,邀请他讲课需要提前一年预约。

泰勒介绍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心理学课程。目前在美国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多封电子邮件要求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其中不仅有美国的高校,还包括巴西、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高校。

“我了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泰勒·本-沙哈尔介绍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在当今社会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越来越多的人想解决一个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人们开始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泰勒介绍说,“哈佛大学等多所高校对积极心理学的热切需求,是因为人们想变得更快乐、更幸福,想更多了解自己,更多了解别人,改善我们的生活。”

“我认为幸福才应是至高的财富,而金钱或声望绝不是用来衡量生命的标准。”

英国惠灵顿学校特意开设“幸福课”,教授学生幸福到底是什么。该校校长安东尼·塞尔登说:“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学业,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这比教育部发布的任何通告都重要。”

据报道,“幸福课”在惠灵顿学校10年级和11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一、二年级)开设,内容由尼克·贝利斯设计。贝利斯是一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剑桥大学刚成立的幸福学院院长。这门“幸福课”还将教授学生如何在逆境中获得成功,“将让学生们以一些人为榜样,例如美国‘环法英雄’阿姆斯特朗,学习他如何将伤痛和悲愤转化为精神动力,反败为胜。”阿姆斯特朗曾战胜癌症,连续7年摘得环法自行车赛桂冠。

“幸福课”值得我们借鉴与推广。我们当今的教育已形成严重的“幸福饥饿”。功名被过度膨胀、超常开发,只知道占有而不愿均衡,只知道贪婪而不愿满足,只知道疲劳而不知调节,幸福从何而来?捕鸟捉雀、性情顽劣的朴素童年可以让心灵得到纯净升华,有利于情商和挫折商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可有些家长为了所谓的“功名”,让孩子这匹小马拉起了“功名大车”。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撒野,没有了无忧无虑,这种“逼人成才”的做法拔起了成绩幼苗,却枯萎了幸福之根,吞没了滋润心灵的阳光。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即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

美国作家塞尔登说:社会变得越来越富有,但并不一定会使人们更加快乐。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结果发现,财富、学识与青春对人们快乐与否的影响都是相当有限的;而亲情、友情和信仰更能让人感到快乐。他指出,快乐由3项要素构成:享乐(让人高兴的生活体验)、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爱好的投入程度)和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的目标)。

不懂得“幸福”的人,心灵是残缺、脆弱的,不具备最起码的抵御力。有调查显示:曾有自杀意念的在校学生占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不知何谓“幸福”,就不懂得珍惜,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也必将打折,来自生活的困难也就无法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加速器”,更是“人格、快乐、幸福加速器”,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在西方国家倡导“幸福成长”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种精神资源还给中国的大众,尤其是亿万个正在幸福中成长的孩子。

□哈佛“幸福培训课程”在中国

2007年7月,泰勒·本-沙哈尔曾在北京郡王府开设了幸福培训课程。引进该课程的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介绍说,泰勒先后于2007年的4月份和7月份,在中国进行过两次培训。第一期报名的学员只有10人,第二期参加培训的人数增加到20人。参加培训的大部分是企业家,包括上市公司的老总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

蓝色衬衣,黄色蜂巢式的领带,黑发,一副无框眼镜,这就是哈佛大学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常常在说话时垂下眼帘。上过泰勒“幸福课程”的学员们的一致印象是,“泰勒很腼腆”。

有一位学员描述第一次见到泰勒·本-沙哈尔时的情形:“泰勒很像东方人,比较羞涩。进入到会议室的泰勒,脸还有些红,都不好意思跟我们打招呼,低着头,直奔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做了几个深呼吸,他有些紧张,他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泰勒·本-沙哈尔的助教、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也观察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

“我也试图向那些讲课成功的老师那样,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办法做到他们,我就是我,这就是我的讲课风格。”泰勒也清楚地向学员们表达自己的个性。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这些成功人士来参加培训的原因。

在某跨国公司担任管理层的孙立民,在外人眼里看来很成功,但他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时,经常得不到答案。

一位企业老板对记者说,“2000年,我的公司遭遇了一场致命打击,不可抗拒。2003年又遭遇到了‘非典’。直到现在,颓势仍不能转变。这意味着12年奋斗的事业要放弃了。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很无奈的,毕竟曾拥有全国600多家全国连锁店……曾经的辉煌,员工和行业对你的期望都远去了……我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这正是他参加幸福培训课的主要原因。

参与培训的学员们大多有关媒体的记者反映,他们都是获益匪浅。

一位来自欧洲金融集团银行代表处的受训人员说:

“刚开始,我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收益会这么大。在欧洲生活了多年,回国后起初有一点很不习惯:很多人对自己的状态很不满意,上普通大学的羡慕上清华的,蓝领羡慕白领,白领羡慕金领。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时,90%的人要么抱怨自己学历不高,要么就抱怨家庭不美满。以前我以为是教育的、文化素质的问题,上了泰勒的课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其实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一位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说:

“幸福课程培训后,我开始积极地和丈夫进行沟通了。我的事业的确比较成功,已到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位置。但是我以前一直觉得我老公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老公的想法会比较单纯。

后来我明白了,其实我对我老公的不满意是对自己不满意的折射。当我自己达不到某种要求的时候,我就会对他不满意,要求他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现在,我开始能够理解他的简单,那是他快乐的源泉,如果我俩都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就会活得很累。”

还有一位在某韩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任主管的女士说:

“要是搁在以前,我会生气好几天。可这次我没再抱怨。前段时间,我接了一个迪斯尼公司的活儿。这么大的客户,我当时有些怕自己做不好,于是找到一些专业人士,想请他们参与。谁知道他们价开得太高。没办法,我决定独自做,包括自己不熟悉的部分。熬了几个通宵,我设计了四个方案。方案发给了迪斯尼总部后,一直没有消息,我就觉得没戏了。上了泰勒的幸福课之后,我学会从事情的另一面来想问题:毕竟自己对某些部分不够熟悉。没过多久,好消息传来了,我得到了迪斯尼的认可。有些事情无法控制结果时,要是一味地去抱怨,这个人肯定是不快乐的。”

可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学习积极心理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书,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的内容介绍给广大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