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42796600000002

第2章 湖北省

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1927年11月13日,中共黄麻区特委领导黄(安)麻(城)农民起义,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创建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推动了鄂豫皖边界地区斗争的发展,史称“黄麻起义”。1929年5月和11月又先后爆发了商(城)南起义、六(安)霍(山)起义,分别创建了鄂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次年11月,鄂豫皖苏区红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至1932年6月,鄂豫皖苏区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建立了26个县的革命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红安县稞子山,是为了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而于1990年在原红安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祠、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干部骨灰堂、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共展出着名烈士230余人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展品。

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是所纪念性博物馆。馆址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依托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纪念馆陈列面积为961平方米。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蕲州·李时珍纪念馆

雨湖自明代以来就是“蕲阳八景”之一。在雨湖岸畔,一片古朴典雅、气度恢宏、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群,在一条长500米的带形地段巍然耸立,这就是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馆内树木茂盛,绿水环绕,坡岗起伏,鸟语花香,仿佛世外桃源。

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进入馆内,本草碑廊是第一重院落,两旁白色墙壁上嵌着96块黑色大理石。石上刻有着名画家蒋兆和1983年所画的李时珍像、明末清初着名文学家顾景星撰写的《李时珍传》、明代文坛泰斗王世贞的《本草纲目序》以及从《本草纲目》上选下来的128种本药图。在碑廊的最后,还刻有李时珍次子李建元的《进(本草纲目)疏》和配诗的“蕲阳八景”古图,细细品来,韵味无穷。

碑廊尽头到正中,一对明代榔石狮蹲守大门,这就是明轩。明轩大厅宽敞明亮,正中是高近3米的李时珍全身塑像,左边摆着明代蕲州城的沙盘模型,它再现了古城的风貌,右边塑有一组李时珍行医图,栩栩如生。

第二重院落是一四合院,内设“李时珍纪念展览”,该展览使用大量的文物、图片材料,展示了李时珍一生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出纪念展厅,穿过月洞门,就进入药物馆。药物馆是全馆的中心建筑,气势雄伟,颇有明清府第风格。四个展厅集中展示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丰富的中药资源。穿过药物馆的通道,来到一座小拱桥上,放眼四顾,百草药园尽收眼底。100多种本草生态标本展现在园中。

北边和东边被水榭和仿古回廊环抱,亦露亦藏。园内有中心花坛、百草碑、睡莲池、桃林、奇竹园、梅岭等景点。以药为景就是它的独特创意。进入墓园,绕过一片秀直的水杉林,沿着荷池往前走,便到达遍铺青石的墓地,墓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第二层平台大理石纪念碑上高高矗着李时珍半身大理石像。在最高一屋平台上,李时珍夫妇合墓及其父母合墓皆用青石彻成椭圆形封上堆,平台两侧建有濒湖亭、东壁亭、回春阁,缅怀医圣。

建馆20年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中外宾客20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

李时珍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由于先天不足,他自小身体瘦弱,但格外聪慧机灵。1531年,年仅14岁的李时珍一举考中秀才。但后来三次应试落第,使他立志学医,拜当时的理学名家顾问(日岩)为师,10年足不出户,而且专攻医学,加上当时已是名医的父亲的指点,进步很快。

李进珍行医,“仁爱为怀,济世救人”,贫民百姓“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由于他既珍视前人经验,又注重亲身实践,医术不断提高,许多沉疴痼疾经他诊治,常常是药到病除。

李时珍声名远播,引起上层贵族的注意。荆王府富顺王朱厚焜派人请他为嫡子看病。李时珍以一剂“附(父)子和气汤”使富顺王恍然大悟,也彻底治好了嫡子的病。封蕃在武昌的楚王对李时珍的高超医术早有耳闻,听说过这件事后,聘李时珍为楚王府的奉祠正,掌管良医所的事务。1551至1556年,皇帝征召医官,李时珍被荐到太医院,但一年即辞职还乡。

在长期的行医的实践中,李时珍发现历代本草着作谬误不少,且多因循守旧。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决心重修本草。在楚王府和太医院,他曾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典籍。1572年前后,他带着弟子出外考察,足迹遍及湖广、安徽、江西、南京等地,纠正了前人对一些药物形态、名称性能混淆不清的说法。

从1552年到1578年,李时珍伏案着述,呕心沥血,三易其稿,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这部鸿篇巨着。并且为该书的刊印四处奔波,两下南京,心力交瘁。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代医圣走完了他生命的历程。

李时珍一生着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着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10种着作,其中最为突出、最能集中体现他思想和成就的就是《本草纲目》。该收藏载药物1892种,附图1000余幅,载药方10096个,共分52卷、16部、60类,以类为纲,以药为目,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着作。先后在国内翻刻60次,被译成20多种外文,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距宜昌市镇江阁约4000米。大坝北抵江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总面积一半以上。

葛洲坝水利枢纽在长江三峡出口下游2.3公里处,上距三峡枢纽坝址约40公里。三峡水利枢纽组是根治长江水害,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的主体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考虑三峡电站的调峰将产生的不稳定流,使大坝下游水位每天涨落弯幅很大,从而影响三峡大坝下游航道的通航条件及宜昌港的停泊条件,因此,在进行三峡水利枢纽各种设计方案比较时,选择位于宜昌市上游的葛洲坝坝址修建的调节水库,削减了三峡大坝以下河道水位日变化幅度,同时也彻底改善了这段40公里河道的险滩和洪水期的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及流速,确保航运畅通,并利用这段河道的落差发电。

提前兴建葛洲坝枢纽是为了适应华中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迫切要求和改善三峡河段航运的效益,并为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做实践准备。葛洲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保证出力768万千瓦,年发电量141亿度(三峡枢纽建成后,葛洲坝电站的保证出力可提高到158至194万千瓦,年发电量可提高到161亿度),可以满足湖北及豫西、湘西地区工业和两湖地区的农业排灌近期用电,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葛洲坝水电站采用径流发电,可以与和它处在同一电网的大水库电站进行补偿调节,利用长江丰富的水量和这些水库的库容,提高系统水电保证出力,经济效益十分显着。如与丹江口水库补偿调节,即可提高水电保证出力25万千瓦,相当于这两个水站保证出力之和的25%;并可与同网内的火电互相补偿,改善系统水火电运行条件,提高供电质量。葛洲坝水库中枯水期回水到三峡上口的奉节城下,全长约200多公里,将川江航道中最困难一段的滩险全部淹没,水面变得平缓;洪水期回水到巴东以上,淹没滩险河道约120公里。葛洲坝水库建成后,对三峡各区航运条件的改善是比较大的。

大坝建成于1988年,前后经过18个春秋的“移山倒海”。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将使坝的上游水位提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千米,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的险恶之情。为了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一号船闸建在大江上,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比着名的美国田纳西河上的威尔逊人字门还要大,可谓“天下第一门”。

建坝后,由于航道水位提高,一扫过去三峡航道上的险滩,使货运量由400万吨左右猛增到5000万吨上。

发电是建坝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大江和二江河道上各建一座低水头经流站,二江电站的机组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葛洲坝水电站强大的电流不断输往湖南、湖北、河南等地。

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大坝两边还建造了两座冲沙闸,用来束水冲沙。若无此装置,坝的上游只需100年就会被泥沙填平,整个工程全部报废。

为了在特大洪水时泄洪,葛洲坝还具有泄洪闸,既下泄洪水,又对洪水起到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危险。

葛洲坝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座纵贯南北的长江大桥,其坝顶建有铁路、公路和人行道,连接了鄂西地区的南北道路。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当初在大坝合拢过程中,当龙口只剩20米宽时,滔滔的江水咆哮着、怒吼着,25吨重的混凝土块一投下去马上就被发狂的江水轻易冲走,冲了再投,投了再冲,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坝头仍毫无进展。后来截流大军用粗实的钢丝绳把四个25吨重的混凝土块连成“葡萄串”,两岸同时把两幢共重200吨的“葡萄串”抛入龙口,大坝才终于合拢。所以这座雄伟的大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