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个传奇的故事。
兰州军区某部通讯员刘学保是一位精壮机灵的小战士。他性格沉稳,言语不多,胆识过人,经常单独外出,穿越阴森恐怖的无人区域,每次都能顺利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
这天一大早,他奉命去几十公里外的营地送一份机密急件。这一路丘陵起伏,崎岖不平的沙石小径上绝少行人,从路两边的荒草中不时会扑棱棱地飞出几只不知名的怪鸟,偶尔也能见到黄羊、野兔和麂子出没。刘学保边走边唱着小曲,既为自己壮胆,又借歌声惊跑野兽。走了约一半路程,他坐在一棵树下歇息,喝了几口军用水壶里的水,十几分钟后,又继续赶路。走出约一公里,他忽然听到草丛中传来的响声,并隐约看见一只动物向路上蹿来。他意识到遭遇了野兽,因为小动物是不敢攻击人的。他立即伸手掏枪,准备自卫。说时迟,那时快,那野兽竟一阵风似的猛扑了过来,瞄准射击显然已来不及了,他迅速闪开,这才看清那是一只硕大强壮的金钱豹。豹子头一次扑空,转身又扑了过来,刘学保躲闪不及,与豹子迎面相遇。豹子的两只前爪搭在他的肩膀上,张开大口就要撕咬。刘学保与豹子近在咫尺,他清楚地看到豹子那两根尖锥般的獠牙,感受到豹鼻喷出的腥臭之气。刘学保先是一惊,但立即镇静下来。他深知,硬拼绝不可行,胆怯必死无疑。他看着豹子的血盆大口,巨舌吞吐着,幽深的咽峡清晰可见。刘学保灵机一动:咽喉是生命要冲,人和动物都怕气憋,何不堵它的“命门”呢?就在豹子将要咬他脖子时,刘学保左手死命托住豹子的下巴,右手紧握成拳头,伸出胳膊直向豹子咽喉插去。一下、两下、三下,他反复提插不敢停歇。这奇招果真见效,那豹子的咽喉被连珠炮似的拳头使劲撞击,气道被一次又一次地堵塞,憋得豹子双目圆睁,无法呼吸,两条前爪乱抓一气,十分痛苦。豹子既无法张口换气,又不能闭口咬合,近在嘴边的猎物却吃不下去,只能拼命挣扎,想摆脱刘学保。但刘学保深知,被激怒的猛兽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否则它会疯狂反扑。现在必须坚持,继续堵它的嗓门。一阵猛捣之后,体内严重缺氧的豹子已明显气馁下来,前爪的抓扯变得软弱无力,两条后腿也停止了踢蹬。刘学保抱着必置其于死地的决心,猛一发力,干脆将整个右臂都插到豹子的气道深处。那豹子痛苦至极,两只眼球几乎要鼓出来,拼出最后的力气在刘学保前胸抓了几下,顿时军衣撕碎,鲜血从一道道伤口流了出来。刘学保强忍剧痛,咬牙硬支撑了几分钟,竟将金钱豹活活憋死,那猛兽浑身软瘫,砰然倒地,再也不能动弹。
筋疲力尽的刘学保坐在路边直喘粗气,他的双肩、胸部被抓得血肉模糊,右胳膊被尖利的豹牙划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漓。他摸了摸装在皮挎包里的文件,完好无损,这才放下心来。他从草丛里采摘了一些蒲公英敷在伤口上,用随身携带的毛巾、手绢进行包扎,吃力地向目的地走去。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把机要文件送到营地,完成了任务。战友们听他叙述了斗豹经过后,无不敬佩刘学保过人的胆量和大智大勇,夸他是“当代武松”。
刘学保的英勇事迹很快在部队传开。兰州军区授予他“孤胆英雄”的光荣称号,并为他记了二等功,号召广大指战员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