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青少年最喜爱的名人故事
42793300000212

第212章 叶利钦其人其事

1931年2月1日,叶利钦出生在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州布特卡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叶利钦的童年生活很艰苦。全家6口人,只有一间小破屋,一头奶牛。从6岁起,叶利钦就开始做家务活。既要照顾弟弟妹妹,一边摇晃着摇篮,一边还得看着弟弟,不让他去调皮捣蛋;又要做家务活:煮土豆,洗碗筷,挑水……艰苦的生活使叶利钦养成了刚毅的性格。上学后,他以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果敢刚毅在同学中崭露头角。从一年级直到毕业,虽然他上的学校不一样,但一直担任班长。尽管如此,因为他总是做出一些被校方认为是“品行不端”的行为,曾不止一次地差点被学校开除。

在他7年级毕业的那一天,他终于被“开除”了。毕业典礼时,一个个毕业生在隆重的气氛中接过毕业证书。叶利钦站起身来要求发言。人们满以为,他肯定会说一番感谢的话,因为他考试成绩非常好,证书上全是5分。发言时,他先感谢了那些在生活、学习中帮助过他们的老师。之后,他突然对大家说:“我们的班主任无权做孩子们的老师,并教育他们。她简直是摧残孩子。”

第二天,叶利钦的父亲被叫到学校教委会。他接到通知说,他的儿子不能得到毕业证书,而只能得张“肄业证书”。气急败坏的父亲像以往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就拿起了皮带。可是这一次,叶利钦生平第一次抓住父亲的手说:“你就到此结束吧,今后我自己教育自己。”自此之后,他再也没被父亲整夜整夜地罚站在屋角,再也没有挨过皮带抽打。

叶利钦对学校教委会做出的决定不服气,到处奔走呼号。他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区委会,什么叫市委会。经过他的努力,区委会成立了专门检查班主任行为的委员会。根据委员会调查结果,这位班主任被开除了学校。而叶利钦最终则得到了他应有的“毕业证书”。

读故事,悟道理:

坚强的品质,往往体现于一个人不屈的意志,就像岩石下的种子,终能长成参天大树。社会并非处处公正、公平,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不妥协于强权,不畏惧打击,就一定能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