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水陆变迁,迫使水生动物登陆。水生高等动物脊椎类也艰难地走上陆地。鱼石螈是最早登陆的脊椎类。因此,鱼石螈成了最古老的两栖类的祖先。
鱼石螈
鱼石螈登上陆地进化为两栖类的历程是很长的,经过了一系列的进化,才更加适应向陆地生活发展。由水生脊椎类进化为两栖类,除了呼吸和行动机能及器官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皮肤也相应发生一定变化。原来鱼类在水里生活,皮肤并没有保护失水的作用,登陆后遇到干旱和气候干燥时,身体离开了水,很快就会因蒸发失水干燥。一开始鱼石螈登陆后,并不敢离水太远,还要不停地到水里生活一会。鱼类的鳞片对保护皮肤的作用在陆地不明显,到了陆地后,皮肤也就慢慢地干燥起来,可以保护体内水分的散失,使体表保持湿润。
两栖类登陆后,活动范围更加广阔,觅食的范围也更大,但还要靠自身去摄取,这就大大地促使了两栖类感觉器官的进化和不断地完善。如耳朵的进化和视力的进化,都因陆地生活条件而加强了听觉和视觉。脊椎骨也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脊椎动物在水里生活只需要左右转动,不需要前后弯曲,到陆地不仅头部要转动,身体也要因摄食而前后弯曲。久而久之,第一个脊椎骨就变成颈椎,这样就出现了颈部,头部可以活动。头部以下的脊柱也逐渐分化成躯椎、若椎和尾椎。整个身体能弯曲活动,脊椎的分化对陆生动物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使两栖向更适应陆地生活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爬行类。
两栖类形成后,并不是都能进化为爬行类的陆生动物。在两栖类鱼石螈的后裔中,有些对水生性依赖比较强的分支,如石炭螈等,在干旱或严重缺水的时候就无法适应长久缺水的生活而逐渐消失,而另一分支在进化中从始椎形向扩大侧椎体的方向发展,并且坚持留在陆地,逐渐进化为块椎类,成为由脊椎类进化为爬行类的一支。
两栖类是水陆之间的过渡性动物,这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因地球水陆变迁被迫登陆而进化为两栖类。脊椎类动物进化为两栖类是进化的主线。脊椎类进化为两栖类过程中也分为三支。一支由于水生性太强,进化缓慢而消失,一支仍停留在现在的两栖类的生活环境中,只有其中一支由始椎类进化为块椎类,进而进化为陆生的爬行类。最早登陆进化为两栖类的鱼石螈,应当说是爬行类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