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罗奇公司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站稳脚跟,决定向某一兄弟企业投资。合作前,罗奇公司只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对方能提供一份近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表示只要对方财务状况良好,就会投资。对方很快将一份详细、清晰、完整的财务报表送达。看过报表之后,罗奇公司老总当即拍板,一锤定音:“这家公司财务状况不错,可以投资。”于是,大量资金不断流入对方的账户。然而,投资不久,却传来了被投资方宣布破产的消息,罗奇公司的一切投资也随之化为乌有。
【问题分析】
业内专家提醒,虚假报表将误导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进行投资。业内专家指出,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类:
一、人为编造财务报表资料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表,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资料形成报表。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账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钩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资料不衔接等。
二、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资料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手段有:
(1)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使利润虚增或虚减。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3种收入确定方式:
A.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销售,商品发出,取得权利;劳务已提供),无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入实现;
B.按生产进度确认(完工程度或工程进度);
C.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
现行会计制度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而造假时,企业常根据需要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或调整扣除项目。
(2)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费用。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使账面资产或产品成本费用虚增、虚减。
(3)调整折旧计提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
(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但目前资产重组有时被利用来做假账,典型做法有:
A.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B.由非上市的企业将赢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
C.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二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的利润转移。
(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主要方式有:
A.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的业务和效益;
B.利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C.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D.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E.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一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赢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往往带有间发性;另一个特点是非上市公司的利润大量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前者的资产流失。
(6)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7)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根据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资产负债表,严格地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被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企业通过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
(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投入使用后则必须将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有些企业在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仍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明显滥用配比原则和区分资本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原则,虚增了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更隐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9)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主要做法是在对外投资中,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来进行对外投资核算,从而增大投资收益,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如:对于赢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另外,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将评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但规定公司将对外投资转让时,必须借记与这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同时贷记营业外收入。这一规定无疑给企业虚增利润提供了借口。如公司通过与其他企业协议相互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评估资产时彼此将对方资产价值高估,再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对方的关联企业,从而将高估的资产价值作为营业外收入虚增彼此的利润。这是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的又一方法。此外还有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调节利润、虚增资本金等。
【专家诊断】
业内专家提醒每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正确看待财务报表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再慢慢去甄别,同时辅以其他手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客观和科学。为此,业内专家指出,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对人为编造财务报表资料的识别方法
主要采取掌握证据、对比分析、查账核实等手段进行,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①尽可能多地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比异同点,对有差异的资料提出质疑。
②连续向企业要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有差异的资料进行质疑。
③核对各财务报表内部的平衡关系和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找出疑点。
④与平时观察掌握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关键或重要财务项目的漏洞、疑点。
⑤现场调查,进行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核对。
二、对会计方法选择形成的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
此类情况的会计较为高明,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上宜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①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
其方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了“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相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损益表含有“水分”。
②关联交易剔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