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前懂得低头,30岁后才能抬头大全集
4261700000017

第17章 上篇 30岁前,谦虚地低下头,一点一滴地积累(16)

健康的秘诀是天天都有好心情,无论穷富,无论职务高低,能顺其自然,要知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因此,让自己生活在正确的“气氛”之中,给自己愉快的暗示,你就能得到健康。

顺其自然,很多事不必强求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

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太过执著,犹如握得僵紧顽固的拳头,失去了松懈的自在和超脱。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偏偏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想去追逐一种东西,它越是想方设法不让你如愿以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好像脑子里缠了一团毛线,越想越乱,他们陷在了自己挖的陷阱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会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不属于他的东西。

据说迪斯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不觉大喜过望。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某些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著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随手可得了。

如果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下面故事里的樵夫一样。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问道:“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领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领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得了!这时,“领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想到这里,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低头的策略

顺其自然,绝非被动人生,不是在生活的海边临渊羡鱼,不是在命运的森林里守株待兔,而是洞悉人生、承受一切命运际遇的大智慧;顺其自然,是对生命的善待与珍爱,是对人生的喝彩和礼赞。

平衡身心,摆脱压力,延长寿命

本来年轻人冲劲十足,尤其是30岁前,不知道疲劳是何物。然而,现代社会安邦定国太快,无形中加在我们身上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许多人变得容易发狂,精神错乱,身体上受到伤害,是因为过多的工作和过度的疲劳。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的话,你也该休息了。

1.力量来源于休息

多数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于功能器官的衰竭,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紧张过度以及缺乏足够的休息。因而,定时的、充足的休息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你不管得了什么病,你的状态如何,只要你累了,工作过度,筋疲力尽,你的健康就没法保持正常了,除非你马上就去休息。

不要被错误的心理暗示误导,“这个现在必须完成”或是“我现在不能放下它不管”,或是“这事情现在不做是不可能的”。类似的借口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又回到那病床上了。

雨果曾说过:“对于增强精神系统没有比良好自然的睡眠影响更大了”。

在劳累的工作过后,你需要休息。如果不休息,那责任就要自己承担了。

2.要工作,也要健康

对于许多人来说,疾病来源于过多的工作。如果这样,那么很明显,病人需要休息。

但疾病很少来自过量的工作本身。如果病人有足够的睡眠,那疾病不是来自于工作本身。太多的紧张,为工作而消耗的精力、担心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与疾病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3.改变工作方式

并不是工作使你疲惫不已,而是你工作的方式。毕竟,工作是一种生活,应该工作的轻松一点,而与此同时又要把它做好。这种矛盾的心理暗示也许让你无所适从。

充分调动你积极主动的心理暗示,对于工作要更加安静、专心,做事精确,做得更好,不去多管闲事。确实,更集中、更轻松、更宁静的环境适合我们工作。但集中不是意味着勉强所有的神经和肌肉都投入工作,它意味着排除一切干扰,神经和肌肉组成一道防线来阻止干扰。

4.减轻压力恢复健康

生物体对于有害的刺激,自会引发防卫的反应,但当此反应超过本身的能力时,似乎会危害健康。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层层叠叠的压力。尤其在工作场所,几乎都可找到导致压力的原因。当你的能力无法负荷每日所沉积的压力时,你的情绪便会迅速地陷入低潮。

当郁郁寡欢的心情无法排解时,面临烦恼时,“糟糕!”“怎样办才好呢?”等感情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胃的蠕动,而导致食欲不振,影响健康。

然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想完全避开压力是不可能的。只有减轻压力才能恢复健康。

5.远离不良的暗示对健康的影响

如果你由于不适应环境,遭遇失败,过于劳累的工作或情绪忐忑不安而患上了疾病,那么,就绝对不要再回到那个旧的环境中去,那个看起来“让你焦躁”的地方,以免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影响健康。另一方面,宽恕自己努力了却没有做到的事情等。在衡量健康面前,没有任何的借口。

低头的策略

人是肉长的,人的肉体之身却又被精神所支配。人如果没有肉体,精神便没了载体,肉体如果没有精神,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一个人只有承认了精神与肉体的同一性,才能真正了解生命。

宠不喜,辱不惊,去留无意

《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尤其是30岁前的年轻人,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为他谨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宗旨,所以当他被谪至邓州时,能从容处之。从范老夫子这里,不难窥见一种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一种淡泊名利的洒脱和机智。

北京大学前任老校长马寅初,因其“新人口论”蒙冤获罪,遭到专横无理的批判,终被革职。当他的儿子把革职一事告诉他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数十年后拨乱反正,仍是他儿子告诉他被平反的喜讯,马老也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外表看似静若止水,内心却涌动着机敏与睿智,这是何等难能可贵啊!

19世纪中叶,美国实业家菲尔德率领他的船员和工程师们,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联结起来”。菲尔德因此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一举而成为美国最光荣、最受尊敬的英雄。但因技术故障,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中断,人们骤然愤怒,纷纷指责菲尔德是“骗子”。面对如此悬殊的宠辱逆差,菲尔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事业。经过6年努力,海底电缆最终成功地架起了欧美大陆之间的信息之桥。宠也自然,辱也自在,一往无前,否极泰来,菲尔德之所以为菲尔德,正基于此。

宠辱不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草根百姓,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么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得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始发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值得一提的是,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还有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看,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低头的策略

人活在世上,总想比别人有钱,比别人有势,也因此惹是生非,种下苦根。于是聪明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把“宠辱不惊”视作一种境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掌握人生的节奏,张弛有度

有一位猎人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村里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与一只小鸡在说话游戏。猎人好生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那样快乐呢?

他带着疑问去问老人,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时刻把弦扣上?”猎人说:“天天把弦扣上,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生活也一样,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但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如果天天为工作疲于奔命,最终这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也会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再留情面。于是,超负荷的工作给人造成不可避免的疾患。

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没了规律,所以患职业病、情绪不稳、心理失衡甚至猝死等一系列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生活、工作及心理上造成无形的压力。

这时,需要我们换一种心情,轻松一下,学会放下工作,试着做一些其他的运动,以偷得片刻休闲,消去心中烦闷。记得有一位网球运动员,每次比赛前别人都去好好睡一觉,然后去练球,他却一个人去打篮球。人有问他,为什么你不练网球?他说,打篮球我没有丝毫压力,觉得十分愉快。对于他来说,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休闲。

你每天行色匆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你说根本没有时间。当今社会形势瞬息万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争时间、抢速度已成为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的普遍现象。

小义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还不到30岁呢。但他开始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可搁下电话就搞不清是10点还是10点半;说好一上班就给客户发传真,可一进办公室忙别的事就忘了,直到对方打电话来催……小义感觉自从半年前进入公司后,像陀螺一样天旋地转地忙碌,让他越来越难以招架,快撑不住了。“那种繁忙和压力是原先无法想象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谁可以帮你。我现在已经没什么下班、上班的概念了,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把自己搞得很累。有时想休假,可假期结束后还有那么多的活,而且因为休假,手头的工作会更多。”他无奈地向朋友诉苦。

其实,在实际工作当中,类似于小义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在外企拿高薪的工作人员。

据有关统计,在美国,有一半成年人的死因与压力有关;企业每年因压力遭受的损失达1500亿美元——员工缺勤及工作心不在焉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在挪威,每年用于职业病治疗的费用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在英国,每年由于压力造成1.8亿个劳动日的损失,企业中6‰的缺勤是由与压力相关的不适引起的。

其实,我们都有时间,并且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当你下班赶着回家做家务时,你不妨提前一站下车,花半小时,慢慢步行,到公园里走走。或者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看看身边的景色,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低头的策略

社会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也不得不疲于奔命。去海滨、名山休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但学会忙里偷闲,作片刻休息,则人人都能做到。

遇事冷静,操控自己的情绪

人要成功,必有大胸怀。一个拥有大胸怀的人,势必要海纳百川,能容常人不能容之事,而这种胸襟最明显的表现手法就在于,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要成大事,必要学会操控自己的情绪。

对于30岁前有冲劲的年轻人来说,学会冷静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