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是人性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们走向地狱的推手,人们之所以常感到不幸福,就是欲望在做怪,千万不要小瞧了贪婪和欲望的力量,一切罪恶都起源于此。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要知道,无论怎样的风光无限,到最后仍是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控制自己贪婪和欲望的心态,才能在生活中做个真正的达人。
(第一节)知足后方能常乐
不要以为分数、名誉、地位、金钱这些东西能带来多少快乐,它们的多少、高低与快乐与否无关。关健在于你对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是否心满意足。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不知足,因为他本来就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他会不断地抱怨,不断地攀比,无穷的欲望吞噬着他的快乐。
一个懂得知足的人,他会满意当前的生活,珍惜自己的女朋友,欣赏自己挑选的住房和车子,快乐的告诉自己,自己努力奋斗的一切都有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快乐的呢?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比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种财富都没有的人,无疑是十分悲惨的。而有大量的物质财富而没有精神财富,也会十分痛苦。最好的情况是有足够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有能覆盖天下的精神财富,然而,鱼和熊掌很难兼得,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实在是太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知足的心态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和快乐。
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师,不但热心救人,并且收费低廉,远近的居民都喜欢找他治病。
一天,来了一位半身不遂的白发老翁,坐在轮椅上,由儿子推着走。“无论如何,拜托你救救我父亲……”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哭得像婴儿一般,“看了好几位医师都没有起色,我只想让他多活几年。千万拜托,大夫。”
医师仔细测脉搏、量血压,做了心肺检查后,开了一张药单,并特地叮咛说:“回家之前,不妨上三楼佛堂坐坐。”
男人听了一头雾水,只当医师是在安抚患者的情绪,没放在心上。
匆匆地过了两个月,男人又推着老父来就诊。仔细检查、开处方后,医师再度嘱咐他陪父亲去三楼坐坐。
但男人依旧没在意,拿了药便推父亲走了,心想这个医师还挺婆婆妈妈的。
直到第三次看诊,开完药方后,医师拦住他,按下电梯一同前往三楼佛堂。
三人默默浏览素雅的茶几、盆栽和书架上的善书佛经。偌大的空间里,除了清水和两碟笑香兰之外,橙黄的酥油在供桌上无烟焚烧,沉睡在火焰的梦里……
“我请你们上来坐坐的原因,是看看油灯里的灯芯……”医师指着前方说,“每一盏油灯都需要灯芯,有最好的油却没有灯芯,还是无法燃烧。每当油快要烧光,灯芯剩下一小截时,我就会想:再添些油到容器里,应该可以延长灯芯的寿命吧,于是我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你们猜怎样?”
望着满脸疑惑的父子二人,他缓缓说道:“我总是贪心地倒得太多,结果不是火焰变得极微弱,就是灯芯根本烧不起来。试过好几次以后,我才明白:要让灯芯发出最自然的光芒,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容器内注满油,让灯芯一路烧完,油尽灯枯,再重新添入新油、换上新灯芯,这才是点灯的正确方法。“
男人恍然大悟,默默点头,含泪推着轮椅上的老父离去。
一个生命的终止,另一个新生命诞生;有死才有生,生生不息。油灯将残,就让它残吧;花之将萎,就任它枯萎吧。自然规律谁也无法违背。
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越是富有的人,贪婪的欲望也就越大。贪婪,能让人忘记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格,不论男女,总是年纪越大越想用饰物来装饰自己,迫切地想通过地位、声望、财富和权力来得到世人的认同。
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有着太多的需求,面对着太多的诱惑。然而,在我们满足欲望的同时,也会相对地迷失自我,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财富和地位就代表了自己的一切。可是当所有的一切都失去时,我们的精神就会张皇失措,无所依靠。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难以克制的贪欲,对于没有自我控制相对较弱的人而言,它是心中的魔鬼,要想控制住它,就要从心态出发,知足常乐,为生命减负,将一切不必要的欲望都抛开。
(第二节)不要伸出贪婪的手
太多的欲望是人生的一杯苦酒,只有知足才能拥有快乐生活。贪婪的手是将我们人生推向深渊的存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不道德事件的背后,都离不开它的作用。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我们的需求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潇洒快乐一些。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履,动身前往山中居住。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履,村民们都知道他是潜心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当做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自己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清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让它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最后他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于是就将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带到山中,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这位苦行的修道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欲望牵着走,其实,这位修道者的要求在普通人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却在这个平常的过程中,看到了贪婪的痕迹,人一旦有了贪婪不满足的心态,就会一步步的走向深渊。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学会放下,减少心欲,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样的做法才能最终得到快乐。
(第三节)别让完美变成了苛刻
完美这个词,从创造以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证实和实践。这个只存在于字典里的词,本应只是一种追求,但现在却被用来当作一种要求。这种要求的提出,让我们本就充满压力的人生变得更加沉重。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要求人生的圆满。有时留个缺口也是件很美的事。
作家刘墉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单身半辈子,快五十岁了,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窃窃私语:“那女人以前是个演员,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婚,现在不红了,由他捡了个剩货。”话不知道是不是传到了他耳里!
有一天,他跟我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着开奔驰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辆二手车。”他开的确实是辆老车,我左右看着说:“二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啊!”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四川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讲句实在话,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都被我遇上了。”
“你说得真有理,”我说,“别人不说,我真看不出来,她竟然是当年的那位艳星。”
“是啊。”他打着方向盘。
“其实想想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成熟,都知道让,都知道忍,这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每个生命都有欠缺,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面对它,改变它,我们就会步入新生。
荚国心理学家布兰登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许多年前,一位叫洛蕾丝的24岁的年轻妇女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找他来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骂起街来却粗俗不堪,她曾吸毒、卖淫。布兰登说,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讨厌,可我又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的外表相当漂亮,而且因为我确信在堕落的表象下她是个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术使她回忆她在初中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于。她当时很聪明,但是不敢表现自己,怕引起同学的嫉妒。她在体育上比男孩强,招惹来一些人的讽刺挖苦,连她哥哥也怨恨。我让她做练习,她哭泣着写了这样一段话:你信任我,你没有把我看成坏人!你使我感到痛苦,也感到了期望!你把我带到了真实的生活,我恨你!
一年半后,洛蕾丝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一名记者,并结了婚。10年后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我几乎认不出她了:衣着华丽,神态自若,生气勃勃,丝毫不见过去的创伤。寒暄后,她说:“你是没有把我当成坏人看待的那个人,你把我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也使我看到了这一点。那时我非常恨你!承认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人,这是我一生中从未遇到的事。人们常说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承认自己的美德更难。”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只要我们越是极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极早的向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