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4257200000030

第30章 冷静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么(2)

林经理是从事营销工作的,有一次他去听某著名管理家的讲演。在讲演过程中,专家忽然提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在场听众没有一个人回应。去听讲座的大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种种原因,大家都选择了沉默。

专家摇头苦笑一下,说:“暂停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大学里经常举办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给同学们演讲。每次开讲前,我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下,让它可以直立,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于是,每当演讲者需要听讲者回答问题时,他就可以直接看着硬纸上的名字叫人。我开始对此不解,便问旁边的同学。同学笑着解释说,演讲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和他们交流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吃惊时,他就很有可能给你提供比别人多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事实也正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高超的见解,最终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

专家讲完故事之后,林经理以及其他人开始主动举手回答演讲专家的提问。

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只有你自己动敢于展示自己,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对方的眼球,才能可能寻找到机会。

一个善于表现自己的人,他的成功机会就会比别人多得多。不懂得恰当展示自我的人最可悲的,因为这会使你与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那些埋怨机会为何不降临在自己的头上的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因而牢骚满腹。其实,成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没有很好地识别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而已。

小王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于是总是这样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板,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就好了。

小王的同事小张,也有类似的想法,他比小王更加积极一些,去打听老板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约会在何时坐电梯,他便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板,有机会可能和他打个招呼。

他们同事小刘则更善于制造机会和把握机会,他详细地了解了老板的奋斗经历,弄清老板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几句简洁明快却有分量的开场白,找好时间去乘电梯,跟老板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机会跟老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不久就争取到了理想的职位。

所以,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机会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但机会只肯垂青那些有备的人。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就要抓住每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塑造卓越的自我。

领导大材小用

李晶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校没她好,为此她很有优越感。

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结算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

事后,她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

她的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说再见了。应当说,她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究竟是因为你牢骚满腹而不得升迁,还是因不得升迁而牢骚满腹,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问题一样,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两者绝对是相互影响的,形成恶性循环。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是大材小用。首先你要认清自己的才能到底怎样,然后再给自己合适的定位。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了一名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其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

如果这位博士有“大材小用”的想法,那么他的才华很可能就真的没有地方可以施展。

在不顺心的境地里,如果总是感叹自己“大材小用”、“明珠暗投”,那么抱怨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糟糕,你会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这样只会消磨你的志气,是你成功进取的致命伤。

即使你真的遭遇了不公平的事情,自怨自艾也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靠你的实力证明自己吧,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努力。当你的成就有目共睹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了。

老板苛刻盘剥

有些打工者常常这样算账:老板进了多少货,进价多少,卖价多少,赚了多少,才分给我多少;或者这样想:我工资多少,创造的价值多少,剩下被老板剥削了多少。照这样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个老板,就有多少个黑心肝。

很多账只有老板自己心里清楚,也许一笔生意是赚了很多,但1年中还有很多没有生意的时候,没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公司不能不有所储备。另外还有一些生意是亏本的,公司要办下去,总得扯平了算账,削高补低,才能维持。既然亏本的时候工资要照发,赚了钱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打工者的着眼点不同,算法也不一样。

打工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只算自己创造的价值,不算自己产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平台,而搭建这个平台所消耗的庞大费用,是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来分担的。

在一个企业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给了社会,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给了股东,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给了员工,一部分留存在企业里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公积金。

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存在着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选择,从某一个时点上看,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是冲突的。但事实上,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绝对是统一的。这非常好理解。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吗?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吗?不要太计较一时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今天少索取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明天获取的就不会是这一点了,而是许多倍。

很多人就某一时点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引申出老板剥削员工的理论。更有人说:“我不可能长久地待在这个企业里,我不可能看那么长远,我就看现在,我不能容忍属于我的不给我。”

你真的在被剥削吗?真的有属于你的工资而没给你吗?如果你没有创造价值,就是你在“剥削”老板了。公司房租是谁在支付?固定资产的折旧谁在承担?办公耗材是谁掏的钱?水电费是谁在买单?老板雇用一个人,即使不支付一分钱薪水,他也得为这个人付出高昂的办公成本。假如你是一个老板,一个不能为你创造价值的人对你说:“让我为你工作,我一分钱工资也不要。”你会接受吗?你肯定不会。把这样一个人招进你的公司,你最起码得给他椅子和办公桌吧,这不得花钱吗?

打工者的局限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具体的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要营造好企业这个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还有精力、学识、智慧,这些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贮备,是一个人的生命精华,这笔账又该如何去算呢?

俗语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小孩子往往只看见父母的威风,不知道父母的辛劳。统领全局的是老板,而不是我们,我们只是在这个公司的一个位置做了我们具体的一份工作而已,我们所做的,还远比不上老板所做的。尽管我们有能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能够为老板创效益,如果老板不给我们这个工作机会,我们也不可能赚到这份薪水。

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得知通过自己的工作,老板赚了多少钱,主管拿到多少钱,这些钱与自己的收入差距很大,心理难免失衡,感到非常不公平。于是心灰意冷,工作时不像以前那么投入,说话时牢骚满腹。

我们这样做,其实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弄清楚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尽管我们工作在一线,做具体的事情,仿佛一切价值都是我们创造的,跟老板和主管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则不然。没有老板和主管,就没有我们的工作平台,甚至连我们付出的机会都没有。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工作结果是一幢大楼,老板就是这幢大楼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而我们只是泥瓦匠。

大楼盖成了,我们总认为这幢楼是自己动手盖的,而自己只拿到很少的工钱,感觉很委屈。但是我们要明白,没有设计师,是不可能有大楼的;没有图纸,水平再高、技术再好的泥瓦匠也建不出楼来。一幢大楼外观的美与丑,质量的好与坏,和设计师、泥瓦匠都有关系,但是设计师决定着泥瓦匠的命运。

我们还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首先需要的是设计师而不是泥瓦匠。老板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也就是给了我们从泥瓦匠成为设计师的机会。

有了老板,才会有我们的工作,才有我们和老板进行交换的机会。老板利用我们赚钱,我们利用老板提供的平台锻炼能力,使自己这支刚刚上市的股票不断增值。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踏实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地领会和感悟,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建立自己在行业里的人脉。不要看老板赚了多少钱,我们赚了多少,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发展前途上,关注自己与老板的距离,自己现在的位置与这个行业理想位置的距离。

找到了距离,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找到了距离,就知道自己缺什么,要学习什么,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机会,也就获得了比工资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将决定我们的身价。

老板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和坏的榜样。就凭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对老板的感恩。他不仅仅是雇佣我们赚钱,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珍惜这个机会,把握这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

在老板那里,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会很快就能有回报。但事实上,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只要我们投入了,付出了,努力了,总是会有回报的。而且有时回报来得越晚,回报的结果就越大,或许我们追求的只是一个元宝,回报我们的却是一块比它更大的金子。

无法适应新环境

汤姆刚刚到一家名气较大的公司工作,论学历他有硕士文凭,论才干他的模具设计能力突出,可是最不顺心的却是同事和主管对他的态度,每个人的态度都很冷漠。虽然汤姆对同事们很热情,可以他们却当他像一个透明人一般不理不睬,主管也经常给汤姆横挑鼻子竖挑眼,让汤姆憋气又窝火。最让汤姆难以适应的是这家公司怪异的工作方式和充满斗争的企业文化。公司内部帮派林立,为了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帮派之间充满斗争。因为汤姆是新人,所以每个圈子都融入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