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4257200000017

第17章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1)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活得清醒之人,易生烦恼;活得糊涂之人,易获幸福。前者将世间之事看得真切,所以较真,烦恼便尾随而至;后者虽然活得粗糙,却由于计较的少,而活得惬意畅然。一个人精明于世虽然可喜可贺,装糊涂、肯吃亏也非常难得。不去做过多计较,不仅自己轻松欢愉,别人也会乐意跟你相处。

做人不能太较真、认死理

做人虽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工作和生活也不会顺利、开心。做人是否太较真,正是有人活得潇洒快活,有人活得抑郁烦闷的原因所在。

孔子领着一行弟子东游,半路上,感觉又累又饥肠辘辘之际,正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酒家。于是,孔子吩咐一弟子前往,弄点吃的东西。该弟子走进去,对酒家的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们和老师有点饿了,请您给一些吃的东西吧。”

老板听闻,想了想,说:“你说你是孔子的弟子,我写个字,假如你认识的话,随便你们吃。”然后,就命人取来笔墨,写下一个“真”字。

该弟子看后,毫不犹豫地说:“这个字太简单了,3岁的小孩子都认识啊,这是个‘真’字。”老板仰头大笑道:“你竟然连这个字都不认得,还说是孔子的学生!我看你是假冒的!”然后,就吩咐伙计将他轰了出去。

孔子看到该弟子垂头丧气地空手而归,问后得知原委,就亲自前往酒家,对老板说:“我是孔子,现在有点饿了,想点一些吃的东西。”老板说:“既然你说自己是孔子,那么我写个字,假如你辨认得出,那就随便吃。”然后,又写下一个“真”字。孔子看了看,说这个字念“直八”,老板爽朗地开怀大笑道:“孔子果真名不虚传,你和弟子们免费吃吧,随便点单。”

刚才那位弟子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孔子:“这明明是‘真’嘛,为什么非说是‘直八’?”孔子解释道:“很多时候,是认不得‘真’的,你非要认真,自然会碰壁。处世之道,你还得继续学习啊。”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能太较真。

平日里,我们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了不一定就认真。有时候,事情没办好,在上级眼中也是认真,因为你认真地揣摩了上级的需要,并且尽心竭力地配合了上级的需要。认真不等于较真。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兢兢业业做事的人没有被升职加薪,但一些业绩并不突出的人反倒获得了领导的青睐和提拔,便是由于前者多较真,而后者是认真;前者多被领导赞扬,但跟领导走得不近,后者多被领导批评却跟领导交往密切。你说哪一种人更认真呢?糊涂也只是旁人眼中的糊涂罢了,实际上,他们自己心里清楚着呢。

假如你在公共场所碰到不顺心之事,那就更不值得为之较真郁闷了。有时素不相识的人冲撞了你,其中必然存在一些你不知道的原因,不知什么烦心事让对方此刻心情糟糕,行为失控,只是碰巧让你遇到了罢了。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跟萍水相逢之人较真。如果对方为人处世水平欠缺,跟他们较真就等于将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再有,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方的冒犯也许是在发泄和转嫁他内心的苦楚,尽管我们并没有绝对的义务帮他们分担苦楚,但若我们用的态度宽容以尽量对他们提供一些帮助,等于是在无形之中做了善事。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愤愤不平与烦恼不止呢?

大智若愚,该糊涂时且糊涂

人行于世,在旁人眼中,看起来太傻气不好,看起来太聪明也不好。有道是“不智不愚”,其实就是一门假借糊涂之象,行聪明之道的处世哲学。

威廉·亨利·哈里逊曾担任美国第九任总统。据说,他出生于一个小镇。幼年时期的他,性格很是文静害羞。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傻子,总是喜欢耍弄他。那些耍弄他的人时常将一枚5美分的硬币和1美元丢在他的脚下,让他随便挑一个,威廉总是挑那个5美分的,然后,那些人就哈哈大笑说他傻。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威廉·亨利·哈里逊:“难道你不清楚1美元比5美分价值大吗?”“我当然清楚啊。”威廉不紧不慢地说,“不过,假如我选择了那个1美元的,我担心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丢钱给我了。”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有大智慧者,往往不在众人面前,特别是不在同行、同事或同伴面前彰显才华,表面上看貌似愚笨不堪,实则是一种人生的大谋略,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大智若愚之人,往往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傻了吧唧的模样。在旁人看来,他们在小事上往往不如一般人精明,应变能力也比较差。殊不知,这正是城府颇深的表现之一。韬光养晦,让人误以为自己能力不足,让人忽略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却可以不动声色,以高超的智慧先发制人,一举将别人击败,别人还一时半刻想不明白为什么!

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吕端的人官至丞相,是三朝元老。此人平日里不拘小节,不计小过,看上去糊涂得很,不过处理起朝政事务来,却机敏过人,一点也不含糊。宋太宗夸奖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一种人刚好与其相反,只要是便宜就想占一占,只要是好处就想捞一点儿。为了一丁点儿小利,不顾前程;为了一丁点儿小过,争个你死我活。这种人貌似聪明,实则再糊涂不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则关于宋太宗的故事。

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饮酒,大臣孔守正与王荣侍奉酒宴。这两位大臣喝得酩酊大醉,彼此吵嚷不休,甚失做臣子的礼节。内侍奏请太宗将他俩逮捕送吏部治罪,不过,宋太宗却命人将他们送回府了。

等到次日清晨,孔守正与王荣侍酒醒,回忆起头天晚上喝酒后在宋太宗面前放肆,非常后怕,便匆忙奔赴金銮殿,双膝跪着跟宋太宗请罪。宋太宗微微一笑,摆手说道:“说实话,朕也喝多了,记不得发生过这等事。”

宋太宗托辞说自己也醉得不轻,一方面并未丧失皇家体面,另一方面从侧面警告这两位大臣日后严于管理自己。宋太宗假装糊涂,不仅表现了自己的大度,还收买了人心。

糊涂能够让人在处世时获得好人缘,做事情时拥有好机缘,大智若愚的糊涂之人总是笑到最后。所以,糊涂不等于昏庸,而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韬光养晦、豁达大度。糊涂的精髓就在于大智若愚,懂得后退,知晓前进,在一颗宽厚之心中不失随机应变的智慧与计谋。

作为商人,向来以精明闻名,每一分钱都要算计,这固然是做生意的一种思路。然而,做生意也有例外的时候。尤其是在生意处于生死攸关之际,为了挽回大局,万万不能对小利斤斤计较。所谓该糊涂时且糊涂,这种糊涂才是大精明、大智慧的体现。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懂得糊涂的道理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大发议论,相反都是装出一副所知不多的模样,躲躲闪闪伪装糊涂。实际上,他们心知肚明,懂得糊涂的人,什么人也不会得罪,因此更能够逢凶化吉、左右逢源,并逍遥自在地生活。

不计较,吃亏就是占便宜

净空法师法语:“吃亏就是占便宜。”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小故事。

据史料记载,唐代崇贤人窦公善于经营实业,然而在财力上却比较困难。他在京城中有一块空地,跟大宦官的地段紧紧挨着,宦官看上了这块地,迫切地渴想拥有它。其实,这块地并不值什么钱,充其量五六百缗(在中国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爽快地将这块地献了出去,却只字未提钱的事情。宦官自然欢喜极了。这个时候,窦公就借故说自己想去江淮发展,希望得到大宦官几封保证旅途平安的给地方官员的信札。大宦官痛快地应许了。后来,窦公依靠着这几封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那以后,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

史料还记载,东市有一片洼地,地势低洼时常出现积水的现象。于是,窦公以很低的价格入手了这片洼地,然后吩咐家中女眷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吸引孩童。规矩是:往其中投掷砖瓦,凡是击中空地上设置的目标,就奖励那孩子一块蒸饼。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孩子纷纷跑过来,往空地上投掷砖瓦石块。假以时日,那片洼地就被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窦公又安排人手运送好土,将剩余的低洼之处铺平了。后来,窦公在这片空地上修建起了一座客店,专门接收波斯客商居住,每天可以获利一缗。

窦公的事例启示我们,以最功利的目的来说,吃亏是为了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得失的目的是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多。

愿意吃亏,是一把打开人生幸福大门的钥匙。佛语云:“吃亏恰恰占便宜,占便宜恰恰吃亏,奇妙难思。人亏天补。上天自有一杆秤。天补的,谁也拿不走;天没补,说明没吃亏。天秤比人秤准,天心比人心平。莫怨老天不灵。”

虽然“不计较”解决不了所有的烦恼,但亦能解决一大半的烦恼。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道理也是如此,既然求人,就别因为吃一些小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一些亏,日后求人办的事情办好了,损失就会弥补过来,有道是“有舍必有得”。与此同时,从长远来看,表面上吃亏,实际上是占大便宜,不失为一种隐身法的体现。

美国人外出旅行,有一个地方可以不花分文,甚至还会产生节余,这个地方就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赌城的往返车费仅仅是20美元。当人们抵达赌城后,立即能够得到赌城当局赠送的15美元现金,还提供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就能够免费得到8美元的礼券。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正是赌场一把手谋利的策略,目的是吸引顾客前来,来的人数量多多益善,因为来赌场而不赌者几乎没多少,无论赌客运气怎样,大体上是赚少赔多。所以,表面看上去的“来去不花分文”,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一把手从顾客身上赚来的小钱而已。获利最多的当然是赌场一把手,不过,很多顾客在心理上还是可以承受的。

由此及彼,每逢节假日,各种商场举行的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品尝销售”“买一赠二”等活动,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过,商战中由此取胜的案例却不胜枚举。貌似是吃亏了,实则赚了个大便宜。

小聪明的人,总是瞅准了便宜就过去占,好像苍蝇撞玻璃一样。其实,依靠小聪明发财致富,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无异。而大智慧者,则不计较吃亏,看似很傻,实则傻人有傻福。吃亏是福。一日没有吃到亏,一日没有修到福。

不妨吃点儿“眼前亏”

如果有人问:“你爱吃亏吗?”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的答案都差不多,那就是“不”。这是人之常情,但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已。人生数十年的光阴,虽然谁都不爱吃亏,但相信很多人都曾吃过亏。其实,处世学认为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将吃亏视作洪水猛兽般,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