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42530700000032

第32章 用间篇(1)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1),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2),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3)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4),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5),不可验于度(6),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7),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8),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9)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10)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11)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12)于间。非圣智(13)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14)。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15)、门者、舍人(16)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17),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18)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19)为间才,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20)也。

【注释】

(1)奉:供应,军需费用。

(2)怠于道路:百姓因辗转运输而疲于道路。

(3)相守:相持。

(4)爱爵禄百金:指吝啬爵位、俸禄和金钱而不肯重用间谍。爱,吝啬。

(5)象于事:指以过去相似的事物作类比。

(6)验于度:用日、月、星辰运动的位置来占卜吉凶祸福。验,应验;度,度数,星宿的位置。

(7)因间:间谍的一种。依赖乡亲打入敌营。

(8)神纪:神妙莫测之道。纪,道。

(9)反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

(10)诳:迷惑,欺骗。

(11)生间:指到敌方了解情况后能亲自返回报告情报的人。

(12)密:秘密,机密。

(13)圣智:才智过人。

(14)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不是用心精细、手段巧妙的将领,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

(15)谒(页)者: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

(16)舍人:守将的门客幕僚。

(17)导而舍之:设法诱导他,并交给他一定的任务。

(18)伊挚:伊尹,商汤灭夏时,用他为相,灭夏。

(19)上智:具有很高智谋的人。

(20)所恃而动: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情报而采取行动。恃,依靠。

【译文】

孙子说: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全国上下动荡不安,运输军需物资的队伍疲惫于道路上,不能从事耕作的有七十万家。战争双方相持数年,是为了取胜于一旦,如果吝啬爵禄和金钱不重用间谍,以致不能了解敌人情况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了极点。这样的将帅,不是军队的好将帅,不是国君的好助手;这样的国君不是能打胜仗的好国君。英明的国君、良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地超出众人,就在于事先了解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祈求鬼神的方法去取得,不可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测凶吉,也不可用观察日月星辰运行位置去验证,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

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都使用起来,使敌人不知道我用间的规律,这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胜敌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效力;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假情况,使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

所以,在军队人事中,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使用间谍更机密的。不是才智过人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也不能使用间谍,不是用心微妙的人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真是无处不可使用间谍呀!用间的计谋尚未实施,就被泄露出去,间谍和知道机密的人都要处死。

凡是要攻击的敌军,要攻取的城邑,要刺杀的敌方人员,必须先了解那些守城将官、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报的官员、守门官吏和宫中近侍官员等的姓名,指令我方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必须搜查出前来侦察我军的敌方间谍,依据情况用重金收买,优礼款待,然后放他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这样“乡间”、“内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这样就能使“死间”把虚假情报传给敌人;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这样就可以使“生间”按预定时间,回来报告敌情。五种间谍的使用,国君都必须掌握。了解情况最主要的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从前商朝的兴起,是因为重用了曾经在夏为臣的伊尹;周朝的兴起,是因为重用了在殷为官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高超智慧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大的功业。这是用兵作战重要的一着,整个军队都要依靠他提供的情报来采取行动。

知敌情

信息情报

情报信息是决策成功的基础。

用兵贵知彼知己,经商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这种对抗性较强的社会活动中,不管是决策方案的提出,还是决策方案的选择,都必须建立在对顾客需求、市场前景及能源、原材料供应信息或情报有大量占有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决策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些信息是否完备和准确。信息的质量越好,由此产生的决策的质量也就越高。《用间篇》所说的“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就是肯定了情报信息对决策的关键性作用。

掌握准确的情报可以趋利避害,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1965年日本商人在印度尼西亚的遭遇。

当时,这个地处热带的岛国发生了军事政变,原国家元首苏加诺被推翻。动荡不安的政局给一些与它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只有日本商界,依靠自己发达的情报网,早在半个多月以前就得知了这一绝密消息,采取了预防措施。所以政变发生后,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小。这件事还是发生在60年代中期,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为了取得成功,更要重视情报信息。有的外国学者甚至断言:取得和传播新的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如果不能取得新的信息,这个社会将面临毁灭。且不管这一说法是否危言耸听,事实上优秀的企业家们没有不重视市场信息的。他们每天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信息,通过对大量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来摸清市场变化的规律和动向,在“扬长避短”的方针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措施,为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反之,如果一位公司经理或工厂厂长“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不了解经营环境的变化,单靠拍脑袋,一时心血来潮就拍板做出决定,是注定要吃大亏的。

汽车是靠情报卖出去的

厚川是1977年日本大学的毕业生,已经在他的责任地段奔跑了10年。他不但地理熟,而且对责任地段的面积、人口、市场特点,界内拥有丰田汽车部数、丰田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丰田汽车登记部数、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的能否畅销的前兆、更换新车的周期、其他汽车公司的动向、推销途径的不同特点等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厚川说:“谈到我负责的几段地段的情况,我要比邮局送信的还清楚。这个地段有什么建筑,有什么公共设施,住着什么样人,差不多我都知道。”

一个新推销员,要采取“地毯轰炸”式的办法挨家拜访,每天拜访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而像厚川这样的老推销员,因为掌握了非常详细的资料,每天也就拜访七八家。

对于丰田汽车公司的推销员,在推销上起决定作用的情报,来源于以下七个方面:

(1)本人(包括家属、朋友、熟人、同学会、经常去买东西的商店等)。

(2)有关汽车方面(用户、司机、停车场、加油站、修配行业、零件经销店、其他公司推销员等)。

(3)本公司内部(上司、司机、服务人员、零件或矿物油推销员、来往客户等)。

(4)其他行业的外交员或推销员(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外交员,销售化妆品、电气用品、缝纫机、家具、副食品、西服、钢琴、贵重金属的商店推销员)。

(5)有权势的人物(议员,市、区、镇、村领导人,公司董事,各团体主事人,政府官员等)。

(6)知识分子(作家、教授、教员、学者、记者、医生等)。

(7)其他(警官、邮递员、纸烟铺、理发馆等)。

另外,报纸特别是大报纸地方新闻版和专业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招聘栏以及有关新建或改建房屋、迁移、新企业、升级、人事任免、事故、火灾等项消息,也都会成为很有用的情报。总之,对于责任区内一切事物都要加以注意。

推销员对有意购买汽车的人,要彻底调查,项目包括:有权决定购买汽车的人,有关人员人品、兴趣、原籍、毕业学校、工作单位、职别和职位、行业、经营内容、使用车辆、经销车的动向等等。如顾客有其他公司汽车时,必须把经销条件、(减价金额、免费的附件、回收车的折旧率、按月分期付款条件)商品优越点、评价、推销重点、推销员动态以及对个人的评价、半旧车的处理(库存情况、出售价格)等等这些调查项目,在和顾客的谈话中很自然地把它探听出来。难怪东京小丰田经销店的经理松薄正隆说:“汽车是靠情报卖出去的。”

【商人活用之一】日本的产品在全世界如此受欢迎,除了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越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其详细的情报搜集工作。日本的情报工作是非常有名的。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情报来源点,对国内厂商,特别是汽车推销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丰富的信息给了你主动权

没有想到,一向供不应求的热轧矽钢片,1995年在上海矽钢片厂也出现了滞销情况。1995年下半年,该厂积累了1,000多万元的存货。调查市场,了解情报核算,成了上海汐钢片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他们掌握市场信息的几种途径是:

(1)组织访销。由厂领导组织了18批工程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到各省、市、自治区,访问了100多家用户,搜集情况。

(2)向全国1,000家县办以上企业发出征订信件,对反馈情报进行汇总分析。

(3)建立用户档案卡片,了解各地用户的分布、生产变化、市场动态、发展趋势及用户的特殊要求等情报。建立起了200多家重点用户的档案卡片。

(4)与全国薄板生产同行业20家工厂每月交流一次16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报表。

(5)从每年排产、调产、订货等会议上搜集矽钢片产、供、销以及进口和库存等情况。

由于获得的信息丰富,生产上就取得主动。

根据市场调查资料和用户档案卡片显示的情报表示:他们厂生产的是电机矽钢片质量可靠,但价格较高,而南方最近建立了数家生产电机矽钢片的企业,他们的价格偏低,但质量不稳定。通过对比,他们适当地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同时更加注重售后的服务,并在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他们的产品销售重新红火起来。

可见,信息灵通,死物变活物,可以“无中生有”;信息闭塞,活物变死物,有也是无。

浙江海盐衬衫厂的情报搜集工作搞得比较成功。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情报信息研究室,它的信息反馈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选择上海市场做为观察一国服装动态的特别窗口。上海是全国各地消费者来往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最直接反映服装变化新动态的制高点。他们在那里设立了常驻联络站,负责与各名牌商店联系,及时把市场动态送回厂里。

二是利用厂里出差人员外出搜集情报信息。厂里规定:出差人员利用工作时间逛马路、游公园,搜集市场信息。凡出差回来,都要填写信息调查表,把所到之处的人口、服装、习惯爱好、衬衫销售品种、数量、价格等,一一填写清楚,留做市场研究资料。销售人员到外地联系业务,每天晚上用条途电话给厂长做简要汇报,为厂长指挥生产提供第一手资料。

鞍山化工一厂对外出人员也有类似的规定。出差前,要填写《外出人员的情报调研任务单》;回厂后,必须把写好的调研报告附在任务单后,上交厂情报室盖章,否则,厂长不签字,财务部门不报销差旅费。

出门就得搞情报,谁也不能例外,人人都参加信息的涉取、搜集,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商人活用之二】情报的搜集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而应是厂商各部门、企业上下齐努力,共同肩负起情报搜集的任务。

厂商要鼓励领导、职工参加一些组织,比如同学会、同乡会等,利用厂内人员的人事关系网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舆论宣传部门的联系,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对待间谍

尚智是情报活动的关键。

在情报争夺战中,固不乏刀光剑影和血腥拼杀,更常见而且更重要的却是计谋较量。孙子认为,“非圣智不能用间”,要求从事情报活动的人具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具有识别真假情报或可靠程度的“慧眼”,这样方能在险恶莫测的斗争中稳操胜券。

智慧在情报的分析识别领域里作用更为明显。有时搜集来的情报,在普通人眼里显得杂乱无章,没有多大价值,但经过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较强思维能力的人分析,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实用价值。例如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州举行时,许多报刊杂志都披露了羊城市民掀起群众性体育热潮的消息。没想到这条体育新闻引起香港、上海一些企业家的注意,他们认为,随着体育热的出现,必定需要一批运动服,于是立即赶制一批优质产品,投放广州市场,果然成了抢手货。7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贸易公司的驻美代表偶然得知,苏联几名负责农业的高级专员已前往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他推断这些人亲赴美盛产小麦的地区,一定是因为当年苏联粮食减产,准备与美国签定进口小麦的合同。苏联是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大客户,它大量采购粮食,必然会带动小麦价格的上扬。于是,该公司立即大量低价购入小麦,待美苏小麦协定达成后,又将其抛售,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类似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例子,在世界商战史上还可以举出好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市场竞争中,为了保守机密,各公司厂家大都在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制造种种假象,散布各种假消息去迷惑对方,从而更增加了情报分析判断的复杂性。此时,经营管理者们应当抱定“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的态度,排除假象,抓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实事求是,慎重地分析问题,方可不被错误的信息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