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42530700000010

第10章 军形篇(1)

【原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1),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3),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4)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5);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6)。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7),故能为胜败之正(8)。

兵法:“一曰度(9),二曰量(10),三曰数(11),四曰称(12),五曰胜(13)。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14),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15)。

【注释】

(1)全句译为: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可能被我战胜的时机。

(2)此句曹操注:“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即谓采取守势,是因为取胜的条件不足;采取攻势,是由于取胜条件有余。

(3)九地、九天:九,数之极点,言深不可测,不可御防。

(4)秋毫:毫,毛也,毫毛至秋极纤细,比喻事物轻微。

(5)不忒:不疑误,确有把握的意思。忒(特),差。

(6)求胜:期求胜利,含有寄希望于侥幸取胜之意。

(7)保法:指确保必胜的法度。

(8)胜败之正:正,主其事曰正,指胜败的决定权。

(9)度:土地幅员之意。

(10)量:指物质资源之意。

(11)数:意谓兵员多少。

(12)称:权衡,这里指双方力量的对比。

(13)胜:指胜负优劣的情状。

(14)镒(益)铢(朱):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四两,一两为二十四铢,用来比喻两军实力的悬殊。

(15)形:从本篇的内容来看,意为军事力量。

【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创造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可以战胜敌人,在于敌人出现过错,有被我利用的机会。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但不能肯定敌人必定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不能够强求。

当我不可能战胜敌人时,应进行防御;可能战胜敌人时,应采取进攻。采取防御,是因为兵力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深深隐蔽自己兵力于各种地形之下;善于进攻的人,高度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像从天而降,所以能保存自己并取得完全的胜利。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烈战斗而后取胜,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举得起秋毫算不得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得眼明,能听到雷声算不得耳灵一样。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所取得的胜利,既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所以他们取得胜利不会有差错。其所以不会有差错,是因为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足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因此,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作战,而后希望作战中侥幸取胜。善于领导战争的人,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军事上有五个范畴: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的地域不同,产生了双方土地面积不同的“度”,土地面积又决定了物质资源的量。根据物质资源的量,计算投入兵力的“数量”,根据敌我双方兵力数量的对比,判断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即“称”),根据双方军事实力强弱(“称”)的不同,就产生了胜败。

所以,胜利的军队与失败的军队相比,就像用“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失败的军队较之以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军事实力强大的胜利者指挥军队作战,就像决开在八千尺高处的溪中积水那样,这是一种力量的表现!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树立企业精神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都是先做到使自己不可被战胜,然后才等待机会战胜别人。因此,做到不被战胜要靠自己,要能战胜对方就要看对方的行动了。商战中也是如此。即使你有通天的才能,也不一定能保证战胜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你的对手可能比你更强。你最多只能使自己不失败,而要战胜对手就不是你单方所能决定的。诸葛亮虽然善于用兵,但司马懿先为不可胜,避而不战,终于使得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战争要谋“道”,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谋“道”。这是因为“道”则胜。就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特别要注意修“不可胜”之“道”。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抽象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企业管理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军事管理也同样具有这样一些职能。军事领域中有战略决策计划,设有参谋制的组织机构,强调指挥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各军(兵)种强调协同作战,以统一的号令为其进退的控制之策等等,企业管理都可从中吸取和借鉴。《军形篇》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意思是说,要善修“不可胜”,确保必胜法度之实施,以把握成败的决定大权。这在军事上讲,就是“先为不可胜”,创造和建设足以战胜敌人的军事实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就是要善于变革旧的观念,创造企业实力和企业精神,以适应市场竞争,保障企业在竞争中的胜利与发展,这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显然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军形篇》所讲的“道”,是做为“凝聚剂”而言的,目的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将此观点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领域,就是要用正确的政治原则,处理好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创造自己的企业精神,使大家同心同德地去参与市场竞争。

《军形篇》所说的要“先为不可胜”,是孙子留给我们的一份有普遍应用价值的思想遗产,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人们需要认真地加以体味,并付诸自己的实践活动。这样做,就一定会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使企业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松下电器的成功之母

在日本的第二大城市大阪城区森口,有一家当今世界最大的电器公司,那就是“松下电器”,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同我国1987年出口总额差不多。

松下电器公司能发展成为一家举世瞩目的跨国公司,是与其成功的经营决策有着直接关系的,而培才与勤俭则是其成功之母。

该公司有两件事乍听起来令人有点费解,可仔细思量一下,就可以体会到这正好说明该公司的两条成功秘诀。

第一件事讲的是松下电器公司老板松下幸之助教训下属的故事。

一次,他在公司的会议上,问一位中层干部:“在你拜会客户时,如果对方问你,松下电器公司到底是制造什么产品的公司,你是怎么回答的?”

面对松下社长的问话,这位业务部的人事课长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时我会回答对方,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电器用品的。”

这听起来是理所当然的答案,不管是谁也会这们回答的,因为该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都是电器产品。岂料却遭到了松下社长的训斥。

“像这样的回答是不行的,你们这些人的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啊?”

那答案到底错在哪里呢?明明公司做的就是电器生意嘛!老板的责难着实使大家摸不着头脑。

“你们这些人不都是在人事部门工作的吗?难道你们不懂得培养人才正是你们这些身为人事主管的人的职责吗?如果有人问你们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什么东西时,你们要是不回答松下电器公司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并且兼做电器制品的话,就表明你们对人才的培育一点都不关心。”

“经营的基础是人,关于这一点,我不是已告诉过你们多次了吗?在企业经营上,制造技术、买卖方法、资金周转等固然重要,但人却是这些东西的主宰。尽管有钱,有产品,要是没有一个会利用这些人才的人,那么这些东西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的。所以,不管怎么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们不能很好地培养人才,松下电器公司还能有什么发展?亏你们是各人事部门的课长或主任。”

拍着桌子的社长激动地说个不停,他的训责使在场的松下职员受到很大的震动。是的,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气产品,因为在制造电气产品之前,要先培养人才;因为经营的组织或方法当然很重要,但是推动的仍然在于人,不管组织如何完善,技术怎么先进,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企业是不会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