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64

第64章 修辞语言的表达技巧(3)

文中连用了六个设问句,加强要与宗主国英国斗争的语气,唤起北美十三州人民的斗志。他的演讲结束后,全场响起听众“拿起武器”的呼声。

马相伯在国难广播演讲中也用了设问法:“请看,今日的中国,是谁家的天下?”第二次演说中,又以“诸位,时间不早了,醒一醒,醒一醒!枕头旁边放了火药,我们能睡吗?房子里有小贼,我们能睡吗?”的设问法,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给人以警醒,促使人思考:日本帝国主义分子侵略到了我们的大门口了,我们要团结一心、斗争到底。

正确使用奇设

“奇设”的基本形式是:如果A,那么B,A指与事理相悖的前提,B指由这一前提推断出来的结果。将奇设的手法运用于演讲之中,能使演讲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奇设在语法形式上,虽表现为假设关系的复句,但它却不同于其他假设复句,其表现为这一假设复句前提,是与事理相悖的,奇设格能借助这一“合理”前提推断出的悖理结果,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奇设在演讲语言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以奇设表意

《让青春和红绿灯一同闪光》中演讲者作为一名交警,面对妻儿的死,演讲者无比悲痛,也无比愧疚,为了表达这种爱家爱国不能两全的心情,他说:

“我想,假如我不是交警,我就能抽时间多承担些家务,就不会连换煤气都要让妻子承担;假如我不是交警,在妻子临产时,就会守护在她的身边,孩子就不会夭折。”

虽然演讲者并没有说自己是为了工作而抛弃了家庭,但字字句句,无不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演讲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从而使观众深深地流下了崇敬的泪水。

在演讲中,有时为了需要,有些思想不便直接表达,高明的演讲者,便会借助奇设这一特殊的修辞方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二、以奇设写人

用奇设写人,虽不是间接描写,但是兼有间接描写的功效,能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设想中的鲁迅形象与现实中的鲁迅形象进行对比,生动地展示出鲁迅“具善意,有爱心”的大丈夫风范,将鲁迅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让那些“在外一条虫,回家一条龙”的所谓男子汉们,听了不得不自惭形秽。

三、以奇设抒情

郑晓辉的《隔海相望》以奇设结尾:“如果我是放牛娃,我要折下故乡最绿的柳枝,做成一枝柳笛,以心灵的笙箫,鸣奏出古老的《归去来兮》;如果我是诗人,我要放声歌唱,太阳为鼓,月亮为琴,苍天起舞,大地震撼,从塞北,到江南;从大海,到长天!”

演讲者借放牛娃、诗人之口,热情奔放地表达出澳门回归之际的喜悦心情,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回肠荡气、扣人心弦。

用奇设抒情,其感情的流露,较之明白晓畅的直抒胸臆,更为含蓄委婉。但正因为如此,演讲者才更容易营造出一种曲抒胸臆、情深意长的效果。

四、以奇设说理

《一个掏粪工的闪光人生》中就运用了奇设:“要是厕所不扫、下水道不通、垃圾不除,恐怕你们就不会活得那么自在潇洒!”短短的几句话,曲折地点出掏粪工作的巨大作用,给那些鄙薄掏粪工的人以有力的回击,可谓掷地有声。

用奇设说理,类似于辩论中的以退为进法——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明为退让,实际上是以退代攻。由于用这种方法说理,比较“曲”,很少会伤害别人的感情,所以它更容易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使用设问和反问要注意恰到好处。发问太多,就会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单调”。好的问句不在多而在于用得巧妙。

演讲中经常采用的修辞方法除了比喻、修辞和拟人外,反复和层递也经常用到。层递的使用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度,而反复在演讲中的使用则能增强演讲的语势。对比较重要的语句,我们还可以重述要点,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层递在演讲中的使用

层递,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组织层次,有顺序地一层一层地表达意思。或由少到多,或由轻到重,或由小到大,或由远到近。其效果是层层推进,步步相连。例如,《美国的奴隶制》中写到:“美国背叛了过去,背叛了现在,并且庄严地发誓要背叛未来。”这种层递手法的运用对于加强语气、强化感情、刺激听众,起了巨大作用。

层递与排比相似,两者都能使语言富有条理性和感染力。不同点在于:排比的词句之间,语意是并列的;而层递的词句之间,语意有层次和级差,它是按照所表达的语意轻重、程度深浅、数量多少、范围大小、时间先后,逐层依次排列在一起的。恰当运用层递手法,能使言语富有层次感和条理性,能产生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修辞效果。

例如,《矿山魂》在结尾处的抒情议论:

朋友们,当你想写一首诗,想唱一支歌,请别忘了那高高的井架,那飞旋的天轮,那800米深处的一片赤心,那湛蓝天下的巍巍矿山魂!那就是——可贵的主人翁精神!

井架—天轮—赤心—矿山魂,由具体形象到精神世界,语言逐层加深,表达了对矿山主人翁精神的热情赞美。

运用层递手法,要注意内容上的锤炼,要精心选择在语言上确有轻重、在范围上确有大小等层次差别的词句,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按照递升或递降的顺序来排列,次序不可混乱。

运用重复手段增强演讲语势

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让同一语言重复地出现,这就叫反复。演讲时使用反复能渲染感情,突出要点。反复分两种:一种是隔离反复,另一种是连续反复。

隔离反复,如《美国的奴隶制》中写到:

“……我们需要的不是光,而是火;不是毛毛雨,而是大雷雨。我们需要暴风雨,需要旋风,需要地震。”这里,间隔使用了两个“不是……而是……”起了强调作用,表达了演讲者鲜明而强烈的感情。

连续反复如马相伯在第七次国难广播中这样开头:“诸位,时间不早了,醒一醒!醒一醒!”这两个“醒一醒”是连续反复,渲染了中华民族濒临危亡的紧迫感,催人奋起。

在演讲中,一些特别要强调的字词,一些特别要加固的感情可以采用重复的方法去表现,如罗斯福1941年12月9日在对日宣战后向全国广播的《炉边谈话》:

“十年前,在1931年,日本入侵满洲国——未加警告;

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未加警告;

在1938年,希特勒侵占奥地利——未加警告;

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未加警告;

同样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未加警告;

在1940年,希特勒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未加警告;

在1940年,意大利先后进攻法国和希腊——未加警告;

而今年,1941年,轴心国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控制了巴尔干——未加警告;

还是1941年,希特勒入侵俄国——未加警告;

而现在日本进攻了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及合众国——未加警告。”

这里罗斯福十次反复使用“未加警告”强烈地呼吁和唤醒人们,如果让法西斯继续放任,他们将更猖狂地践踏人类。

这里运用的是同一重复的方法。

演讲中为了防止格式的雷同,可以采取详略变化的方式重复。例如,我是一棵小草,一棵秋冬以后枯萎在路边的小草。

所谓重复,就是用相同的言词复述某一观点或某一句话,分为重复语词和重复叙述两种。前者是对相同语词的重复,后者是运用不同语词表达同一重复的观点或内容。使用重复手法,可以加深感情的程度,加大语言的力度,强化演讲的节奏。

运用重复切忌走向啰唆,比如这段演讲:

“朋友,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事实,活生生的事实,什么是事实呢?刚才我说的是事实。”

以下一些场合可以运用重复手法。

①演讲内容新颖独特;

②演讲的话题与听众既往经验相矛盾时;

③听众对演讲中的一些理论难以理解时;

④听众不喜欢的演讲内容,情绪低落时;

⑤演讲者感到应着重强调的地方。

用不同的字句重述要点

重述是修辞学上一个重要的原则。因为一种观念或知识,演讲者自己明了,但不见得别人就能立刻抓住。特别是要明了一种新的观念,很需要时间,需要反复重加申说,但不可用完全相同的一句话,而应用另一种措辞,把原来的那句话改换一种说法,这样你的听众将不会以为是重复。

例如,卡耐基说过:“你不能使别人明了一个问题,除非你自己先明了那个问题。你在你自己心中对那个问题越明了,你也越能清楚地把那个问题传达到别人的心中。”上面的第二句话纯粹是第一句话里所包含的意思的重加申说,但当说到第二句话时,听者肯定不会觉得它是重复,而觉得这个问题被解释得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