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45

第45章 怎样让听众乐于接受(3)

一名法国气球飞行家曾经飞越了英吉利海峡,在一片麦田里降落下来。他看到一个英国人,问道,“对不起,您能告诉我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吗?”英国人回答说,“当然可以,你站在一块麦地中间。”“你一定是一位会计师。”气球飞行家说道。“太奇怪了,”英国人说,“你怎样知道的呢?”“很容易,”气球飞行家说“你的回答非常典型:完全正确而毫无用处。”

相似的幽默感可以成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与一群人的接触。向你的听众表明,你和他们嘲笑同样的事情。但是,这个办法尤其有风险。

引人入胜的诀窍

有些人说话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他的说话方式却会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和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并把他步步引入对话的绝佳境地有什么技巧呢?

1.风格明快

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感、厌恶感及压迫感。反之,说话简洁明快,则容易让人接受。

2.声音独特

有的人说话的声音给人一种享受,因为他的嗓音实在是很动人。他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完全依靠他们的天赋、个性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3.语气肯定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你要在谈话中稍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他(她)会立即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4.语调自然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在交谈中我们应该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的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开始说话时就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人音量较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习惯用法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拥有自己的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老老实实地听我们说话。

“太好了!”“好棒哟!”“真可怕!”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说话时常会冒出来的感叹词。当然,这也是一种感情洋溢的表现。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也会抹杀言辞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6.思路清晰

当之前的谈话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语句简短,声音果断,有条理。

在大众场合发言时,你要想清楚自己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再者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这样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怎样才能让听众实实在在的参与到演讲情境中来呢?怎样才能更好的激发起听众听演讲的欲望呢?我们可以给听众一定的心理暗示,也可以唤起听众的想象,从听众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用幽默的方法表达出来……这些都是把听众引入情境的有效方法。

给听众心理暗示

冯玉祥当旅长时,有一次驻防四川顺庆,恰巧另外一支“友军部队”也在附近驻扎。“友军”将骄兵惰,官长上街都穿着黑花缎子马褂,蓝花缎子袍子,青缎的刺花云子靴,在街上摇摇摆摆,像当地的富家公子一样。这同素朴而纪律严明的冯部军队形成了鲜明对照。有一天,冯将军听到这样的报告:“我们的士兵在街上买东西,第四混成旅的兵见到了,就讥骂我们,说我们穿得不好,骂我们是孙子兵。”冯闻之,只是淡淡一笑,说:“由他们骂去,有什么可气的,不要理它。”但见官兵余怒未消,他感到有可能出乱子,便立即集合全体官兵,做队前讲话:

刚才你们来报告,说第四混成旅的兵骂我们是孙子兵,听说大家很生气,可是我倒觉得他们骂得很对。按历史的关系说,他们的旅长曾做过二十镇的协统,我是二十镇里出来的,你们又是我的学生,算起来你们不正是差两辈吗?他们说你们是孙子兵,不是说对了吗?再拿衣服来说,缎子的儿子是绸子,绸子的儿子是棉布,现在他们穿缎子,我们穿布衣,因此他们说我们是孙子兵,不也是应当的么?不过,(语调提高)话虽这么说,若有朝一日开上战场,那时就能看出谁是爷爷,谁是真的孙子来了。

几句话把官兵们讲得大笑起来,而且怒气全消。

这篇演说词通篇不见驳,却句句是驳;通篇不见斥,却句句是斥;没有说教,却令人深受教育。寓刚于绵,寓蔑视于诙谐,寓教于趣,欲抑先扬,层次分明,语言通俗,疏通了士兵郁闷的心结。演讲者虽不直言叙意,然而听者个个明其理;判断性的结论讲者不说,听者却个个都可做出:是否是孙子兵不取决于穿着,而在于能否打胜仗或是否能征善战。

“心理暗示法”也可称为“含蓄法”或“曲说法”,即演讲者不直说或不明说自己的意识,而是采取“曲线救国”或“歪打正着”的方式来说话。最典型的实例也许要算冯玉祥将军的一次演讲。

唤起人们的想象

美国的亚伦·亚达在康涅狄克大学毕业典礼上,向青年学生纵谈人生哲理,虽然充满“玄机”但十分鲜活可人,使人乐于接受、回味。因为同学们用形象思维饶有趣味地“看到”了在抽象思维里没有形状的、费人思量的真理。他说:

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我希望你们学会明辨的功夫。不要只看到桃子皮上的毛,不要只看到蛤蟆身上的疙瘩,不要只看到一个人古怪的脾气。如果我们能明辨,我们就知道容忍。我们就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而不至于老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当你养成明辨的习惯后,你就会开始怀疑你的假设。你的假设是对世界敞开的窗户,这扇窗户有时也需要洗一洗,否则光线进不来。

人的想象远比逻辑推理活跃,也是极易调动的方面,因为想象是“内在感官”的看、听、触等活动。说理要作形象的论证,叙事要有传神的细节,造语要用生动的修辞,这都是为了让听众“感觉”到什么而浮想联翩。即使最抽象最深奥最精微的道理,也可以借助事例或比喻或富于“蒙太奇效应”的类比,活灵活现地让人有所“感”。

使用幽默让听众进入情境

浩云的《论男子汉》就运用了这一手段。

在讲到鲁迅请客时,小海婴吐掉了肉丸子,说是变味了,鲁迅并未责怪孩子,而是夹起来亲口尝了尝,感慨地说“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讲到这里,演讲者适时地幽了一默:

“倘若那时,他老先生不分青红皂白……或是横眉冷对,吓得海婴有苦难言,或是斥声呵责,要保姆把这小小的‘不法分子’押到一边去隔离审查……(笑声)那我可真要对不起了,要把他老人家在我心目中男子汉的座位,从第一把交椅往后挪一挪,挪多挪少,那就得视情节轻重而定了(笑声)。”

这种轻松愉快的“双向交流”,使得原来陌生的双方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亲近感。听众这时自然是配合演讲人的,而且眉开眼笑,兴致很高。

绝大部分人都接纳妙趣,几乎所有的人(尤其是青年)都不喜欢说教,明白这一点,许多演讲者都想到用幽默风趣的表达来缩短说、听双方的心理距离。

从听众感兴趣的事情出发

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面对“我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来自禁锢自由的牢房或兽行肆虐的地区的同胞,号召黑人兄弟奋起反抗,从今天的“巨大的痛苦和磨难”中走向“梦想”。他口中所吐出的“五个梦想”,都是饱经苦难的黑人们痛切和渴求的心声,对听众发生了无法抗拒的牵引力、感染力和鼓动力。

得人心者得配合。如果能触嗅到听众心中感兴趣的或困惑的或苦恼的或忧虑的东西,就能引起极大的关注。这时就抓住了听众的心,使大家出于自我关切而全身心地投入演讲所蕴涵的理与情之中。

不直接给出结论

演讲者的话语有时要留出让听众可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凭理解、情感和想象,把握到言外之意。那种阐发道理不是咀嚼得过烂而是留有思考余地的做法,那种表达感情引而不发或扬中有抑的做法,那种用事实本身说话,让听众悟其要义暗下结论的做法,那种妙语惊人点到为止的做法,那种只问不答佯装不知,将“回答权”让给听众的做法,都是这一方法的运用。

打动听众的情感

李莹洁《我愿做一支燃烧的蜡烛》的演讲中就有一段撩拨情感的话:

“有位郭老师在上课时经常跑厕所,直到医院通知学校,大家才得知他患膀胱癌已到晚期。临死时他说:‘我不能请假啊!大家都忙,我落下的课,什么时候补啊!’”

听了这段话,听众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心悦诚服地听演讲人说下去,并把情绪体验投射到下面的议论里:

“没有一句豪言壮语。郭老师不是党员,也不是劳模,死后没有也不可能追授任何称号,然而他却尽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为了自己的追求,他做出了最大的奉献。”

听众的情感世界包含着亲情、爱情、故乡之情,对丑恶的愤怒之情……人们都有喜怒哀乐的情感经历,甚至备尝大喜大悲、生离死别的情味。在某种社会背景下或在某些事件上,大众会有情感上的共同性。只要触动听众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鸣,加强气氛,并使听众在投入感情之后,其理智也随之积极参与。

从听众的经验入手

约翰·罗克在要求解放黑人奴隶的演讲中就是运用这一手段来描述蓄奴主与黑人奴隶的关系的。他在演讲中说道:

你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些人为他们做工,他们就必须离开他们的金碧辉煌的沙龙,脱去外衣,卷起袖子,到世间去撞运气了。……以至他们发誓,只要他们能够依靠掠夺为生,就决不工作。

在听众看来,“金碧辉煌的沙龙”和“脱去外衣,卷起袖子”,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尤其是经验上升为发聋振聩的见解,更具启示力。这段话贴近人心、发人深省,使人联想到所见所经历的一切,更深更广更具体地印证和扩展了演讲内容。

演讲求新但并不避“熟”。提起听众最熟悉的东西他们会感到很亲切。暗合和激活听众的情绪经验、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他们就会视演讲人为“知音”,并且主动地开掘自己的经验宝库,在心里丰富演讲的内容。

在演讲过程中,仅仅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不够,聪明的演讲者还懂得如何把听众的注意力转化成兴趣。比如结合听众的需求和价值观来组织材料,讲一些精彩的故事,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起听众的热情。这些都能帮助听众把注意力转化成兴趣。

结合听众的需求和价值观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那又怎么样”,实际上他们在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某些做法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把它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激发听众继续听下去的兴趣。要认真进行听众分析,尽可能把听众的需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

如果你们花时间了解一些汽车养护的基本知识,你们就再也不必听命于机械师了。你们可以自己到各个地方购买便宜而可靠的汽车保养服务,心里也会更加踏实,知道如果汽车出现问题,自己都会提前察觉。

结合听众的需求和价值观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找到听众听讲的兴趣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调动听众听讲的兴趣。

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人入胜的故事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睡觉前打开一本书,预先完全不知道书中的内容,打算在睡觉之前读上几页。结果到了第二天早晨天亮了,两眼大睁的读者还感到欲罢不能,即使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自己平常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与读者的切身生活没有任何关联。结构紧凑、引人入胜的故事,不管是关于小精灵、穴居矮人还是国际金融阴谋活动中的特务,几乎都会引起每个人的兴趣。讲故事的人能够把日常生活的千头万绪编成故事,永远都会吸引听众。

如果一则演讲能像小说那样充满悬念、冲突、风趣的描绘以及机智的对白,并且高潮迭起,那么即使是年度汇报,也可以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果你的演讲引人入胜,即使演讲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密切的关系,不能给他们实际的帮助,听众也一样会喜欢。

在演讲中给听众设置角色

演讲是有演有讲的一种活动。如果能够运用戏剧舞台的表演技巧,把听众吸引到演说词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或者干脆指定一两个听众,临时当个帮手,这对加强听众的注意力,提高其兴趣,是一个上乘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