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狐狸经全集
4241800000031

第31章 言谈篇(7)

如果上司是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走起路来就会像预设好的一样慎重而迟缓,这种姿势还表示他要求属下绝对忠诚和奉献,如果他摆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你千万不要打扰他,哪怕你要说的是个重大的问题,否则有再好的想法也是白搭。

如果你在说话时,上司随便在白纸上涂鸦,表示他已心不在焉,缺乏兴趣;如果他坐得僵硬直挺,实际上他已经不在听了;如果上司用手指在桌上敲着单调的节拍,或者用手支着头,视线朝下,表明他对你的谈话已感到讨厌,表示否定和拒绝,如果你还不知趣,下一个被炒鱿鱼的可能就是你了。

而如果上司在你说话时,手撑着脸颊,表明他对你的话感兴趣,很注意;如果他在用手抚摸下巴,实际上他是在说“很好,让我考虑考虑”;如果他戴着眼镜,他可能会把眼镜摘下来,用嘴咬着镜耳,这也表示他对你的话在作仔细的评估;而如果他在触摸鼻子,表明他对你的话把握不定或有所怀疑,你应该再努把力,把你的话说得更动人。

什么时候你的话起作用了呢?当上司听着听着解开了外衣纽扣,或者移坐到了椅子前端,这表明他准备好好听你的话,几分钟后,你就可能成功了;或者他扯扯耳朵,摸摸脸上的其他部位,或者干脆扯住你的手臂,这表示他想插入你的谈话,对你的话作一点重点的补充。这时,你应该及时让上司发表观点,因为这时他多半是赞同你的话,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红脸白脸一台戏

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人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背后或说或唱,互相配合。以后常常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这种方法也常常运用到舌战之中。作为舌战的一种谋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互相配合,互相借力,以此来说服对方。

双簧谋略往往是精心安排的“一台戏”,事先经过筹划,再分角色“演唱”。攻心时,一个使硬的,一个来软的;一个在动情上下功夫,一个在言理上下功夫;一个正面出击,一个旁敲侧击;一个强攻,一个软磨;对方在红脸白脸的夹攻之下,其防线会全面崩溃。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采用红脸白脸的策略,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某校特级教师老李曾与派出所的王同志一起用这种办法来教育挽救了一名失足青年。张青是李老师的学生,绰号“座山雕”。他邻居家自行车和手表失窃,经检举怀疑是张青偷的。派出所的王同志身穿警服,十分严肃,问:“叫什么名字?昨天下午3点50分上哪儿去了?为什么不上课?”又对他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情况,之所以还来找你,主要是给你一个机会。你们学校杨小山为什么判了五年,不仅仅在于他的罪行,还在于他态度恶劣,不争取宽大处理。”

最后对张青说:“今天在办公室先考虑一个上午,下午我们找你。”

王同志走后,李老师马上找张青谈心:“你看,派出所的王同志为什么在学校找你?这是真正为了挽救你啊!你父母离婚,你妈为了养活你,晚上还要替别人缝衣服,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吗?现在你别急于把你做的坏事告诉我,先仔细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再告诉我。我并不是要抓你的把柄,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我现在要的是你的真心,要真正地改过自新,而不是假的。如果要抓你,现在就不这样与你谈了。我有50多个学生,在你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为了什么?是要你真正改正错误,你可以对不起我,但不能对不起生你养你为你吃尽苦头的妈妈。”

李老师的一席话,使张青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青终于交代了自己偷窃自行车、手表的事,并表示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李老师和派出所的王同志从不同侧面向张青展开攻心战。派出所王同志身着警服,义正词严,显示了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阻挡的威慑力。李老师的一番话侧重感情,从师生情、母子情展开攻心,这样一硬一软,恩威并施,终于攻破了失足青年的心理防线。

红脸白脸以不同角色同时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这两种角色的互相配合,具有双重的综合教育功能。没有白脸,感情和道理缺乏制约力;缺少红脸,则缺少情感因素的理智因素。如果红脸白脸巧妙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红脸白脸在经济谈判中也很有作用,而且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红脸白脸策略,往往先由唱白脸的人登场,他傲慢无礼,苛刻无比,强硬僵死,让对手产生极大的反感。然后,唱红脸的人跟着出场,以合情合理的态度对待谈判对手,并巧妙地暗示,若谈判陷入僵局,那位“坏人”会再度登场。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对手一方面由于不愿与那位“坏人”再度交手,另一方面迷惑于“好人”的礼遇,而答应“好人”提出的要求。

红脸也好,白脸也好,都要演的真,扮的像,否则让对方看出破绽,就一点用也没了。而且还要找准对象或把握好时机,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钻入圈套。

“丑话”说在前哦

所谓“丑话”,无非是一些难听的话、让人感到难受、难堪的话。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当然要尽量不说或少说“丑话”。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我们还得把“丑话”说在前头,并且要尽量说好它。

“丑话”不全是丑话

有这样一件事:某公司的部门经理,人长得蛮英俊,但底下的人都叫他“丑哥”,因为他一开口,总是说:“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免得以后讲不清楚,找麻烦。”然后就一五一十把要做的事布置下来,有些事情做起来有难度,但因为丑哥把话说在前头了,所以别人即使有牢骚,也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他的下属也都了解他的风格,只要他开口,就知道他要说“丑话”了。问题是,不管事情重要不重要,他都要这样来段“开场白”,说话时又不苟言笑,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下属们自然也不把他的话当话,做起事来也不去管什么轻重缓急了。

“丑哥”说的话实际上并不丑,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怪只怪他每次说话都把“我把丑话说在前头”这句话当做问候语,这是很失策的。实际上,大部分“丑话”是大实话,是“忠言逆耳”之语,是让人引起重视的话,只是有时说的人说得不客气,而听的人在感觉上就有点受不了。好话不总是好听的话,有时听上去受不了的话,才是真心话,只不过,我们在说“丑话”时,要弄清楚该说不该说,该怎样说。

如今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我们说话办事,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让对方能尽心尽力地做好事情,所以在交代工作或交办事情以前,或作告诫,或作强调,都是很自然的;把要说的话说在前面,事先交代清楚,避免事后的麻烦,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双方合作做事,讲究订立合同,分清双方的责、权、利;外国人结婚还要签个婚姻协议,说好离婚后双方财产怎么分割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中很正常的事,都有“丑话”说在前的意思在里头。

把“丑话”说在前,先打个招呼,既能够起到一个警示作用,让人对你的话有所准备,同时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即有请求对方谅解的含义在里面。打个比方:就像下雷雨时,先打雷后下雨,人们在心理上就有了警觉,不至于手足无措,当然,光打雷不下雨或者打大雷下小雨,都是得不偿失的。

有时把丑话说在前,还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让人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时在对人进行批评教育时,先说一些打招呼的话,可以起到缓解气氛的作用,让人感到你的真心诚意,你说的话也容易让人接受。所以,“丑话”不仅仅是一种实话,而且还是一种金玉良言。

“丑话”也得好好说

当然,把“丑话”说在前头,又能够让人接受,需要讲究些技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说。如果一味强调自己实话实说,而不管别人受得了、受不了,效果可能不会很好。所以,说“丑话”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说;二是实在要说的话,就好好地说。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貌周全,是与人交际之道,也是说话的前提。前面说到的那位“丑哥”,如果在说话时讲究些技巧,说不定会是受人欢迎的“帅哥”呢。

1.说前打招呼

在有必要说“丑话”前,先打个招呼,在别人心理上先打上“预防针”,让他有所准备,这是最常用的“把丑话说在前头”。比如“跟各位打个招呼,这件事很重要,务必引起重视”;“我实话实说,你听了别生气”等,这样,别人听了即使不很舒服,也会认真地听下去。但切忌一口一声“说真心话”,“老实说”等,说的多了,别人会怀疑你是否真的在说心里话,效果也就没有了。

2.说清前因后果

有时在遇到重大事情,或者做起事来不很卖力的人时,光说一两句“丑话”,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时就需要多费点口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的后果又是什么等等,这时候你不把“丑话”说在前头,不把后果说得严重些,或者不加以反复关照,对方可能不会引起重视,后果可能就真的很严重了。

3.“丑话”反说

有时在遇到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人,或者是你的上司时,就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一些,客气一些。有位小男生,年纪轻轻就做了部门主管。他的本事就是会看人说话,对一般部下,他说起话来从不客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对老同志,就显得恭恭敬敬,从不说“丑话”。一次,公司下来一件棘手的活,还得限时完成,完不成的话,扣全年奖金。他就去找了一位“老法师”,用恳切的语气说:“这件事情看来只有你出马了,别人如果做不好,领导非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你肯定不会有这种事了。”“老法师”听得很舒服,也听懂了话里的意思,按时把事情做成了。

4.换一种口气说

有时说话要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但有时用开玩笑的口气,或者用旁人的口气说出要说的话,效果可能会显得更好些。如果大家都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你再作强调也起不了作用,这时候还不如开个玩笑,把要说的话说了就行了。一位老总在对下属交代工作时,总喜欢用半真半假的口气说:“先说一句,完不成任务的话,下个星期,我就要在门房问见到你了。”有时会用另一种口气说;“这事要做不好,还不如回家洗洗睡了。”大家听了哈哈一笑,知道该去干什么,同样达到了效果。所以,“丑话”并不一定要板着脸才能说,只要有效果就行。

露点“破绽”引引你

古时候,两军对垒,总是先由将军一对一交战。在双方大战几十回合,势均力敌时。聪明的一方往往会故意“卖个破绽”,露出自已的“弱点”引诱对方上当受骗,使对方以为有机可乘,一味朝着“破绽”处招呼,却不料正中了圈套,反被露出“败象”的一方一举击败。《三国演义》里,这样的例子不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有时也可以“卖个破绽”,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交谈机会和氛围。

我们平时与人说话交谈,一般地说,总是知道什么说什么,讲求准确周全。但有时候,在陌生的场合,或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如朋友约会等,如何与人进一步地交谈,是令人伤脑筋的事。有时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或者觉得说不下去。如果光是问候对方,大家说些客套话,或谈论天气,交流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即使你有出类拔萃的口才,能唱“独角戏”,但缺少对方的呼应,交谈也是不成功的。只有双方你来我往、你言我语,交谈才能更进一步深入下去。因此,激发对方的谈话的兴趣,让对方积极参与其中,才是进一步交谈的关键。这时候,故意说错一些话,根据交谈对象的特点露一点“破绽”,让对方指正和解答,反而更能有利于交谈的继续进行。

小李在参加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还未等朋友介绍,小李就迫不及待地上前搭讪。但是女孩子显得比较腼腆、害羞,总是问一句才答一句。眼看就要冷场,小李灵机一动,就故意说:“最近的奥斯卡直播你看了吗?新西兰人可神气了。《指环王》得了11个奖,那个最佳女演员塞隆真是为新西兰人争光啊。”女孩子看了看小李,轻声说:“不是,她是南非人。”小李故意装作不相信的样子:“不会吧,南非不都是黑人吗?”小李那种大男孩的神情逗得女孩子忍不住笑了:“南非不全都是黑人,它原先是殖民地,从欧洲过去了很多移民。”小李又感兴趣地说:“是吗?你能不能跟我详细说说?”就这样,两个人越谈越投机,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要想成功地进行交谈,关键并不在于你有多机灵多健谈,而在于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诱导别人开口讲话。因此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熟悉的方面和兴趣所在,用自己的“不懂”来引出对方的谈兴;用自己的提问求得对方的解答;用“你”来推动谈话的进行。如别人在介绍自己的职业时,不要匆忙地说“我知道”,然后滔滔不绝地说上一通,这样一来。别人就无法说话,交谈就会中止;而应该问“在什么地方上班”?“环境怎么样?”“前景如何?”切不要以“我”为谈话的中心,而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以对方作为交谈的话题。

那么,如何做到自然地露出“破绽”,引导对方交谈呢?首先应该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确定对方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如男孩子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和电子游戏,女孩子比较喜欢明星和时尚;有的人对国际形势感兴趣,而有的人对金融股票很关心。这些方面的知识你并不一定都要了解,只要大致了解对方对此感兴趣就可以了。然后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交谈:

以“错”引话。在某些比较专业的场合或者对比较敏感的话题,要有讲“错”话的勇气,同时也要表现出你求知的欲望,来引出对方的兴趣,让对方纠正你的“错误”。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新闻性的话题,故意说错其中的一些细节,让对方指正,并且让对方重新说一下,从中引出继续交谈的话题。

以“问”引话。对有些话题可以装作不知道或不知情,用询问对方的方式进行交谈。如“听说昨天晚上电视新闻里说……你知道这件事吗?”一旦交谈开始,就要不断地提问,使交谈深入下去。对有些你自己确实不知道的事,更要提问在前,然后再把话题引到你想要交谈的方面。

以“求”引话。装作有求于对方,请求对方的帮助,也不失为一种深入交谈的好办法。一般来说,人们特别是女孩子,总是有同情之心,乐于帮助他人,有些男生借口问功课接近女生,就是这个道理。在需要深入交流的时候,先谈出自己遇到的难题,然后请教对方如何解决,一般总能得到对方的响应。对有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更要以虚心求教的态度来进行交谈,才能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以上所说的谈话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交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不管运用怎样的方法,你的神情要自然,态度要端正,口气要诚恳,即使你比对方知道的更多更清楚,你也要清空自己的脑子,专心倾听对方的说话。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交谈的兴趣,从而创造出良好的交谈契机和氛围。

把自言自语当武器

一般说,自言自语是指在没有第二者在场的情况下自说白话。可是,在一对一或一对多人时,若能抓住时机,巧妙运用,也可当成攻心的武器。

你是否碰到这样的情况:在会议上或生意上交涉时,还是与亲友谈正经事时,对方突然自言自语。如果你以为对方真的突然想起某事而中断话题,那可是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