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241600000008

第8章 厚黑学智慧全面观(5)

说也奇怪,周武王的病不多时真的好了。周公的祈祷文章被保存起来。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周公病逝后,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地面上马上聚起洪流,冲走房屋,毁坏庄稼。

古代的人信神,并且据说要是统治者统治不明,就会招来天灾人祸。当时在位的已是周成王,他怕是自己施政有失,就让大臣去皇家档案室查文件纪录,结果找到了周公那篇祷文。成王读了十分感动,率众臣郊祭周公,那暴雨不日而止。

后世那些奸臣佞人,为获取权势,会“重演”古圣先贤们所做之事,“贤明的故事”也就成了这些人中意的谋略。例如,王莽就曾重演了一幕“周公代疾”。

王莽是汉哀帝的祖母王政君的侄儿,是汉家的“外戚”。哀帝死后,那太皇太后趁机掌朝,并召来自己的侄子辅助自己。

哀帝无子,结果元帝的孙子中山王衍登上皇位。西汉末年,皇室已经比较衰弱。大多是那些外戚弄权。于是外戚间也就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倾轧。

刘彻继位后,为防止卫姓家族借机攫得大权,王莽强行把年仅9岁的刘衍跟他亲娘卫姬分开。结果,卫姓家族只得到一些有名无实的尊崇与荣耀。

在平帝刘衍12岁那年,王莽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由于王莽弄权,自己处处受制,刘衍心里很不满。

王莽也害怕皇帝长大之后,羽翼一旦丰满,就会下手除掉自己,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周公代疾”的演出也就开始了。

王莽在椒酒里下了慢性毒药让平帝刘衍饮下。待药性发作,王莽便炮制祷文,跑到京城郊外,大张旗鼓地祷告一番,然后祈祷文稿就藏进皇家档案库,王莽还装模作样地不许声张。

汉平帝刘衍不久还是咽气了。但王莽“代疾”却十分有效,不但打消朝中对他的怀疑,还为自己博得了“周公”的美名。

勿戽厚黑:厚黑的功夫要时刻牢记

【译文】

宗吾说:“君子不会在哪怕一顿饭的时间里违背厚黑之道,不管是匆忙中,还是困厄中,都会牢记它。”

【解析】

“厚黑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厚黑也。”李宗吾先生如是说。“君子”既以“厚黑”为本,当然时刻牢记此二字,“无终食之间违”,踏踏实实地习练。

“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任何谋略手段,只要时刻牢记它、运用它,便可以臻于理想之境界。

当然,我们倒不必然要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也是李宗吾先生的一种期望,十分之中,我们能做到六七分,便可以达到较好的程度与水准了。

总而言之,“熟能生巧”是至理,心中常想“厚黑”,行动多用“厚黑”,便可以运用得越来越灵活自如,自己的厚黑功夫也会越来越高明。

苏秦说诸侯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谋士,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谋略。苏秦少时家境贫困,却立志要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苏秦见商鞅变法令秦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力也大为增强,于是向秦惠王献连横之策,想令秦国“事一强而攻众弱”,然而秦惠王却说自己羽翼未丰,还在积蓄实力,拒绝了苏秦的连横之策。

在秦国呆了数月,却不得重用,苏秦此刻也已囊空如洗,狼狈地回了家。

回到家后,他忍受了兄弟的挖苦与妻嫂的讥讽,深感自己学识不足,决心发愤学习,重新研读姜太公的“六韬”“三略”。每每读书劳累昏昏欲睡时,便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多年以来,他一直都在分析研究七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比及各国地理形势、自然条件等。其他的诸侯国在当时都视强秦为虎狼之邦,不时受其骚扰,却不知如何抵御,于是苏秦想出“合纵”之策,合诸侯联合抗秦。

燕国在当时实力弱小,苏秦决定先见燕文公。苏秦一见燕文公,便大呼:“燕国大祸不远矣!”燕文公大惊,忙问:“先生远道而来,一见面便这样说,其中定有奥秘,请先生解释才好啊!”

苏秦说:“赵国强大却经常受秦攻击,燕国虽弱小。一直以来却也相安无事,大王可知其原委吗?”

燕王瞪大了眼睛,摇摇头,苏秦接着说:“燕国之所以能太平,是因为有赵国做屏障。秦赵交锋五次,赵三胜而秦两胜。其实强秦早已看中燕国这块肥肉,只是苦于无法逾越赵国这道障碍。大王不与赵国结盟,却反而巴结秦国,如若惹恼了赵国,相信赵军不日便可兵临燕国城下,恐怕那时大王也只能做亡国之君了。难道这还不是大的灾难吗?”

燕文公惊出一身冷汗,苏秦说:“为了燕国的安全,我愿帮您与赵国订立盟约,结成盟友共同抗秦。”

文公接受了苏秦的意见,资助他车辆马匹,并拜苏秦为相。

苏秦成功游说燕国之后,来到了下一站赵国。

苏秦一见赵肃侯,便高声大呼:“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业可成矣!”

肃侯被他这一弄也傻了,问他:“先生此言怎讲?”

苏秦说到:“赵国兵强马壮,令强秦畏怯,但还不是赵国一国之功劳。西南边的韩魏两国也给了秦以强大压力。其实东方六国面积比秦大五倍,兵力比秦多十倍,如若六国结成同盟,合纵抗秦,则秦兵必不敢东出函谷关,灭秦也指日可待,到时大王霸业可成矣!”

赵肃侯当时执政未久,历事未深,听了苏秦这番话更是踌躇满志,甚为高兴,于是他拜苏秦为相,继续资助他去游说其余诸侯国。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苏秦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洹水之盟上,六国君主共推苏秦为“纵约长”,苏秦一人竟佩了六国的相印。

后来周天子得知苏秦要回到家乡洛阳时,派人专门打扫街道,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曾经讥笑过苏秦的兄弟妻嫂也都仆伏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欢迎他回来。

【点评】

苏秦说秦不成,为妻嫂所讥,兄弟弃之,却不自弃,发愤读书,以至刺股,不可谓不厚:既说秦不得,便改说诸侯,以抗强秦,制之以合纵之策,不可谓不黑。苏秦身兼厚、黑,加上时势所造,终于囊括六国相印,衣锦还乡,也就不足为奇了。

厚黑故事

李泌与世无争

厚黑之人大多懂得以“无争”处世,不是锋芒毕露,争强好胜,当然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唐玄宗时期出了位少年神童,名叫李泌,他少而聪明。博学经史,善文喜游,甚得玄宗赏识。玄宗授他官职,可他推辞不要。太子也乐意与李泌结交,于是二人成为好友。

天宝年间时,李泌向皇上述说天下形势危机甚多,请尽早采取措施,可杨国忠却十分忌恨他,不得已李泌归隐了山林。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太子于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特地搜访名山请来李泌。

李泌陈说了天下大势,劝肃宗以勤俭示人,不记前仇旧怨,选集贤才,收揽人心。肃宗欲授李泌军相之职,却被他推辞了。几年过去了,唐肃宗按照李泌的策略治理国家,还收复了长安与洛阳。李泌见唐朝江山日趋稳固,于是向皇上辞行,归隐了山林。

唐德宗时,藩镇林立,割据相峙,边境不稳。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鸩杀了陕西节度使张劝,想借此胁迫朝廷任他为节度使。

德宗召李泌出山,派他去处理此事。还打算派遣神策军护送李泌去讨伐抱晖。

李泌谢绝了德宗的好意,单骑入陕。李泌刚行至陕州郊外,抱晖手下的将官便已前来迎接他入城。李泌入城之后,“索薄书,治粮储”,有人来告抱晖机密的,都被李泌拒之门外。军中依旧平静,未起任何骚乱。

不久,李泌召见抱晖说:“你杀了朝廷的官吏,按罪当斩。我来陕州这么久却也不急着治罪于你,皆是当今天子宽厚待人,欲给你一条活路,不知你是否愿意?”

抱晖跪了下来,声泪俱下,大呼“愿意”!

“那好,你且准备一下,隆重祭奠节度使张劝。以后你可以暗中带走你的家眷,然后再也不可入关,自己找一处安身之所吧!你如若这样做了,我可保你无后顾之忧。”李泌为抱晖指明了活路。

于是抱晖亡命逃走,唐政府派人接管了陕州。

李泌后又辅佐了德宗一段时间,见自己的安邦之策多被采纳,于是在适当的时机辞去了相职。出任了学士散职。

生逢乱世,要想安身立命,谈何容易。李泌危则出山辅政,安则归山养性,避开权力争夺,历任三朝,权倾宰相,任凭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实在是太高明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韩信乃一代名将,他年少时,家中贫困,时常无米下锅,只好去朋友家中寄食。

有一次,他竟接连在一个亭长家中白吃白喝数月之久。那亭长的妻子小气,一天趁韩信还没回来,就让家人早早吃罢饭。等韩信来时,一粒米、一棵菜也没有给他剩下。而韩信并不以为意。

韩信精通谋略、布陈大事,时常佩剑而行,一天他路过淮阴县时,被几个泼皮围在当中。为首的那个头头公然挑衅说:“看你时常仗剑出行,有胆量就拔出剑来与我比划一下:否则就从我的胯下爬过。”说罢,哈哈大笑。

韩信虽又气又怒,但还是忍住了火气,竟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钻过,然后扬长而去。

后来,韩信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功封淮阴侯。他衣锦还乡之后,任命那个曾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为官,并告诉其部下:“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后来,他还送那个亭长一百个大钱,责备他对朋友不能善始善终。

韩信以“忍”砥砺自己,奋发图强,而在功成名就之后,又以宽容待人,甚至以德报怨,这想必也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三国时代猛将张飞,在入川途上遇川军阻挡,两军交战,张飞生俘敌将严颜。严颜威武不屈,决定以死尽忠。张飞钦佩严颜的英勇与忠心,不仅释放了他,还以贵宾之礼相待。

严颜也极为感动,归降了张飞。由于川将严颜的归降,使得张飞此次入川的行动极为顺利,直抵成都城下,与军师诸葛亮会师。

然而后来,关羽兵败麦城,被俘遇害后,张飞急于为兄长报仇雪恨,强令部下范疆、张达在十日之内完成白衣素甲几万余套,以挂孝出兵。眼见十日之期快到,二将却未能完工,请求张飞宽限数日,可张飞却不分青红皂白,将二人鞭打吐血。

二将受辱忍气不过,在一个黑夜里刺杀了张飞,取下他的首级投奔了东吴。

可叹猛将军张飞,因在区区小事上不能容忍。而死于非命。

韩信与张飞,一个功成名就,一个身首异处,这其中的缘故可能与他们对于厚黑之术运用的好坏有莫大关系吧!

厚黑服众:优柔寡断是厚黑的大忌

【原文】宗吾曰:“如有项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刘邦不足观也已!”

【译文】

宗吾说:“如果有项羽那样出众的才能,再加上脸厚心黑,那么刘邦也就不足挂齿了。”

【解析】

大家都晓得项羽这位历史上的大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于“本纪”,视之如同帝王。

项羽习剑学书,力可扛鼎,兵起江东,大破强秦,以“西楚霸王”为号,成一方英雄,而最终败于刘邦之手,把本来唾手可得的江山拱手让人,怎能不令人痛惜!

后人大凡认为项羽只逞匹夫之勇,而败于“妇人之仁”,数次有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又一次次失去;而刘邦趁机发展壮大,由弱而强,终于把“西楚霸王”逼得四面楚歌,自刎垓下。

在厚黑者看来,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实是缺乏厚黑的表现,专逞匹夫之勇,是为不厚;耽于妇人之仁,是为不黑,不厚不黑,大事终至于功败垂成。

郑氏巧妙平事端

李景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武将,很有才干,于是朝廷派他去浙西担任地方的观察使。

可是他刚刚赴任不久,他手下的部队便差点发动兵变造了反。

原来李景让与手下的一名副将在调配人手方面起了争执,李景让性情火暴,竟将那名副将杖责至死。这件事情迅速被部队上下所知。官兵们个个气愤异常。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第二天李景让的母亲郑氏也得知了此事,走出内室一看,士兵们一个个怒目而视,虎目圆睁,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火药味。她把一个士兵叫到跟前,友善地向他询问详情。士兵见郑氏态度和善,便对她说:“观察使大人不懂得爱惜部下,性情又坏,军中一向颇有怨言。昨天王副将和他顶撞了几句,他竟命人将王大人用刑杖活活打死,真是太残忍!”

郑氏大吃一惊,心想:军中的规矩我是知道不少的,万一闹起兵变来,恐怕儿子的性命和前程都难保,而且对国家也将带来极大的灾难,这可如何是好?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事情是儿子引起的,他自然难脱干系。

于是郑氏派几个士兵把李景让绑到公堂之上。此时李景让也后悔不已,坐在椅子上不住地叹着气,眉头紧锁着。几个士兵突然闯了进来,不由分说便把他捆绑起来带到了众人面前,景让还在不停地大喊:“难道你们真要反了不成,快把我放下!”但到了大堂见母亲站在那里,神情严肃,便立刻噤了声,跪在郑氏面前。

郑氏当着诸将士的面厉声斥责道:“皇上派你来浙西任职,你理应尽职尽责,治理好本地,造福一方的百姓。可你现在却目无法纪,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万一将士们发动叛乱,你还有命在吗?你真是愧对皇上的恩德以及浙西的百姓啊!”

郑氏越说越难过,忍不住声泪俱下:“还未造福一方,你便做了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叫我死后还哪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如此不忠不孝之人,留你在世上又有何用?”说毕,命人扒光李景让的上衣,用鞭子狠抽其背,直打得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景让疼痛难耐,大喊:“母亲,孩儿再也不敢了,孩儿知错了!”将士们看李母如此责罚自己的儿子,皆于心不忍,气也消了大半,纷纷上前求情。

最后,郑氏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才饶了李景让,她命人厚葬王副将,一场即将发生的兵变就这样被郑氏平息掉了。

【点评】

我们总是在该舍弃的时候“舍不得”。舍弃之后又后悔不已,实在无法做一个好的厚黑高手。常言说“忍痛割爱”。道出了一个“舍”字的难度与境界。然而郑氏却能当着众将士之面责罚自己的儿子。直至令其“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其实世上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保全景让的性命和前途,不得不令其暂受皮肉之苦!郑氏为了自己的儿子竟然展现了其“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一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厚黑故事

周厉王堵民之口

西周末年,周厉王上台执政,在他统治的年代,严刑峻法且赋税繁重,直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大臣们都对此忧心忡忡,害怕会引起百姓的叛乱,时常劝说厉王,可是厉王却满不在乎。

一天早朝的时候,召公语重心长地对周厉王说:“百姓们现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希望大王能够宽刑减负,不要弄得民不聊生,天下一片怨言。”

周厉王轻松地说:“爱卿放心。寡人自有办法叫国中再无怨言。”

召公暗自欣慰,以为周厉王听取了自己的谏言而决定悔过自新,哪知周厉王变本加厉,派出卫队去严密监视百姓的一言一行,只要听到有谁对厉王或当今的法令有不满或是抱怨,抓到以后便格杀勿论。结果国内真的安静了许多,再也没有人敢说周厉王的不是了。熟人走在路上碰见连招呼也不敢打,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

不久周厉王接到报告说国中再无人埋怨自己后十分高兴,马上把这种情况告诉召公,说:“爱卿,现在国中已无人咒骂我了!”

召公对周厉王的做法十分清楚,他哭笑不得,焦虑地说:“大王您如此行事,百害而无一利,看来一场大祸是免不了啦。”

“召公,你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吧?”厉王不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