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241600000011

第11章 厚黑学智慧全面观(8)

年羹尧总领了西北地区的一切军事、民政事务,权力极大,他自恃功高权重,与皇帝关系亲密,便开始对自己不加约束。年羹尧利用自己手中迁除官员的权力,大肆收受钱财。不仅自己出门仪仗惊人,堪比皇家,连家里一个教书先生回江苏老家,竟让江苏全省官员迎接。年羹尧居功自傲,不仅对一般王公大臣轻视无礼,甚至对雍正帝也显得轻慢不恭。雍正当然不能容他冒犯皇威龙颜,哪怕他功劳再高。也决心除掉他。

后来年羹尧给雍正进献贺词,也是草草了事,不料写错了话,犯了忌讳,雍正当然不放过这机会,立即把他抓获,历数罪状,把他削权夺爵,最后干脆令他自杀了。

“一月暴之,十日寒之”年羹尧最终舍弃厚黑而居功自傲,性命不保自是情理之事。

厚黑克敌:反省是厚黑克敌之前提

【原文】宗吾曰:“有失败之事于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败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其失败犹是也,君子曰:‘反对我者,是亦妄人也己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挨哉!用厚黑以杀禽兽,又何难焉?

【译文】

李宗吾说:“如果有失败的事情在此的话,君子一定会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不够厚:他通过自我反省而变得厚了起来,却仍然失败,一定还会自我反省的;君子通过反省而变得黑了起来,却依旧失败,他会说:‘反对我的人,一定只是(不知反省)的狂妄之人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与禽兽又有何区别呢!君子用厚黑之术去杀禽兽。又有什么难的?”

【解析】

厚黑者们认为遇见失败挫折是常事,关键在于要懂得反省,知道如何磨炼自己的厚黑功夫,这便是他们的高明所在了。其实冷静地观察对手,往往会发现敌人或明显或暗藏的许多缺点和不足,有些甚至是致命的。这时,厚黑者便可抓住对方弱点,为己所用,或求自安,或求自利,可运转于股掌间。

散宜生巧计救主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纣王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修离宫别馆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修林苑亭台于郸(今河北邯郸)和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史书记载,他“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可见其昏庸奢侈至极。

周文王姬昌,他因不满纣王的暴行而劝谏,终于惹恼了纣王而被囚禁于谆里(今河南汤阴北)。

当得知父亲被囚以后,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要去殷都朝歌救姬昌。散宜生是姬昌手下重要的谋士,他知道纣王荒淫残暴,劝伯邑考不要去送死。可伯邑考救父心切,无人能拦,结果他到了朝歌不久便被杀害了。

噩讯传来,姬昌手下的文武百官都大惊失色,不少将官嚷着要率领部队杀进朝歌救主报仇。

这时散宜生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如果你们想做第二个、第三个伯邑考的话,那你们便去好了!”

众人又是一惊,散宜生又说道:“大公子不听劝谏,鲁莽行事,结果身首异处,本是意料中事。如果此刻不从长计议,而贸然出兵,恐怕不仅你们的性命难保,连主公也会惨遭毒手啊!”

朝中百官这才安静了下来,从长计议。

散宜生参考众人的意见,又根据纣王的为人,想出了一条妙计。

散宜生取出宫中珍宝,差人扮作商人,以重金贿赂纣王身边的两个宠臣尤浑与费仲,叫他们存纣王面前为姬昌求情。数日之后,散宜生又带着金银珠宝和数名年轻貌美的女子拜见纣王,纣王大喜。由于见到了美人和宝物。再加上尤浑与费仲的劝说,于是不久便下令释放了姬昌。

散宜生避实就虚,其身上的“厚”在于暂时放下仇怨冷静分析,“黑”在于寻敌之短而对症下药,“厚”“黑”并用,最终成功救主。

戚继光神兵抗倭寇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生平的宏伟志向。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山东登州人,出身将门。由于明朝中期以后,倭寇入侵中国沿海,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朝政府大为震惊,任命戚继光为都指挥佥事,负责扫除倭寇。

一次戚继光去浙江平定倭患,当时近千倭寇流窜到龙山所,不把戚继光的五千部队放在眼里。果然倭寇兵分三路杀向明军,明军士兵抵挡不住,纷纷溃退。戚继光为稳住阵脚,跑向高处,拉弓射箭,将倭酋射倒。明军见敌军主将已死,才重新集合队伍。将倭寇赶跑了。

经过几次战斗,戚继光发现明军中存在诸多弱点,如心理素质不好、军纪不严、骄惰怯懦等。于是他萌发了组建、培养一支新军的想法。组建新军的提议,不久也被上级批准。于是他挑选了3000名年轻力壮、有武术根底的士兵。这些人大都出身于农民和矿工。这支新军组成后,在戚继光的亲手调教下,不久便成了以一敌十的劲旅,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戚家军。

1561年,两千名倭寇为乘虚进犯台州,便首先窜扰宁海。戚继光知道倭寇是为了牵制明军主力,然后进犯台州,于是他首先在台州布下必要的部队,自己则带领戚家军直奔宁海准备伏击敌军。当大批倭寇集结至台州城的郊外时,便遭到了戚家军的伏击。由于戚家军训练有素,以一敌十,在此一役中杀敌千人并生擒敌将两员。台州一战过后,戚家军的名声更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吓破了敌胆!

后来,戚继光带领着他的戚家军又陆续转战福建、广东等省,基本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伟大的抗倭英雄戚继光身体力行,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戚继光之所以能打败倭寇,是因为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他懂得自我反省,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增强自身实力,一举击败对方。这和宗吾先生所倡导的“自反”理念不谋而合。

厚黑可及:厚黑之学是可以企及的

【原文】宗吾曰:“厚黑之道,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而未尝不可几及也。譬如行远,必自近,譬如登高,必自卑;身不厚黑,不能行于妻子,使人不以厚黑,不能行于妻子。”

【译文】

宗吾说:“厚黑学这门学问,是既高明又美好的吧?(要掌握它),就像登天一样难,但也不是一点都不可企及的。就好像到远方去,必然要从近处走起;要登到高处,必然要从低的地方攀起。一个人不厚不黑,连妻子儿女都不能对付,如果一个人不用厚黑之道,甚至连妻子儿女都对付不了,(更别说其他人了)。”

【解析】

“不以厚黑,不能行于妻子”,这话自然不免有些严重,李宗吾先生不过是强调以厚黑处世的重要。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点厚黑之道,是有助于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的。要掌握厚黑学,运用自如,李先生说像登天一样,但只要踏踏实实,从低处、卑处做起,肯定能有所得。

牛弘宽容治家

厚黑者为人处世很重视一个“忍”字,在一个家庭里,时常也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甚至会有利益冲突,引起摩擦和争端,此时如果处理不好,必定会导致家庭失和,就会造成一种“内耗”,进而影响到个人的工作事业。古往今来的贤人明者,都很注意维护家庭关系,不轻易让这后院着火。

隋朝牛弘,就是以“宽容忍让”治家的典范。

有一回,牛弘的弟弟牛强喝多了酒,无故射杀了牛弘用来驾车的牛。

牛弘从外头办事回来后,他的妻子立即向他告状:“叔叔耍酒疯。把我们家的牛射死了!”

妻子以为牛弘会去找牛强理论,不料他只让她把牛肉做成肉脯。

收拾好了牛肉,牛弘的妻子想想不甘心,又跟牛弘提杀牛一事,牛弘打断她的话:“剩下的做汤。”

过了一会儿,牛弘正在看书,他妻子又来让他去教训一下弟弟,可是牛弘连头也不抬,脸色不改往日温和,轻轻回道:“我已经知道了。”便继续看书。

牛弘妻见丈夫如此宽宏大量,倒为自己多嘴挑拨而惭愧不已,便不再提杀牛一事。

从此牛家听不到一句闲言碎语,家里一片和气。

人生在世,平安二字。牛弘深知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并且弟弟杀自己的牛,并非有意,若因为他酒后失手,自己就不依不饶,加以训斥。必定会引起弟弟的不满和反感,他在这种状态下,是不可能听从自己的话的。兄弟一旦失和,这个家要么一分为二,要么就无宁日了。自己的精力也会徒然浪费于此。

牛弘是个聪明人,眼光也远,便对弟弟的行为不以为意,加以理解和包容,他弟弟由此也深为感激兄长的宽容,便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收敛,不再喝酒乱事。

【点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家和万事兴”。有一个和睦安乐的家庭,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影响甚大。家庭要和乐,成员间就应该本着一种宽容体谅的精神相处,那样便能免除不必要的烦恼,化解不必要的矛盾,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家庭之外的事业上。成家和立业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家”不是人心分散、互不相让的“家”,“家”之所以成其为“家”,应该是人人相敬如宾、齐心协力的温情之所,儒家所谓“齐家”也是这个道理。文中的牛弘无疑地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厚黑故事

萧何明哲保身

萧何是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在反秦灭楚兴汉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汉初论功,他位居功臣之首,而正是由于他的厚黑之术,他才得以在汉初乱世逢凶化吉、明哲保身。

后来韩信谋反,也是萧何策划除去的,因之他被封为相国。

汉朝统一后十年,陈豨等人起兵造反。汉高祖刘邦决定御驾亲征,而让萧何留守京都。临行赐给他五千户的封地,还留下五千兵士做他的护卫。朝中大臣向他道贺,陈平却对他说:“萧相国可知有大祸临头了?”

萧何忙问:“祸从何来?”

陈平道:“如今主上征战于外,今足下坐镇京都,足下并无战功,却又是封地,又是护卫,可见主上对相国心有所忌啊。”

萧何便听从陈平之计,辞去封地,献出家财资助前方军队,还让自己的子侄入伍参与平乱。刘邦十分高兴,对萧何的怀疑随之打消,而萧何在朝中声望也大大提高。

第二年,黥布又谋反了,刘邦又率兵出征。他从前线一再派人回京师打听萧何所为。

萧何以为高祖出征在外,自己理应尽心尽责安抚百姓,为前线军队做好后勤保障,不料又有人对他说他要遭灭门之灾了!

萧何听那人继续说道:“足下身为相国,功列第一,入关十几年来,甚得民心。如今主上三番两次派使臣来打听足下情形,正是怕您声望太大,对主上有威胁呀!”

萧何一听有理,便故意疏于政事,到处压价买田占地,纵容自家人扰民欺民。过了一段时间,民众怨言渐起。刘邦闻讯心中窃喜,也不再派人回来探听了。

等刘邦班师回朝,许多百姓拦路告状,说萧何不但不爱民护民,还欺民乱民,理应加以惩治,以平民愤。刘邦表面上很愤怒,心里却高兴得很,他回宫后不仅一点都没有怪罪萧何,还放心地让他继续为相。

伴君如伴虎。你做不好当然不行,做得太好了也不行。必须注意四个字:适可而止,否则很容易招来祸害。

萧何揣摩上意,不出风头,自保为先,可谓明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厚黑者十分注意恪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原则,反对越俎代庖的行为。这样,既可以替自己省事,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又避免因自己越职侵权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加害。

唐高宗时,宠幸昭仪武则天。皇后王氏无子,而武则天有子,唐高宗便打算把王氏废掉,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跟群臣商议时,大臣褚遂良极力表示反对:“王皇后是先帝亲自替陛下娶的亲,又没犯什么过错,怎么可以无缘无故废掉呢?武氏又非名门望族,怎么配得上皇家?群臣都知道武则天巧于媚言。还请陛下不要被迷惑!”

其他如韩瑗、来济等人也上表反对。可是高宗哪里听得进去?

后来高宗又向李勋征求意见。李勋心想:自己如果同意废,一旦废不成功,就要得罪王皇后;如果不同意废,一旦武则天当上皇后,自己岂不又得罪于她?真是说同意不行,不同意也不行。于是便说:“废立皇后是陛下的家事,哪里用得着询问外人呢?”

最终唐高宗不顾大臣反对,废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武氏一经册立,立即着手打击那群反对立她为后的大臣。褚遂良等有被贬黜的,有被诛杀的。李勋因为早意识到废立之事关及性命,便不越位擅言,以“家事”应付,没有受到牵连,不仅自身得保,还得到重用。

北宋吕夷简当政时,权倾朝野,把持出官入仕之路。

范仲淹对吕夷简弄权十分不满,便直言说道:“皇上自然知道官员升降之序。贬黜升迁的事,恐怕不应该让宰相一个人掌纵吧!”

按照朝中规矩,只有谏官有权评论其他官员,范仲淹虽是京都大臣,却没有这样的权力。吕夷简果然以此为把柄,到仁宗那儿参了范仲淹一本,说他越权擅言,离间君臣。

仁宗对范仲淹批评自己也甚为不悦,便下令把他贬出京都。

求索厚黑:让厚黑成为立世之本

【原文】宗吾曰:“不日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白。”后来我改为:“不薄日厚乎,越磨越厚;不白日黑乎,越洗越黑。”

【译文】

宗吾说:“不是说厚么,(让它)磨损却不会减少;不是说黑么,(为它)清洗却不会变白。”后来我改为:“不是说厚么,越磨擦它,它就变得越厚;不是说黑么,越清洗它,它就变得越黑。”

【解析】

手足的茧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尘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厚黑之道,乃立身之本,“陛由湍水也”,以人之本性是无法立于世的!还应钻研厚黑的学问,为你的成功增加一颗厚重的砝码!

光武帝不计前嫌降朱鲔

光武帝,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

公元23年,在昆明之战中,刘秀带领13人从城内潜出,调集援军,内外夹击,歼灭王莽主力。后来他又挥师北上,在河北继皇帝位。

虽然继了帝位,但是全国尚未统一,尤其是东都洛阳还在外戚朱鲔的手里。于是他命大将吴汉、冯异率领部队五万人进攻洛阳,可是洛阳城在朱鲔的统一领导下坚固得如同铁板一般。

刘秀手下的另一员大将岑彭见苦攻无果,于是求见皇帝刘秀。岑彭说:“陛下,如此强行攻打洛阳,必定造成我军巨大的伤亡,请您先下今停止攻击吧。”

刘秀也正为此事烦恼,便问:“不知爱卿有何妙计可拿下洛阳城?”

“属下曾在朱鲔帐下当过校尉,不如由我去劝降的好。”岑彭献计说。

于是刘秀派岑彭去劝降朱鲔。岑彭以使者的身份来到洛阳城中面见朱鲔。岑彭谦逊地对朱鲔说“当年末将曾在您的帐下做事,还有幸获得您的提拔,如今光武帝已在河北称帝,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归啊。况且刘玄更始帝集团内部勾心斗角。已不成气候,您何必还坚守洛阳城与我们为敌呢?”

朱鲔叹了口气说:“只可惜我当年为更始帝谋划了杀死大司徒伯升(指刘秀的哥哥刘演)一事;另外当年我还在黄河岸边阻止刘秀北伐,恐怕这些事情他都记在心中而不会放过我。”

岑彭得知了朱鲔的心思后,回去汇报给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减少阻力而早日统一天下,决心放弃前嫌,还修书一封给朱鲔。他郑重地写道:“建大事者,不记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绝不食言!”

岑彭拿着刘秀的书信交到了朱鲔的手上,朱鲔确实觉得光武帝是有诚意的,于是开城投降。

后来光武帝定都于洛阳,东汉王朝建立了,他没有食言,封朱鲔为扶沟侯,官至九卿,子孙后代袭封。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