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在家庭资产中配置—定比例的黄金投资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黄金投资是一个很好的风险防范的投资品种,又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在资产的保值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有资料显示,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项目(另外两项为金融和房地产)之一,其回报率之高,最终将跑赢房地产和金融投资,这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们的共识。许多人开始把对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行为。
目前在国内,艺术品的投资是一个特殊的门类,其投资效益往往比别的项目更显著,其增值幅度也超过别的投资。它的特殊性在于这些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既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储蓄,也可作为艺术来欣赏与研究。由于精品在艺术家一生的创作中,数量极为有限,所谓精品难求,其独有性和不可取代往往可令其市场价值以惊人幅度攀升,而它们的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住。对于这些书画与古董的买卖,可以随时进入拍卖市场,得到一个公平的价格。
只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投资手段,跑赢CPI并非难事。或者即使跑不赢,也可并驾齐驱或紧随其后,或者不至于被甩得太远。
老年福利,养老是个大问题
“未富先老”,中国的老年人福利任重而道远。单纯依赖子女养老,依照现在的国情已经不大现实。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社会公益服务。许多人会有一种模糊认识,就是老年人拿了退休金,即算是享受老年人福利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相当狭窄的。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初步搭建了一个基本的老年福利政策框架,包括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绝不仅仅是养老金这一项内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如果在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就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社会。1999年10月我国便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年均3.32%的速度持续增长。如今,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3亿,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和亚洲老年人口的1/2。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老龄化趋势,我国也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各个国家都把老年福利作为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推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例,它们的老年人福利是在全民福利的模式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上完全由政府开支。老年人除了可以享受公民的一切福利待遇以外,还可以享受社会提供给老年人的特有福利。美国、德国、瑞典、英国等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指导以及饮食配送。在瑞典,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上剧院、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都享受半价优惠。在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的医疗保健方面,美国提供住院和疗养性服务,德国、法国提供护理扶助,日本则有临终关怀医院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已成为衡量老年人福利水准的重要标志。老年人福利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方面,许多国家对老年人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法国由国家创办了多所老年大学,其开支均列入政府预算。瑞典国内所有的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在巴西,大约有150所公立和私立大学招收老年大学生,规定60岁以上老人不必高考就可以直接入校,当然,课程安排也相应与常规不同。
与上述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人福利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近期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城市老人中,有98%的老人还在依靠自我养老,只有不到2%的老人由社区福利机构照顾。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还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无法满足养老需要,而且与发达国家3%~5%的比例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老人生活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很普遍。我国存在着诸多欠缺,做得还远远不够。
那么,为什么在有着“尊老爱幼”悠久传统的中国,国家的老年人福利会有着这么巨大的差距呢?归根结底,还要从我国的国情说起,它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达,即“未富先老”。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加,人均值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10%,据推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了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人左右,占据总人口的20%以上。面对这么多的老年人口,国家财政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是老年人福利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全社会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迅速增长,这一矛盾显得尤其突出。
面对这种形势,推广“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而不是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将势在必行。“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一是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的多渠道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二是服务对象要扩大,福利机构不能只是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三是采用多种服务形式,过去基本上是“供养”,现在要通过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福利提供支持。只有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的先进经验接轨后,中国的老年人福利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才会建立起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助”的和谐社会,才能让老年人真正生活在如《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美好生活之中。
“黄金周”的出现,假日经济
2008年,据北京市旅游局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总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27%。“十一”黄金周7天北京市共接待外地旅游者235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22%;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370万人次,同比增长56%;乡村旅游人数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人数达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5%。
统计结果显示,故宫、天坛、长城等传统旅游景区仍然是来京游客的必到之处,“十一”黄金周游客量剧增,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故宫接待游客62.5万人,创下最高日接待量13.58万人的记录;天坛接待31.4万人,同比增长89%;八达岭长城接待39.6万人,同比增长58%。
黄金周期间,北京市餐饮销售大幅增长。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37家餐饮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节日7天营业额累计达到1.1494亿元,同比增长53.6%。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企业和特色餐饮受到青睐,最为突出的是婚宴火爆,华天集团节日7天包桌总数达到7000多桌,包桌数量同比上升超过30%。
在住宿方面,北京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63%,社会旅馆平均出租率70%,远郊区酒店平均出租率43%,均远远高于平时水平。
北京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1.4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在9月29日,当天公共电汽车最高客运量达到1474.98万人次,地铁最高客运量达到445.82万人次。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从时间上来讲,假日经济集中在双休日与几个个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假日经济是一种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闲,还要有文化。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费外延越广。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1999年9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假日经济”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2013年全国公众假期达到11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5%。
第三,我国大多数市场进入买方主导态势,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
第四,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伴随着我国迈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注重生活档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