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42280300000019

第19章 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教育孩子敬重长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美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父母,要努力做孩子敬重长辈的典范,使孩子向父母学习,学会尊敬长辈。

电视上曾有这样一则广告:

一位年轻的妈妈刚下班回家,就开始忙家务,忙完之后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你累了吧,快歇一会儿吧!别把身子累坏了。”她笑呵呵地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一言一行被4岁的儿子看到了,他牢记在心。

一天晚上,儿子一声不响地给妈妈端来一盆水,虽然他端水的样子很吃力,虽然盆里的水溅了出来,可孩子仍是满脸灿烂的微笑。他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就在这时,响起了画面配音:“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

爱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想要培养孩子一颗孝敬长辈、尊重长辈的心,让孩子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孩子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一个行动胜于千句言语,想要教育孩子敬重长辈就自己先做出来,让孩子懂得向父母学习。

好的榜样会把孩子教好,坏的榜样会把孩子教坏。孩子是变好还是变坏,关键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的示范是对还是错,从这一点上来看,父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意义重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好地表明了错误的示范会影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一对中年夫妇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少不更事的孩子,可是他们对父母很不孝顺,竟然把父母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去住,每天用木碗送给老人一些吃剩的食物。一天,他们看到年幼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感到好奇,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刻木碗,等你们老了,我就用这个给你们盛饭。”

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过来,他们知道自己的不孝行为已经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马上把老人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还把那只木碗扔掉了,每餐都给老人好东西吃。他们的孩子也慢慢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

这个故事对于三代同堂的家庭很有意义: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不能忽视了对老人的尊敬,不能为了省事丢给老人一个木碗。时刻都要记住,孩子正看着你,你怎样对老人,将来孩子也会怎样对你。

从小建立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现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成了孩子的保姆和侍从,整天围着孩子转,大人对孩子稍有照顾不周,孩子就哭闹、发脾气,孩子要是有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性,谈何孝敬长辈呢?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与父母、与爷爷奶奶的关系,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长者,是家里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任意在家里逞强。

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

孝敬长辈表现在很多小事上,比如给长辈盛饭、倒水,搀扶老人,给老人让座。当父母或爷爷奶奶回家时,要求孩子向父母或爷爷奶奶问好;当父母或爷爷奶奶劳累时,要求孩子主动帮助或请父母、爷爷奶奶休息一下;当父母或爷爷奶奶生病时,教孩子学会照顾,多说宽慰的话,替他们做家务等。

孩子在这些小事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如果做父母的懂得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去孝顺老人,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懂得这样对待爷爷奶奶,对待父母。

如果和老人住的地方相隔较远,工作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可以经常在休假日抽时间带孩子去探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聚聚、聊聊,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帮助孩子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一天,爸爸问:“鱼放哪儿了?”奶奶奇怪地问:“什么,驴放哪儿了,咱们家哪儿来的驴啊?”小孩子听了大笑起来,爸爸马上伏在奶奶耳边,一字一句地说清楚,然后把儿子叫到房间,对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咱们不能笑话她。以后和奶奶说话,要说慢点儿,说清楚点儿,知道吗?”儿子知道错了,点了点头。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很多,你是否以这些小事为契机来教育孩子孝顺老人呢?平心而论,敬重、孝顺老人的时候,注意细节最能感染人。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习惯,要注意小事,比如,为妈妈梳梳头,为奶奶捶捶背等,都是一种孝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