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心境,就能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面对同一种境地,适当地转换角度,变换心境,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无论遇到什么境地,只要敢于突破自我,寻找新的视角,以新的心境去观察、去感悟,即使有乌云笼罩,只要轻轻拨开,也不妨碍我们享受阳光。
虚荣是对自己的忽视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虚荣心理。虚荣的产生,往往来自于比较。善于比较,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在比较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地改变自己,提升自我。不过,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被虚荣误导。
虚荣是盲目的攀比,虚荣心会让我们不懂得爱惜自己,而只是一味地想着去和别人攀比。一个人有了虚荣心,就会忘记自己要干什么,忘记自己应该干什么,甚至忘记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我们不能生活在虚荣中,要知道贪慕虚荣是对自己的一种忽视,这会让自己天天疲倦地跟着别人的步伐去生活,难以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虚荣是一种虚假的荣誉,它能使我们得到一时的满足,填补内心的空虚;也能使我们背上沉重的负担,时刻担心着自己是否会失去给我们带来荣耀的事物。当我们的内心充实时,不需要虚荣来填补,也不必为了虚荣而患得患失。
有一位作家,其家附近有一个卖油面的小摊。有一次,这位作家带着儿子外出散步路过此摊,看到面摊生意极好,所有的桌椅旁都坐满了人,于是作家便带着儿子驻足围观。只见卖面的小贩把油面放进烫面用的竹捞里,一个又一个,刹那间,十几个竹捞就塞满了,然后将它们一块放在锅里烫熟。接着,他又以很快的速度将碗一字排开,放好调料后捞面、加汤,五分钟之内就将十几碗面做好了,并且边做还边和顾客聊天。
这样的场景,使得作家和儿子都看呆了。他们离开面摊后,儿子突然抬起头说:“爸爸,如果你和那卖面的师傅比赛卖面,我猜你一定输。”听到儿子的话语,作家莞尔一笑,很坦然地承认说:“不仅会输,还会输得很惨,其实我在这个世界上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正如作家对儿子说的,即使一个人再有成就,也会有不及他人的地方。我们没必要因为内心的虚荣,而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不如人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被虚荣连累,硬着头皮去做一些自己难以做到的事情。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都不要爱慕虚荣。如果因虚荣而一味攀比,就会在某些时候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难以跟得上别人的步伐,只能独自品尝苦涩。
小蝶是一个农村孩子,家在偏远山村。读完大学后,她在城里找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在众人面前,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出身,喜欢说生活在农村的趣事,喜欢说她的娘。
刚上班时,她就对大家说:“中午请大家吃顿饭,大家要赏光呀,一定到啊。”有的人问有什么喜事,她只是笑笑说:“我娘来了算不算?”同事一下被她说愣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下班后,他们一行去了不远的一家饭店。十几分钟后,小蝶把她的母亲接了过来。她的母亲是一个土气的农村妇女,皮肤粗糙,眼神浑浊,身形微微佝偻,一条腿也微微跛着,看上去不怎么入眼。出于礼貌,同事们纷纷跟小蝶的母亲打了招呼。小蝶的母亲连忙回应,由于口音比较重,同事们也没怎么听懂。
小蝶像扶着皇后一样,搀着母亲的手臂,走到中间的座位,让母亲坐下,然后对着母亲说:“娘,他们都是我的同事,不用客气,就当是咱家的孩子。”大伙都附和着笑。小蝶一边点菜一边说:“其实没什么好吃的,还没我娘做的好吃,我娘最棒,什么都会做,娘也是最好看的女人……”听到这里,小蝶母亲说:“这孩子,也不怕大家伙笑话。”就这样,一顿饭在小蝶与其母亲的嬉闹间结束。看着年轻漂亮的小蝶,拥着老而丑的农村母亲,那种无所顾忌的亲密,让同事们心里都泛起一丝丝愧疚。
这些同事们,没有谁敢把家乡的父母接到城里,给其他同事介绍。因为他们担心,父母的不体面会让他们丢面子。有个上班不久的女孩,介绍来投奔她的姐姐时,竟说是邻居,眼神里的躲闪让人不忍揭穿……
因为虚荣心作怪,有些人不敢承认自己的家境不好,甚至不敢当众承认自己不体面的父母。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让别人觉得自己并不差,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只会充满劳累。
祸福相生,不幸中常有幸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要让我遭受这样的痛苦?没错,这是很多人遇到困难时习惯性的抱怨。其实,祸福是相互转化的,当我们遇到不幸时,不要忘了,不幸中往往蕴藏着幸运。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应该学会用平常心去对待。不幸只是表面的或暂时的,不要被不幸蒙住了双眼。揭开不幸的面纱,我们有时会发现,正是因为有了小的不幸,我们避开了大的不幸。
一位智者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探访他的一位老朋友。他带着油灯,骑着驴出发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夜幕如同一个巨大的锅盖,把整个大地罩得严严实实。智者在树林里边赶路边寻找,他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落脚。
在一座废弃的房子前面,智者停住了脚步。他把驴拴好,带着油灯进了这个勉强可以避寒的屋子。把油灯点亮后,他在房子的一个角落躺下。很快,因旅途劳顿而疲惫不堪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深夜的时候,风呼呼地从树梢上刮过来。风透过敞开的窗户进了屋子,油灯闪烁的微光被吹灭了,整个屋子陷入了黑暗之中。不久,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找到了这里,吃掉了智者的驴。
天亮了,智者舒展了一下身体,准备继续赶路。出门一看,驴不见了。他仔细想了想,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暗自庆幸:多亏风吹灭了蜡烛,要不然,恐怕连我也活不到今天。
智者徒步来到附近的村庄,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整个村庄几乎都被鲜血染红了,村民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横在地上,惨不忍睹。他弄清了事情的缘由:昨天夜里,村里来了一大帮土匪,他们洗劫了整个村庄。
看到这悲惨的场景,智者浑身颤抖,再次庆幸,心中暗忖:如果我的驴没被老虎吃掉,它大叫一声;或者风没有吹灭我的油灯,它仍然亮着,那么,我可能再也看不到今天初升的太阳了。
如果不看故事的结局,我们会认为智者是不幸的,因为他唯一的一头驴被老虎吃了。看到结局后,我们会发现,智者并不是不幸的,幸亏他的驴被吃了,幸亏风把灯吹灭了,否则他很有可能被老虎吃掉。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生活的一面,当自己失去了某些东西时,我们就会觉得不幸。如果从另一面看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是幸运的。有失必有得,这就是藏在不幸中的大幸。
很久以前,有位国王非常喜欢狩猎。一次,他在狩猎途中因不慎从马上摔下,断了一根手指。在御医的诊治下,国王虽然不再感到疼痛,但却从此不能拥有一只完整的手了。上朝时,国王的悲伤情绪不禁表露在脸上。擅长揣摩上意的丞相奏道:“国王不要悲伤,这对陛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啊!”
国王听后勃然大怒,认为丞相在幸灾乐祸,于是令宫中侍卫将其关入大牢。虽然少了一根手指,但这并没有让国王对狩猎产生畏惧心理。伤口刚刚愈合,国王立即带着弓箭兴冲冲地去狩猎。不料,国王一伙人刚进入丛林,就被早已埋伏好的某一部落给活捉了。
依照风俗,这个部落必须要将俘虏中的首领进献给他们最尊敬的神。眼看危险一步步逼近,国王吓得魂不附体。就在祭奠仪式即将开始时,巫师发现国王是个断指的人。这个部落还有一个习俗:如果将残缺的祭品献给天神,就要受到天神的惩罚。接着,他们将国王赶走,而将国王的随从当成了祭品。
国王死里逃生,在庆幸大难不死时忽然想起了仍被他关在大牢中的丞相和丞相起初所说的话,于是亲自把丞相释放,并当面向他赔礼道歉。丞相并没有怨恨国王,仍然从容说道:“国王不必自责,也不用向我道歉,这一切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国王不解地问道:“以前你说我断了指头未必是件坏事,事实证明你是对的。不过,我把你关进大牢,让你吃苦也不是一件坏事吗?”
丞相微笑着告诉国王:“当然了。国王不妨想想,臣如若不是被您关进大牢中,被那个部落当作祭品的恐怕还要多臣一个,臣也就不能再站在您面前说话了。”
故事中的国王虽丢了一个手指头,但却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而大臣由于说错话被关,虽尝到了监狱的苦,但也避免了做祭品的命运。这就是大臣所说的:未必不是好事。
人生总是祸福参半,保持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心态,生活自然会过得开心愉快。无论是不幸还是幸运,我们都能从容应对。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都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早一天意识到每一天的珍贵,就会早一天去珍惜。早一天去珍惜,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珍贵的每一天。
在珍惜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浪费光阴,人生会更加充实,心智会更加成熟,能力会不断提高,成就会不断突破。等到老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忆的更多是美满,而不是遗憾。
人生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特点。那么哪个年龄段才是最宝贵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个电视台征询了很多人的意见。
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时。因为被父母抱着走路,可以充分体验父母的关爱。”
另一个小孩回答:“两岁时才是最美好的。因为那时不用去上学,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要什么父母都可以满足,那时我们就好像是父母掌中的宝。”
一个少年说:“18岁时。因为那时已经成年并且高中毕业了,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个女孩说:“16岁时。因为我可以穿耳洞、戴项链了。”
一个中年男人说:“25岁。因为那时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现在我已经45岁,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了,就连走上坡路都感觉吃力。我15岁的时侯,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可现在,一到晚上9点就昏昏欲睡了。”而有些人则认为40岁时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因为人到40岁时,才是人生的开始。无论从精力还是生活、事业上,都刚刚走上人生旅途中最光明的那部分,以前只是在清理前进道路上的荆棘。
一位女士回答说:“45岁时。因为那时已经尽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可以充分享受生活了。”
一个男人说:“65岁时。因为那时已经退休,操劳一辈子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最后接受访问的是一位老太太,她说:“其实,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只是人们不知道去珍惜。”
其实,正如这位老太太所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阶段都有要做的事。只要善于珍惜每一天,我们的每个阶段都会过得很有意义。
有些时候,我们会遭遇一些不幸的事情。由于被不幸深深笼罩住,我们的心灵难以从中得到解脱,于是深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生活也由此毫无色彩。如果能够珍惜以后的岁月,及早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生活也会变得更有意义。
有个40多岁的小个子男人负责看守一块墓地,有段时间,他总是定期收到一个妇人的来信,而这个妇人他并不认识。每封信中都附着钞票,原来,她想让这个守墓人帮她买鲜花,并将花放在她死去儿子的墓碑前。
后来,妇人来了。她的身体非常脆弱,坐在车里等着司机把守墓人找来。守墓人很快走到了车跟前,见到了这位装扮高贵的妇人。她的眼神充满了哀伤,失去了光彩,怀中抱着一束鲜花。
妇人先开口了,对守墓人说自己便是那个定期给他寄钱买花的人。守墓人发誓说自己一直在按照她的要求做,从没有偷懒。
妇人很和蔼,温和地对守墓人说:“谢谢您的真诚和帮助,我之所以亲自来,是因为医生诊断说我挨不了多久了。其实我是无所谓的,毕竟活着也没啥意思。只是在死之前,我要亲自来看看我的儿子,亲手给他放上一束花。”
守墓人苦笑了一下说:“我想说上几句,有不对的地方请夫人原谅。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依照您的吩咐定期买鲜花,虽然钱是你的,但我觉得有些可惜。这些鲜花孤零零地躺在这里,没人闻得见,也没人看得见,实在可惜。”
见妇人的眼神中有些不快,守墓人立即说道:“夫人,请别见怪。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这些鲜花有其他的用处。最近我经常去孤儿院做义工,见到那里的孤儿都特别喜欢花,所以……”
妇人明白了守墓人的意思,默默祷告了一小会儿便离开了。守墓人有点后悔,认为自己不该刺激这个承受着丧子之痛、生命垂危的母亲。
几个月后的一天,守墓人看到了妇人之前坐的那辆车,接下来的一幕让他惊呆了:这位妇人竟从驾驶座上走了下来,面色健康,以往的沮丧毫无踪迹。
不待守墓人走上前,妇人已经迎了过来:“您说得对,我也去孤儿院了,他们果真那么喜欢花。我的病好了,医生却糊涂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发现活着还是有意思的。”
这位妇人在守墓人的提示和引导下,从给孤儿院孩子送花的小事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从而不再悲观,从丧子之痛中摆脱了出来,重新恢复了抖擞的精神,开始珍惜每一天,健康而乐观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