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致富
42217700000010

第10章 信念:想象成功并坚信梦想成真(3)

早在上一代人的时候,数千家小型或经营不善的公司合并为大型且具有超级竞争力的公司就已颇具吸引力,通过那位商业大盗约翰·盖茨的诡计,也开始在钢铁产业发挥其金融魅力了。盖茨已将诸多小公司合并为美国钢铁与电缆公司,他还与摩根共同创建了联邦钢铁公司。全美管道公司和美国桥梁公司是摩根麾下的两家企业,而莫尔兄弟也放弃了火柴和饼干生意,创办了集生产马口铁、铁箍、钢板于一体的全美钢铁公司。

但是,另外一个由安德鲁·卡耐基牵头、由53个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的庞大直线性托拉斯相比,那些小打小闹的合并都不足挂齿。那些小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合并,即便如此,它们也丝毫无法削弱卡耐基的势力,摩根非常清楚这一点。

这个古怪的苏格兰老人也知道这一点,他站在壮观的史基博古堡高处,看着摩根的那些小公司跃跃欲试地想侵入自己的事业领域,起初感到很有趣,随后就变成了憎恨。当摩根的企图变得日益膨胀时,卡耐基的内心开始逐渐产生了愤怒和报复情绪。他决定复制对手拥有的每一家工厂。之前,他对电缆、管道、电线或钢铁板材没有一丁点儿兴趣,只满足于把生钢卖给那些公司,再由他们将原料加工成自己想要的成品。但是现在,有了施瓦布这个得力干将,他打算彻底击跨敌人。

正是通过和查尔斯·施瓦布的谈话,摩根找到了合并问题的答案。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卡耐基的托拉斯,就不能称其为托拉斯,就像上面缺少了干果的干果布丁一样。查尔斯·施瓦布在1900年12月12日晚上的演讲,毫无疑问传达了这个观点,即庞大的卡耐基企业可以纳入摩根旗下,但这并非是一个保证。他谈到未来全世界对钢铁的需求,谈到效率的重组,谈到专业化,谈到削减不景气的工厂以及集中发展兴盛产业,谈到节约矿砂运输的成本,谈到节省管理和行政部门的费用,还谈到如何掌控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了在座的人当中一些商业大盗惯常使用的掠夺行为究竟错在何处。施瓦布猜测,他们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形成垄断、哄抬价格,利用特权为自己牟取丰厚利润。施瓦布强烈谴责了这种做法。他告诉在场的听众们,这种政策的缺点在于它反而限制了在一个开拓的时代大规模发展市场。施瓦布认为,通过降低钢铁成本,可以创造一个不断扩充的市场。另外,多方面开发钢铁的多种用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使商家在世界贸易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事实上,虽然施瓦布还没有意识到,但他主张的正是现代的大规模生产。

大学俱乐部的晚宴就这样结束了。摩根回到家中,思考着施瓦布提出的美好展望。施瓦布回到了匹兹堡,为“卡耐基”经营钢铁业,加里和其他人则回去继续从事证券交易,等待着下一步行动。

他们都没有等太长时间。摩根大约用了一个星期来斟酌施瓦布提出的各种理由。当他确信没有任何不良财务后患时,就派人去请施瓦布来商谈,可是却发现这个年轻人十分腼腆。施瓦布表示,如果卡耐基先生发现最信任的公司经理和摩根有来往,可能会不高兴。因为卡耐基曾经下过决心,永不和华尔街的人士打交道。随后,中间人约翰·盖茨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如果施瓦布“碰巧”在费城的百乐威饭店,摩根可能也会恰巧就在那里。但是,当施瓦布到达那家饭店后,摩根却没有出现,他在纽约的家中卧床不起。于是,在这位老人的一再邀请下,施瓦布来到了纽约,在金融家的书房里进行会谈。

现在,有些经济史学家宣称,他们认为这出戏从头至尾都是安德鲁·卡耐基一手导演的——从施瓦布受邀参加晚宴上著名的演讲,到周日晚间施瓦布和金融大王的会谈,都是这位狡猾的苏格兰老人安排的剧情。事实却正相反。当施瓦布被请去完成这项交易时,他甚至不知道“小老板”(对卡耐基的称呼)是否肯接受抛售的建议,尤其是卖给一群安德鲁认为天生不够高尚的人。然而,施瓦布去商谈时的确带着安德鲁亲笔写下的数字,那六页数字代表着在他心中每个钢铁公司的实际价值及获利潜能。他把这些公司视为新的金属行业中最耀眼的明星。

四个人研究了一整夜,为首的当然是摩根,他对金钱的神圣权利坚信不疑。他的合作伙伴罗伯特·培根是位学者,同时也是位绅士。其次是约翰·盖茨,摩根讽刺他为投机商,也仅仅是利用一下他而已。然后才是施瓦布,他对钢铁制造和销售了如指掌,胜过当时的任何人。整个会谈过程中,他们从未质疑过从匹兹堡带出来的数字。假如施瓦布说某家公司值多少钱,那么它就值那么多钱。他还坚持只并购自己指定的公司,按照其设想,不应该有重复设置,即使是自己的朋友想让摩根买下他们的公司,施瓦布也不会同意。不久,所有工作告一段落,他们已经完成了对几个规模较大公司的规划设计,这些足以让华尔街的精英们望而兴叹。

黎明时分,摩根站起来,挺直了背。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

摩根问:“你认为自己能说服安德鲁·卡耐基卖掉公司吗?”

施瓦布说:“我可以试试。”

摩根接着说:“假如你能说服他出售,我就来做这件事。”

到目前为止,事情进展还算顺利。但是,卡耐基愿意卖自己的公司吗?他会要求多少回报?(施瓦布认为大概值3.2亿美金)他会接受哪种付款方式?普通股还是优先股?债券?现金?没有人能募集到3亿多现金。

一月份,在西切斯特的圣安德鲁高尔夫球场霜冻的石南荒地上,施瓦布和安德鲁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安德鲁裹着毛衣御寒,施瓦布和往常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话以振作精神。但谁也没提生意上的事。打完球后,两个人来到附近的卡耐基农庄,坐在了温暖舒适的房间里。施瓦布拿出令大学俱乐部80位百万富翁倾倒的说服力,尽力描述了舒适的退休后生活和数不清的财富等来游说安德鲁,以满足老人的社交构想。卡耐基投降了,他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个数字,交给施瓦布,说:“这就是我要的价钱。”

这个数目是4亿美金,以施瓦布提出的3.2亿美金为基础,再加上预计未来两年约8000万美金的增值。

后来,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甲板上,这位苏格兰人懊悔地对摩根说:“早知道如此,应该多向你要1亿美元。”

“如果你真要,现在早就得到那一亿美元了。”摩根愉快地回答。

当然,此话一出,立刻引来一阵哄堂大笑。一位英国记者报道说,外国的钢铁业对这次大规模并购感到“震惊”。耶鲁大学校长哈德利则说,如果不立即规范托拉斯行为,在“未来25年内,华盛顿将会诞生一个皇帝。”但是,精明的股市操纵者基恩将新股强劲地推向了大众,以致所有虚值(有人估计约6亿美金)眨眼间便被吸纳了。就这样,卡耐基得到了他的数百万美元资产,摩根财团在“混乱”中获得了6200万美金的利益,而所有的“兄弟们”,从盖茨到加里,都得到了数百万美元的丰厚回报。

38岁的施瓦布也得到了相应的那一份回报。他被任命为新集团公司的总裁,直到1930年,他一直掌握着公司大权。

本书之所以囊括上述这个大笔交易的故事,是因为它绝佳地展示了将欲望变为现实等价物的实际运用方式,是个完美的例证。

我猜想可能有些读者会心生质疑——一个纯粹的无形欲望能被转换成相应的客观现实吗?毫无疑问,有人可能会说:“你不可能把虚拟世界转换成现实!”答案就在美国钢铁集团公司成立的故事里。

这个庞大的机构诞生于一个人的内心。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这个人构思了合并其他钢铁工厂、使其财务稳定的计划。这个计划同样诞生在这个人的心里,他的信心、他的欲望、他的想象力、他的毅力是形成美国钢铁集团公司的真正要素。在公司合法成立后,它所获得的钢铁工厂和机械设备,虽说是附带的,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只将各厂合并而置于统一管理之下的这项举措,就使公司收购的各厂财产增值约6亿美金。

换句话说,查尔斯·施瓦布的构想,加上他把这一构想传达给摩根及其他人的信心,赢得了大约6亿美金的利润。对于一个构想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我们并不关心这几个人在这笔上亿美元交易中的获利分配比例。这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并购案中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毋庸质疑地证实了本书中描述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些观点恰恰就是其成功的基础!此外,由于美国钢铁集团公司日后飞速发展,成为了全美财力最雄厚、实力最强大的公司之一,拥有数千名员工,自主开发了钢铁新用途且开拓了新市场。因此,更进一步证明了施瓦布的思想所产生的6亿美元巨额利润之价值所在!

财富最初源于一种思想形式!只将思想变成行动,那么财富的数量就会受到限制。

信心则可以解除限制!当你准备向生活索取时,不论索取什么,都要记住这一点,如果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心满意足地获得想要的东西。

同时,还请牢记一点,美国钢铁集团公司的创立者当时并非声明显赫,他当时只是个无名小卒。在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前,他仅仅是安德鲁·卡耐基的一个“得力助手”而已。但他却迅速通过自己的思想赢得了权利、声誉和财富。

思想无极限,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源自思想!